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金融救市前后的中美关系
关键词:新版救市方案 策略性的否决 民族经济主义 中美关系
美国国会众议院在当地时间10月3日(北京时间10月4日早晨)以263票对171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经过修改的新版救市方案。此举被认为能够起到授权政府购买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并可促使停滞的信贷恢复流动,从而避免金融危机恶化,防止经济陷入衰退等积极作用。在方案通过后,众议长南希·佩洛西、众议院多数党领袖霍耶和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巴尔尼等国会其他领袖均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保尔森3日表示,一旦国会当天通过的金融救援方案得到总统布什签署,财政部将尽快行动,开始实施该方案。
似乎这不仅是众议院的胜利,也是布什政府的胜利,毕竟在投票前,布什总统发表了针对众议院措辞严厉的讲话,在此基础上,大约国际社会也是所期待此结果的。此方案被通过使得全世界关注此事情的人士的神经都得到了稍许的放松。似乎金融风暴就此将会平息。因而表面上看这是个共赢的方案。
但实际上我们却忽视了许多骨子里的问题。在这里本人仅问三个问题。
一、新版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代表的是谁的利益?
新版本的救市方案所添加的内容包括对储户的保护以及对公司税务方面的优惠。经过修改的方案包括联邦存款保险金额的上限由目前的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同时也包括了曾被众议院否决、价值1100亿美元的延长税务宽减措施——总额会涉及1500亿美元。
本人认为新版本的方案所代表的依然是金融大鳄们的利益。这个结果仅仅是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之间的相互妥协,与其是众议院所代表的民众的胜利,是普通百姓和中小企业相对于政府与大的金融机构的胜利,不如说是众议院被说服了,或者说是增加的那些条款使得民众妥协了。众议院知道至少8500亿美元中的1500亿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利益,而通过一次“策略性的否决”就可以为自己争取到如此庞大的利益。也算是众议院的胜利了。
但从意识形态角度看,当然不能说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福音。甚至从金融中心的争夺角度而言,更不是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真正希望看到的。他们仅仅是不希望引火烧身,而不希望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美国霸权。
但中国早已不能在此风暴中独善其身,中国与美国早已成为唇齿相依的关系,这倒是事实。
首先,就如本人在10月1日文中所说,中国拥有美国的国债早已突破9220亿美元;其次,美国已经通过离岸公司、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对冲基金、热钱、合资公司、QFII等形式直接与间接掌控了中国经济命脉中关乎国计民生的每一点敏感部位;第三,在同样不容乐观的中国经济中,在防范热钱肆虐的同时,中国似乎更在担忧外资的抽逃与美元缩水造成的损失;第四,从旅游、酒店接待、金融银行到能源、矿产等资源产业、甚至大豆、生猪、农产品等领域,中国都在逐渐丧失定价权,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第五,美国式的教育、文化、价值观、评判标准等等已经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那些早就通过进口大片、NBA、格莱美、奥斯卡、百老汇之类的文化形式让不同类别的中国人产生依赖了。
总之,从物质依赖到精神依赖,甚至跨国婚姻、混血儿、教育体系、宗教等等角度而言,美国基因更已经成为全新概念的中国人基因中难以割裂的组成部分了。
直白地说,中国已经遭遇了美国全方位的绑架、或者说中国人的意愿早就被美式的一切强奸甚至换血!
——其实在这些状态之间对对方的态度是有微妙的变化的。
在绑架状态还处于敌对心态,但强奸后的态度就未必敌对,而是屈从甚至享受了,假如有了强奸犯的骨肉,即使那个强奸犯再恶贯满盈,也要留出几分亲情给他,毕竟已经有了他的骨肉;甚至当那骨肉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并已经认定那个强奸犯是自己的爸爸了,如何让做妈妈的再对他定罪?!
