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我见(推荐大家阅读)


作者:陈钦(陈清)

      最初接触这“卡夫丁峡谷”一命题是在关海庭教授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课堂上,关老师鼓励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课堂探讨是热烈的,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论证自己的观点,我个人课后也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研究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得出与绝大多数同学迥异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已经出现并被证明是人类必经阶段,而对于资本主义以后的人类阶段不应该属于人类自我设计的内容.
 
关键词:卡夫卡峡谷 资本主义 国家 国家社会主义
 
卡夫卡峡谷的内涵及问题背景
:
卡夫卡峡谷是人类探索社会发展规律过程中对某一特定阶段社会的反思,主要是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资本主义是不是非得通过的必经阶段,有两个含义:资本主义这一峡谷不管你愿意与否,是人类发展道路的必经之地,是进入社会主义之前的无法逾越的阶段.资本主义这一峡谷完全可以不需要穿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议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早期的社会主义者思想与实践都是直接跨越该峡谷,资本主义是万恶的,资本主义时期越长,人类所受的灾难越深重,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现代事实现实中的状况很明显,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实践结果还是民意上全面处于弱势,而资本主义的强势似乎还远看不到社会主义信仰者所期望的强弩之末的趋势,所以卡夫卡峡谷这一问题在西方似乎没有人关注了,而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界却对该问题重新兴起讨论的热潮,说明了社会主义者对自己以前坚信的理论的一种反思,是面对现实的科学精神的体现,也是目前这些国家回头搞市场化的一个理论依据,或者说一个体面的台阶.这就是卡夫卡峡谷重新被提出来探讨的社会背景.
 
目前中国的社会科学理论界仍然有一种观点,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将来一定会被历史证明的,人类可以直接跨越到社会主义道路上,即使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面临严峻的考验,但这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太阳终有一天会照耀到我们这里,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的优势将被社会主义强大的优越性变为无法抗衡的劣势,可以应验为一句古语,三百年河东,三百年河西,这也是我国目前的极左派的典型观点.这类观点在当前较为开明开放的社会是没有市场的,因为对于问题的研究是不能建立在经验甚至是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想上的,这种判断不是研究的结果,而是中国古代一句俗语”风水轮流转”主观直接推断的结果,以下是我本人本着以科学的精神对此命题作出的探讨.
 
两种制度的比较
 
首先还是以上面提到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为论题,什么是制度的优越性,它体现在什么地方,优越性的现实依据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运用马列主义哲学来分析优越性的特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否具有优越性不是靠主观判断而是要进行实践对比,制度优越性体现在该制度下人民的幸福度和物质精神的满足度,优越性的现实依据是可观察可测量的,是客观现实存在,绝不是一个生活的愿景,该命题实际上还有一个制度选择的问题,根据马列主义的相对真理观点,优越性也是具有相对性的,这里的优越性应该具有现实意义,所以,优越性是在当代或今后不远的一段时期内,也即社会主义优越性和资本主义优越性性两种制度的比较是要放在当代社会这个背景里去研究,实践出真知,以当代时期为横截面研究当前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化选择不难得出目前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不约而同地回头重新穿越卡夫卡峡谷,虽然意识形态没变,但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即市场化已经在这些社会主义国家收到明显成效并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个选择可以运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来分析,正如一个人具有趋利避害的个人理性,一个国家也同样具有趋利避害的公共理性,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公共选择引进了资本主义市场化道路,既是理性的选择更是实践的结果.
 
实践的成果还需要理论的证明,这也是科学的态度,下面试图从理论上来对该命题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对命题假设的质疑
 
在对该命题理论研究之前,首先要对该命题作一个界定, 卡夫卡峡谷命题是一个社会科学理论还是哲学或信仰的问题,其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在进入社会主义之前需不需要经历资本主义,阶段,如果以社会科学理论的角度来探讨,我们知道,社会科学理论处理的是:”是什么”而不是应该如何,而该命题实际上正是混合了这两方面的含义,这显然是社会哲学家们随意地混合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主观臆断,便作出了判断,认为社会应该如何的观点,这实际上是不科学的表现,科学的理论不能建立在价值判断上,除非有一套判别标准,否则就根本不能对该命题作出判断,只有获得了一套大家都认可的测量尊严和自由的标准并且可以通过测量获得实证的结论,才能作出人类社会在进入社会主义之前是否有必要进入资本主义的判断,因次,运用实证的科学态度来研究此命题.才能得出问题的结论.
 
考量这个命题的两个基本点对立方面,即经过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状况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状况.将这两个状况以一定的测量指标标准进行对比可以对该命题作出实证判断,首先看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国家的状况,以前苏联和改革前的中国为个案,可以对经济,政治,人文,科学制定一系列可定量测量的指标不是太困难,但是对于经过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该命题的严格意义上说,目前世界上还不存在,至于个别特殊的国家确实走过从资本主义再社会主义后又资本主义的国家似乎不是该命题的初衷讨论范围.由于没有可作对比的对象,所以,以社会科学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此命题的现实基础是不存在的.
 
研究任何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假设,该命题的前提假设也即社会主义是人类必经阶段,而资本主义则不一定,从理论来说,命题存在的重要依据是,前提假设不能错误,,如果假设存在争议或错误,那么该命题就被简单证伪了,没有继续研究的必要,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一定存在,资本主义可有可无?任何人也回答不了,社会科学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科学不存在普适的社会规律,这很不同于自然规律,社会的不确定性太多,其社会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更不能对它擅自进行空想和人为设计,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对人类的这一行为后果予以科学逻辑的论证,人类历史上,因为一些人为的制度设计的空想产生的巨大的人类悲剧普遍存在,所有对社会规律的尝试目前没有成功的范例,惨痛的经验教训倒很多,至于资本主义是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经阶段,这已经成为无须证明的事实,而社会主义是否存在这在西方社会理论界存在很大争议,虽然我个人是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本人现对佛学很有感觉,但这里是纯理论的探讨,不设及到个人信仰层面,因此,笔者决定终止在这一角度的探讨.
 
总结
 
该命题的现实意义表现在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的理论创新,有助于全球化,市场化,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回头纷纷走市场化的道路,应该有两个原因,一为此路前面太崎岖,必须要走卡夫卡峡谷进行迂回前进,二为,前面根本就没有路.鉴于该命题的前提假设存在相当的局限性,我为我对该命题的研究结果感到遗憾,因为我无法依据有争议的假设去推论一个科学的结论.
 
 
 
 
 
 
参考书目
社会研究方法基础   巴比 (美国) 华夏出版社 2005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