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战略体系模型构想
引序
世界上伟大企业的缔造者,四分之一是坚定虔诚的教徒、四分之一是优秀严谨的军人、四分之一是激情疯狂的技术天才、四分之一是贫穷多难的无有者,他们分别代表着信念、纪律、创新与无畏。分析理解这四种企业家的精神对我们深刻认识现代组织的战略及其模型具有深刻的意义,因为最伟大的组织都是信念、纪律与创新、无畏的有机结合体,尤其是前两者的结合。
军队与宗教,这两种历史悠久的伟大组织告诉我们,一个强大的组织最根本的要素就是:信念、纪律。首要的是信念,它是内核,而纪律是强化信念、保障执行、获得胜利的神圣约定。如何像宗教一样塑造组织的信念?如何像军队一样塑造组织的纪律?如何建造组织模型以塑造一个无坚不摧的组织?信念与纪律的物质保障系统如何设置?如何设置信念和纪律的现实目标?
一个企业的战略体系,是一个很大的命题,经过自己多年的积累、失败与反思及学校专业理论的学习(自动化系统)、各种职业技能(国术学习研究、报纸编辑、军人、教师、行政管理、设计师、文案策略、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经历。本人在这里把所理解所总结的陈列出来。观点与文章因原创,可能因主动方式或内容本身而贻笑大方。
在十年的工作经历中,试图努力理解企业的每一层面的战略战术、每一工作的组织流程和结果要求、每一行为的表达方式及内外影响、每一目标的评判标准及反馈调整。在关联中总结、提炼、整理,以推动组织的迅速发展,并从企业战略的层面,提出企业发展战略的理性构想。
同样的理解力和同样的概念前提,是组织战略体系建立的基本保证,否则这一工作必将因不断的内容反复、不必要的解释沟通、不必要的误解冲突而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增加巨大的成本,并在组织内部产生不良的意识影响和不良的记忆叠加。
对组织的研究及建立和完善组织的战略体系,是组织规范战略和减少节点制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竞争胜利、实现目标、更快发展的根本保障。
但规范又是陷阱,它会消耗能量、能力和精神。二战后以蓝血精神为文化核心的量化管理尽管造就了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团队与组织,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却显现出成本和效率的双重制约,从而影响了整个企业的战略制定和战术执行,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思维格局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
每一个组织,都是由历史、文化、经济、政策、理念、结构、制度、行为、目标、结果等元素共同合成。而人是组织中一切元素的载体,人的思维和行动是组织中一切事物维系和变化的原动力和推动力。人是组织战略体系中的行为主体。
第一章 信念、纪律、创新与无畏
第一节 定义解释
一、信念:对多种事物发生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反射,并在人的大脑中通过概念思维、不断被强化叠加形成稳定记忆的认识,从而导致人的行为习惯。可以是一个人的认知,也可以是集体的认知。可以是一个人认知后传播给一个集体,也可以是集体的认知后传递给一个人。
二、纪律:由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条件制约、针对一定目标、对组织成员的普遍行为的导向、过程、结果的强制性约定。通过责难和褒奖建立行为记忆,制约行为,完成组织目标。
三、创新: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对原有状态的变革,以新形态出现的思想、方法、结果。可以发生在一个节点,也可以存在每一个节点,以期达到更高的目标。
四、无畏:在面对未知和未来预计的领域,人所表现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气质,具有无知、冒险的特性,来自人对信念的理解、对未来的判断和个人的性格特征。
第二节 信念、纪律、创新与无畏的起源
一、信念的起源:
1、历史文化——每一个民族与国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在其演变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环线流程,使每一位成员不可避免地拥有着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深刻背景。它是每一种信念中隐藏的文化图腾。
2、社会特征——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社会特征各不相同,但彼此关联。全球一体化更使之关联紧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更具有不同的社会特征,但也同样具有共性的集合。它是每一种信念中传递的价值取向。
3、个人背景——家庭、教育、智力、知识结构、个人经历、社交圈层、社会资源、发展阶段、个人理想等,每一个人都同时具备,同样的内容甚至同样的目标,但却不同起点。它是每一种信念中潜伏的基础元素。
4、组织约定——通过组织形态和组织行为的成文或不成文形态强制性传递,被动性接受,并逐步习惯性认同。它是每一种信念中体现的成形模式。
二、纪律的起源
纪律相对于组织而存在。
1、组织目标——组织目标的需求,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而提出完成组织目标的要求(包含经常和特定)。
2、组织秩序——组织秩序的需求,为了组织秩序的实现,通过部门、级别的设置,而提出形成秩序的方法(包含流程和等级)。
3、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的需求,为了组织行为和组织个人行为的一致性,而提出的指导行为的强制性准则(包含约定与责任)。
三、创新的起源
人类需求是创新的唯一起源。
1、功能需求——对使用功能的不满足而自我创新,一直主宰着人类创新活动的全过程。
2、竞争需求——竞争存在人类历史的每一个阶段,对价值不满足,追求价值最大化,创新成为必然之选。