因此,中国与美国的利益,早就不是社会主义和纸老虎与帝国主义之间的水火不相融,而是阴阳交融的关系了。不仅孩子已经长大,孩子的孩子都已经懂事了,那么作为已经身为(外)祖父祖母的,再把思想强加过来,就难免有些不近人情,不能与时俱进了。
在这个时候,依然抱着民族经济主义的人似乎已经成为落伍甚至反动的代名词,难免会招人不待见。
所以,行业内的每个人都在为这的新版救市方案的获准而弹冠相庆。而这才是最让人悲哀的。
二、这修改后的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最终由谁来买单?
虽然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布什、保尔森、伯纳克等人已经在全球化缘,并得到各国央行的允诺,但由国际买单已经成为相当清晰的逻辑。
媒体与专家纷纷表示这对中国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及央行所发出的权威声音已经表明了中国的态度。
CCTV-2的《直击华尔街金融风暴》节目在10月3日邀请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进行专业评述。下面仅以这位德高望重的海归在节目中的三句话做些“断章取义”式的分析。
1、“因为市场最担心的就是不确定性,尤其现在已经非常脆弱的一个市场。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一分,都是对整个市场信心的很大的折扣。”——田溯宁
——谁的市场具有不确定性,谁的市场“已经非常脆弱”,谁的市场信心“有很大折扣”呢?
假如是美国的金融系统的问题,那么是让其制度安然灭亡,中国金融体系断臂求生存,甚至乱中求胜;还是见义勇为,不记前嫌,与以前在意识形态上的敌对者,并且在战略对话中一直与中国讨价还价的博弈对手袖手旁观。这是一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官方统一口径的对外公布,不再成其为疑问。
我们从来都没有亲眼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发展的完整过程,甚至认为那不过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和统治的教材中的文字,而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刚好为我们提供了活教材。
但遗憾的是,我们已经跟资本主义成为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同生死共命运的同志了。虽然金融危机让资本主义奄奄一息,这却是资本主义的胜利。
现在看来,更需要从金融风暴中吸取教训的不是美国和欧盟等工业发达国家,而是那些跟在后面的发展中国家,不是在发展道路上如何预防风险的问题,而是对过去50、40、30、20甚至10年内的方向性的反思。看看美国是如何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实现在中国第三、四代领导人的时候,改变中国的战略的。
这个社会主义阵营是否已经被瓦解了呢?即使暂时没有瓦解,是否已经名存实亡了。
当然反思并不是要回到以前安逸的计划经济与大锅饭,而是自发图强,以自我的经济建设为核心。
但不承认30年市场经济的错误是否就意味着承认百年以来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错误!
2、“我们在过去三十年,是全球化的最大的受益者,在今天全球化面临着由纽约金融市场带来的这种挑战的时候,我们也没办法隔岸观火,而应该是想法怎么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这场过程中去。”——田溯宁
——本人认为,现在就提全球化的最大的受益者怕还为时尚早,首先假如我们细数中国30年中为全球化所付出的和全球化所给予我们的,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害者。这个问题已经在本人一年以来的上百篇文章中有深入论述。
不仅如此,中国人是最讲究报恩的,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而那些恶意的蠢蠢欲动的新列强主义,也会把这莫须有的“全球化的最大的受益者”当成是可以利用的投资,找机会来向中国索取更多的东西。
3、“产业转型,要从我们低附加值的产业,变成高附加值产业来走。要完成这样的转型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这需要什么呢?需要更多的高科技。高科技来源在什么地方?在美国。”——田溯宁
——当前的国内与国际市场情势下谈产业转型,似乎有三个特色:
首先,产业转型中有强烈的无奈。
既然中国制造已经给中国环境带来了污染,甚至整体形象从荣耀变成了耻辱,越来越多的国家斩断了来自中国的出口通道,而“转内销”又遭遇到三资与外资产品的侵害,当生产成本、人员管理成本、税赋等等压力的多重成本的高压打击。生存已经很难依靠单纯的加工制造业来维持了。
其次,产业转型有拔苗助长的嫌疑。
虽然政策也开始有意识地朝中小企业倾斜,但依然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中小企业的生命力与动力,就如刚刚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之后,要实现高附加值产业的快速增长,简直是质的飞跃,有多少鲤鱼能够跃过龙门呢?即使企业过关了,那些需要劳动力的更新换代,即使大家真的都已经意识到那是生存的必然,即使都完成了技能上的更新换代,是否都能够找到稳定的工作与收入来源呢。
在中国特定的人口基数与发展现状而言,显然是不现实的!
