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非在动静之间


人生非在动静之间

 

 

上个月跟老婆到唐家沱去买菜_给儿子吃,因无污染,纯天然,当地居民自种的。我朋友的母亲住在唐家沱,船厂的老宿舍,大约七、八十年代修的,干净而简陋。

正长江边上,唐家沱峡口内,对面的青山苍翠,黄水奔腾、轰隆,江面极窄,不过二、三百米,如对画面。离市区不过20分钟车程,换了个人间。

朋友的母亲在江边巨石上开垦了几分菜地,自己吃,没有用任何化肥农药、天然,这种菜难得。

 

令我陶醉的是,这么个风景绝佳的桃源,以前没有来过,到了唐家沱穿过一条很窄的小公路,一路直行,大江、峻峡、便展现在面前了,彻底的与自然暏面相呈,都市之外别有云天,人彻底的静下来,这时在感受到自己的心,一丝一毫、清澈的呈现在眼底,宛如童心。每一分钟有江风吹过,都是享受,彻底的把握眼底的每一秒钟。

 

我跟老婆感叹人生中一年中,亲近自然能如此静默、清澈不过只有几天吧。

 

我朋友的母亲生活在这里几十年,闻惯了江涛,看惯了山峡,她的心境定然是安静的。久在尘劳里奔波的人初到山水之间,便觉得天上人间,无边的受用。对待同样的风景、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据我的观察大都市里的小贩、棒棒心境大多数是非常简单、安静的,职位越高越不容易享受到自然之美,帝王将相也许在风景如画的地方,感受最多的也还是国事,对风景的优美的感触也许只有偶尔的一瞬。于是忙的人总想静下来、轻闲下来,于是旅游业发达起来了,我总是很少出去旅游,老婆在每年的五一、国庆、春节长假总是催促我同她一块出去旅游,我极少去,我总以为:人总被自己的耳目所骗,所有的风景都是因人而异,山水本身无所谓动静、因人而动静,人们忙着乘飞机到天涯海角去休闲,其实闲者便在当下,在于内心。

苏东坡说:天地恒无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大约便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初冬的嘉陵江畔:低头碧波浅,放眼天地宽。

 

明朝有位伟大的哲学家在一天夜里起来小解,突然有所感悟,说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句名言:旋岚堰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无论山岳崩塌、江河奔腾不息对于我来说都是常静的。这是他自身境界的流露,对于其人来说,他的世界的确是如此的。

 

人总觉得静比忙好,一动不如一静,其实反过来想,静何尝不是一端呢?动静二相不过是事物的两种对立方式,本身无谓谁对谁错,不能任意执着一端,抓住静相是享受,困于动相是忙碌,其实人生的真相不在动静之间,我们的意识、思维能感受动静的、分辨动静的,非是动静,但又离不开动静。

 

《信心铭》说:境由能境,能由境能。外在的世界与内心相互依存而存在,不可独立存在,世界宇宙万物与我们的内心同一、同时存在,相互表现。列宁说:意识就是人类思维对外部客观环境的复写、反应。所以王阳明说:吾心即是宇宙。

 

我们生活在动静之中,在动静变化中生、老、病、死,世界因其本来而不断变化、运动、发展。

 

我何时能立于非动非静,不随世界所流转,随世界流转而不流转?

不可知。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04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