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记——不要忘本(11月15日)


 

切记——不要忘本

 

关键词:忘本 政府 本末 祖先 农业

 

自古,每个传统家庭的长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要时刻提醒他(她)——不要忘本!

传统的中国人都在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本!

从个人到家庭、从企业到政府、从国家到民族等等,都有本末之争。

 

那么什么是本?如何做才是不忘本呢?

本末原本就是相对的,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

其中,个人之本在于生存而不在于形象;家庭之本在于传承而不是割裂;企业之本在于价值的长期积累与挖掘而不是假冒伪劣的暂时欺诈;政府之本在于社会稳定而非仓促冒进;国家之本在于主权与领土完整而非在国际地位与责任方面的忍让;民族之本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非引狼入室抢劫。

 

但是——

当个人放弃自身的修为而追求聚敛财富,这是否是忘本?

当农民为了生计而离开故土家园到千万里之外去讨生活,在祖先看来是否是忘本?

当企业为争夺蝇头小利而以假冒伪劣危及食品安全的底线,在人性的考量上是否忘本?

当政府聚敛了庞大的财政收入却不能为最广大的子民谋取福利的时候是否是忘本?

当国家与他国之间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而不晓得保护民族利益的时候,是否是忘本?

当民族在文化融合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阵地,这是否是忘本?

 

自从思想开放了,封闭的时代结束了,本末之标准似乎也颠倒过来了。

颠倒之下的标准就容易混乱,人就容易舍本逐末,就容易忘本。

同时似乎城市化正在动摇中国农业社会的根基,同时国际化正在让中国人摒弃的传统观念,就连家长都在试图让孩子不必要顾及本与末之间的问题,那么孩子就更加有恃无恐地认为,生活应该是得过且过的。

似乎每个为人父母、祖父母的人,都希望为自己的孩子打拼出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透明天空,自己吃苦受累,如何受委屈都不要紧,只要孩子能够有饭吃、有衣穿、有学可上、有稳定的工作可做、有钱结婚并能够供养他的下一代,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就可以。这原本是再正常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望子成龙成为一道分水岭。

为人父母,自己可以被人看不起,但孩子是不能被人看不起的。因而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时刻受到外界的影响,孩子在自觉地与人的攀比,自己也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进行攀比。在攀比中丢掉了自己的方向感——连自己似乎都忘记了祖先谆谆教导的本,更不要说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忘本了。

 

当我们以物资上的贫瘠和教育上的落后为耻,知耻而后勇般地逃离中西部广阔的土地、美丽的家园,把年迈的老人、体弱的女人以及未成年的子女,连同广袤而荒芜的土地留在一起,身强力壮的劳动力却通过教育、就业、移民等方式走入城市、享受优越的生活、甚至时刻争取从为人提供服务到享受别人的服务,先吃“苦中苦”,再做“人上人”的时候,是在积极进取还是忘本呢?

当我们放弃农业经济,加快工业经济的建设,随着生产力的加强,农业与工业的发展又导致剩余劳动力的逐渐高涨,我们又把发展重心放在服务业,并朝发达国家的经验与理论体系顶礼膜拜的时候,这是均衡的发展观还是忘本呢?

当我们把东部发展看得重如泰山,对中西部的贫穷落后置若罔闻;当肉禽蛋奶油煤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时刻扯动我们的神经,却要去压低价格,使得农民的生存处境汲汲可危的时候,是否是一种忘本?

当我们为了都市人的生活稳定而让千万人流离失所,让数亿人背井离乡的时候,是否是一种忘本?

 

中国的发展之本是农村而不是城市,中国的稳定之本是民族利益,而不是国际形象。

中国政府应该是百姓的父母官,而不是列强的进贡者。

看看偏远地区在喝什么、吃什么、住什么、穿什么?再对比我们现在都市里喝什么、吃什么、住什么、穿什么,再问自己——你忘本了吗?

看看我们在衣食住行、旅游娱乐方面的花费,再对比在偏远乡村的父母每年的花费,再问自己——你忘本了吗?

 

为了上对得起祖先,下禁得住后代,还是切记——不要忘本!

 

贾春宝

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