第三,“高科技来源于美国”的说法会使得我们在已经取得的高科技成果面前,成就感会大打折扣。
假如真的如此,那么我们每年所取得的那些科技成就,诸如神州5、6、7号以及以后的太空站建设,中芯微的突破、百度的搜索技术甚至杂交水稻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否就有井底之蛙之疑了呢?
倘如此,那么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何在?
自豪而不沾沾自喜,成就感却不鼠目寸光,这也有个度的问题。
感恩的心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关键是感恩的后面是要回报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去救华尔街那已经濒临灭亡的驴子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第三也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这方案中所涉及的8500亿美元的资金将被用来做什么?
一面是放任热钱的汹涌进入发展中国家,一面是发达国家自己也需要救援;一面在寻找机会投资,一面在化缘让别人购买其国债,这就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当前所处的状况。
而一方面拥有巨额的美国国债,同时百废待兴,那么多需要钱的地方,有那么多基本社会福利还远远没有做到位,这就是中国这样的国家当前所处的状况,就如吴敬链教授的那句话:我们是美国的债主,作为一个穷国,每年大量补贴美国人的高水平生活。
美国在得到全球资助买单之后,美国将如何去花掉那些钱呢?本人分析肯定有几个方面:
(1)刺激美国的消费,拉动内需。让美国人重新有钱去消费全世界的产品。
——不要忘记:那原本不就是我们自己的钱吗?难道我们自己不会花钱,一定要绕一个圈子,把钱散播到全世界,把花钱的主动权交给别人才能够证明其金钱的价值吗?
(2)、政府收购不良资产,挽救那些濒临倒闭的金融机构,避免出现由于大量人员失业而导致的极度恐慌。实际上还是通过收回国有控制并安抚那些受到惊吓的民众。
——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把钱投资给美国政府,再由他们去分配该给我们什么样资产的多大股份,我们成为战略投资者,却成为别人的战略提款机。实际上还是充当为别人上贡的角色。是否有些妄自菲薄的成分?
(3)、在那些垂死的金融机构这口气缓过来之后,再加大对外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那些渴望投资的项目提供“喈,来食”的力量,毕竟那些项目就如他们嗷嗷待哺的孩子一样。
——还是那句话,其实他们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是包括中国的那些发展中国家救援(甚至孝敬)的钱,那些钱转了一圈,就从发展中国家的口袋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口袋,再由他们包装投资给我们。美国人名义上是付给我们利息,给我们提供保障,其实是在对国之利器与战略环节进行鲸吞。那不是自欺欺人的养虎成患又是什么?
回到本质的问题:美国政府是听命于谁的?
本人认为: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没有众议院,美国自然是听命于大财阀与资本主义社会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人,那些人的精英代表们,即使失业回家都不是被扫地出门,都要拿走数以千万美元的遣送费的(“两房”的CEO的遣送费就是明证)。相比于他们,真正蒙受损失的是那些突然被宣布由于破产而卷铺盖滚蛋,转眼就失去了生活着落的普通人。而有了众议院就相当于要适当关注中下层百姓的呼声。众议院就是为了美国社会的中下层争取利益而诞生的。这就是本文开始所说的谁的胜利的问题。
不管是谁的胜利,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依然是有他们自己的原则性的,该热的时候热,该冷的时候冷,用到的时候频频向你示好,转眼就会去向台湾岛出售64.6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尽管他们也许确实是从生意贸易的角度去解释这样的事情的,但作为期待和平统一的中国人,谁心里会爽呢!
当然不管他们下一步如何去筹措那8500亿美元,美国政府毕竟是表明了一下姿态,从美国单方面来讲,毕竟是将救市朝前推进了一步。
贾春宝
2008年10月5日星期日
•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 MSN: [email protected]
• QQ:469063961
• E-mail:[email protected]
•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bekings.chinavalue.net
•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