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齐国的都城营丘一带原来就是盐碱地,不打粮食,种啥啥不长,所以这块地非常荒凉。在这种状态下,姜太公本着务实的原则,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和“奉贤智,赏有功”等一系列措施来治理齐国。在政治上,姜太公采取的典型措施就是“尊贤智、赏有功”,简称尊贤尚功的原则。什么意思呢?就是尊重当地的风俗,简化周时期周王给天下定下的礼。哎,您可真不知道,您要真按照那个做,可麻烦了,真的非常不容易。您每天上午穿什么、下午穿什么,您见君王穿什么、见百姓穿什么、见上级穿什么、见下级穿什么,那规矩非常之多。一个人的衣服,三十套都不够用。您的戒指搁哪儿、他的戒指搁哪儿,这都很麻烦的。有人请我讲周礼,我说不讲。我嫌它麻烦,记不住。你让我,我也是讲完了我就忘。所以实在是比较麻烦。所以姜太公就把这些礼制怎么样呢?都给简单化了,实行文化宽容政策。这就是我们讲的“尊贤尚功”。
而在经济上,就是大力提倡商业和手工业。你本来就挨着海嘛,所以《史记》就曾说嘛,“燕齐之地富有渔盐枣栗之饶”。那你就卖鱼、卖枣、卖栗子呗,你非得吃谷子啊?什么不饱人哪。所以他们不跟天较劲、不跟地较劲,不跟人较劲。实行文化宽容政策,经济宽容政策。很快,所以一时之间海岱地区叫“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联袂而往朝焉。”周围的国家都觉得齐国是一特好的地儿,都纷纷朝拜。那么这就是我们讲的姜太公的策略,就是什么呢?因其俗、简其礼。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就形成日后的齐国它的发展都跟别的国家不一样。最重要的不一样是什么呢?就是宽容。而正是这种宽容,不但在日后的姜齐历史上,更重要的是在日后的田齐历史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田齐时期,我们所说的稷下学宫,这种文化宽容开放的风气,你去找吧,在我们整个中国历史,你说五千年文明史还是一万年文明史,那只有战国时期的齐国的稷下学宫,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唯一的一个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的时代。而我们说这种时代就只能出现在齐国。而这些,您可以说齐威王、齐宣王等等多牛气。但是您追根求源的时候,您要说首功是谁?人们必须得承认,那是姜太公的功劳。
不过话说到这儿,我们自然就要说到,再有本事的人咱们也得给他讲死了,对不对?到我这儿,所有的人都得死,所有的结尾都是以他的死而告结束的。姜太公那也离死不远了。那么我们结合《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吕氏家谱》,还有卫辉市太公泉镇的太公故里人对姜太公的祭祀,我们可以知道,在公元前1015年,也就是周康王六年的农历十月二十,活了113岁的姜太公去世。这就有个问题,姜太公怎么那么能活呀?
你看我们现在社会发达了吧?人均寿命也在长,七十来岁。那个时代咱吃啥呀?活这么大岁数,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就必须得去追根求源,看一看姜太公活的为什么这么长。咱们做不了姜太公、治理不了国家,咱们不能为别人做主,总得对自己的生命和前途做主吧?活长一点啊。
后人在总结姜太公他养生的秘诀,就觉得他养生为什么活得长久?豁达、淡泊、动静结合、天人合一。这词太玄妙,听不懂。听得懂的是什么呢?钓鱼。他长寿,就表现在钓鱼中,几十年如一日,一有工夫就钓,您别以为他到了齐国就不钓鱼了。那国家是他儿子的,不是他的。治理完了,儿子你去干这个,我还钓鱼去呢,哪有工夫管你这国家呀!大事找我,小事甭找我。天天又钓鱼去了,几十年如一日在这儿钓鱼,静观水天一色。更重要的,那鱼钩是直的,他钓不上来鱼,你明白吗?谁愿意上来呀?直钩,能钓上鱼来?那不对。所以钓鱼是假,赏鱼是真。更重要的,这一钓,“啪”一甩竿、一抬,往后一甩,其实是空钩。钓鱼这个动作使得我们身心所有的关节都会动一遍,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健身方式。更重要的是,把那鱼钩搁在水里面,一动不动地拿眼睛在那儿瞧着那鱼,它上不了钩啊,这种是什么?我们说这是静,一种安静的环境。你天塌下来有高个儿的顶着。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喜怒形于色,我很镇静、很安静。所以这种生活的环境,让他能够在非常冷静的环境下处理问题。你见什么人都不着急,你都是什么呢?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你有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毅力、耐性、豁达、宽容,这才是他的长寿之道。
不过讲到这儿,我们必须必须得讲到,这姜太公死了,死后埋在哪儿呢?这周朝规定啊,姜,还有齐、鲁两国国君,齐鲁两国国君,“五世之内皆返周而葬”。你死了,你这个尸首必须返回到周朝的国都附近,由周王给你找葬丧的地儿。所以你记住,在咱们山东没有姜太公墓,只有姜太公衣冠冢,这是对的。姜太公不埋在山东,埋在了哪儿呢?这句话我们根据种种材料判断,我觉得姜太公所埋的地儿很有可能就是河南省卫辉市太公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