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患了白内障,误读佛教几千年


  人类患了白内障,误读佛教几千年

  ……佛祖释迦牟尼从母亲腋下诞生,连走七步,步步生莲花;手指天地,口吐振聋发聩之狂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佛祖出世,佛教诞生。

  可是,2500年来,人类患了白内障,误读佛教几千年!

  ——今天,我要为佛教正名!

  ……

  ————

  否定现实——从《尸毗王本生故事》看佛教的微言大义

  9月27日上午,带领《美学导论》班的学生参观天津博物馆,重点看了其中并不“免费”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展。同学们被佛本生的几个故事画面如《尸毗王本生故事图》、《萨那太子本生故事图》、《鹿王本生故事图》等吸引了。可是遗憾的是,除了听解说员牵强附会、望文生义的讲解和平时从各种渠道所接受的关于佛教的人云亦云的错误观念——众生平等、大慈大悲——之外,他们对其中的微言大义并不真正了解(下午与研究生的讨论表明)。——难怪,他们的智力尚未成熟到理解佛祖的高度。

  那么,这些佛本生故事的微言大义究竟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否定现实,对不公正不合理的现实社会说“不!”——何以见得?

  让我们从《尸毗王本生故事图》说起吧。

  254窟的“尸毗王本生”是莫高窟所有这个故事中最精彩的一幅。正中高大的尸毗王将画面一分为二,正目视着自己满是鲜血的小腿,周围较小的画幅描写了鹰追鸽、鸽向尸毗王求救、眷属痛苦等情节。构图把不同时空内发生的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个画面上,使中心突出,有条不紊,显示出作者高超的画艺,不愧是莫高窟最完美的组合式本生故事画之一。

  这个故事讲述了尸毗王历经的一场血淋淋的考验。为了从鹰口中救出鸽子,又为了不让饥饿的老鹰饿死,曾发誓普渡一切众生的尸毗王,甘愿割下自己身上的鲜肉喂饱老鹰,然而苛刻的老鹰要求割下的鲜肉不得轻于鸽子,尸毗王割尽了全身的肉,却仍然不够,虚弱的他使尽最后一点力气,自己站到了秤盘上去,结果大地震动,宫殿摇摆,飞天撒下五彩缤纷的鲜花,老鹰和鸽子都不见了,尸毗王也恢复如初。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故事的微言大义。

  第一, 这个故事透露出,佛祖在世时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言论自由”,相反,佛祖的言论可能是受到当局监控的。众所周知,老鹰吃鸽子,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使然,没有多少道理可讲的。佛祖之所以选用这个故事来讲法,可能正是在当时的“专制”统治下为了不招来“杀身之祸”而“姻缘说法”的“方便法门”而已——佛祖实际上是用自然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来影射现实社会中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平等。这一点,特别类似于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庄子的“寓言”。

  第二, 佛祖“以身救鸽”出老鹰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其大慈大悲当是无疑的,但这仅仅是其表象,而其真实的涵义却是,对不公正不合理不平等的现实社会弱肉强食的秩序的断然的、决绝的唾弃和否定,是与现实统治不共戴天,不惜以生命相博的大无畏精神的生动写照。这一点,就是需要我们从汗牛充栋的佛教著作中挖掘出来的微言大义。可惜的是,现实中,充满无穷智慧的伟大的佛教,成了像尼采所讽刺的逆来顺受的基督教那样的“奴才的哲学”。

  第三, 推想开来,我们以往对佛教“众生平等”中的“众生”——“一切有生命物”——的理解可能是完全错误的,是一个误解。实际上,“众生”,其真正所指不过是“人类”而已——佛教是通过泛指一切的“众生”,来巧妙地躲过当时专制统治者的“舆论”、“言论”封锁罢了。退一步说,既然广义的“众生”都是平等的,那狭义的人类众生就更不在话下了。既如此,那尸毗王“舍身救鸽”在逻辑上就是说不过去的:舍弃自己的肉身生命换取其他生命的存活,这种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并不是“众生平等”精神。所以,我们通常对佛教中所说的“众生”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所以,其中必有深意。

  第四, 推想开来,我们以往对佛教“大慈大悲”的理解可能仅仅是一种表象的、表面的理解,而佛教的真正精神,却是一种与专制现实绝不妥协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佛祖,与轴心时代的所有先哲一样,应该是一个伟大的充满大智大慧的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人士”;佛教,与轴心时代的所有伟大思想体系一样,应该是帮助万劫不复的人类彻底解放的伟大的革命性的思想武器。

  第五, 只有将个体自己有限的生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之中,个人,才能成为斩断“夭折”的轮回命运的“佛”——真正意义上的人。

  第六, 佛教的微言大义是,人啊,你要与不公正不合理不平等的现实作毫不妥协的殊死的斗争啊!

  ……

  20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