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支农,好!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的基础地位日益突出,中央1号文件出台,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机关、部门、单位齐心协力,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为“三农”保驾护航。不断地把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点子送给农村。中央“直补”、西部大开发、“双建双扶”、“三下乡”、“五下乡”一系列活动,农民在政治上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在经济上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在技术上得到了更多的传授和帮助,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各式各样的“下乡支农”活动,是新时期的爱民曲,是共同富裕的最强音。
下乡支农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经济建设时期,农村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但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形成广大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普通贫穷落后。一直以来,国家就十分重视农村的发展。毛主席说过,中国的出路在农村。江泽民总书记也说要抓住农村这个大头。现在,我们集国人之智、举国人之力进行举世瞩目的西部大开发,不断地对农村进行各种扶助;今年,国力院又以1号文件来突显“三农”问题,对种田农民给予“直补”,为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下乡支农贯彻了我党的长期以来群众工作路线。我国是工农联盟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农民是革命、建设的中坚力量。人心向背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从革命斗争以来,就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我们的政府、机关、部门、单位都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想群众所想,谋群众之利。把群众的声音当作我们工作的晴雨表。下乡支农,和群众打成一片,既发展了生产,更密切了党群关系,牢固了我党执政基础。
下乡支农昭示了“三个代表”的时代精神。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生活中,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下乡支农,是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带给农村,把先进的管理经验传授给农村,把先进的文化传播给农村,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农村的生产能力,不断调优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经济、文化、政治走向良性、高速发展,真正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现代农村的目标,让人民群众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下乡支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下乡支农,提高农村的生产能力、科技水平,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自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和农村互为补充,城市的发展依赖农村提供生活保障,农村发展需要城市的科技支撑,两者互为对方的商品市场。随着现代的大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农业已经跟不上工业发展。落后的“三农”严重制约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政府、机关、部门、单位开展各种支农、助农的活动,加快农村的发展,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下乡支农有利于改变农村一些落后的思想,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去占领农村的文化市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民的参政、议政都有很大的作用。
下乡支农是亲民、爱民、助民的好举措,是农村发展的强大物质、精神、文明的支柱。下乡支农是一曲赞歌,所有的农民朋友为她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