3、心理需求——人类的情感更具备精神的形而上,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的认同模式、外在认同程度、自我认同程度,越来越具象地表现在广泛的人类社会的活动中。
四、无畏的起源
1、无知——对过程和结果的无知,以自我的设定为目标,不计代价,极度冒险(与知识相对)。
2、预知——坚定的信念,通过预设的过程,不惧怕未知的和预知的困难,奋力达成预设的结果(与常规相对)。
3、欲望——为达成目标解决问题,无视整体社会的行为约定,采取冒险行为(与法理相对)。
4、信仰——虔诚的信仰,通过教义教条的激发,采取的冒险行为(与常态相对)。
第三节 信念、纪律、创新与无畏的位置、关系及作用
一、以下图示,具象描述它们在组织中的位置:
从上图可以看出:
角度一:坚定的组织信念,在无畏的精神引领和支撑下,在目标计划的指导下、在组织纪律的约束下、用创新的行为,实现预期的结果。
角度二:预期结果的实现,以胜利的节点内容,坚定了组织信念,支持了无畏的精神,强化了组织纪律,沿创新型方向更新了组织,从而推动了新预期结果的实现。
不管从什么角度分析,信念、纪律、创新、无畏,均以不断更新的结果为核心而存在。
这是“鸡生蛋蛋生鸡”的理论,更是意识和物质的高度辨证,单线思维变成了环线思维,更接近事物发展的真理。世界主宰了我们的意识,我们创造了世界。世界是一个永远动态、永远变化、不断升级、不断进化的生物态。人类社会进入生物纪,其实是人类意识进入了生物纪,从模糊学时代进入到数字学时代,又从数字学时代进入到更高的模糊学时代,人类更接近真理。
二、以下图示,具象描述它们在组织中的彼此关系:
下图面积为企业目标:
三、信念、纪律、创新与无畏在组织中的作用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拥有坚定的信念、严格的纪律、创新的行为,在大无畏的精神引领和支撑下,可以建立和实现企业更远大的目标,缔造一个具备远大目标的伟大企业。这本身就是一个理想,就是一种事业。
第二章 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基础认知
第一节 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原理:
一、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原理图示:
二、组织战略体系模型原理说明
1、组织战略体系模型是一个系统,一个价值系统。
2、系统分单线系统和环线系统,单线系统是风险较大的冒险系统,环线系统是抗风险能力强的保守系统。单线系统和环线系统的共生系统构成组织战略体系模型。
3、系统目标:输入值通过系统处理,接近预期值。
第二节 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否定哲学
一、任何模型都不真理的本身,真理无穷远。
对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过分依赖,结果反而违背真理,阻碍组织的发展及组织目标的实现。但如果因为真理的遥远,就试图不作为,那么就无法建立组织、实现组织目标。
例如,股票估值模型,如果股票市场上存在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估值模型,那么这个股票市场就不存在了。大家都用模型来计算价值就无法形成交易。热衷于创造一个经典的股票估值模型,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所谓的天才进行过此类尝试,就像在中世纪发明永动机一样不可能。
二、世界是生物态的世界,比较法、归纳法等都无法全面解决生物的本质。
任何模型、程式都是相对的、阶段性的,是人类对事物发生发展阶段性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对组织战略模型的否定,实现对组织预期目标的接近。
第三节 组织战略体系模型建立的五大原则
一、系统原则:
本原则要求用系统观点,认知和建立组织战略体系模型,构造仅围绕目标实现的组织系统。
二、模糊原则:
本原则要求用模糊理论,提高模糊论的现实理解和认识,修正其它元素输入对组织战略体系模型运行的影响。
三、动态原则:
本原则要求用动态观点,清晰了解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目标差值的合理存在与现实本质,以及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阶段性特征及要求,强调环线思维的现实作用和评判能力,建立监督机制。
四、环线原则:
本原则要求用环线思维,提高组织、组织成员体、员工个体行为的实时调整和及时变化能力,以推动组织赋予的子目标的精确达成。
五、目标原则:
本原则要求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建立要以组织母目标为核心,以子目标的精确实现为基础,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第四节 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主体
一、组织主体分析
分析背景:全球经济下的中国
三大主体观点:
1、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这是旧时中国一国一天下的进取奋斗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目标,是旧时中国一国一天下的忠诚效力、实现理想的普遍道路,是古中国具备才能的人,对才能的作用与使用方向的正向理解。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古中国社会赋予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精神梦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在今天依然盛行。但对以“修身”为始的片面理解,导致了组织地位、组织功能的弱化,减缓了中国企业做强做大的步伐。
3、成为王,败为寇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野心家的历史,野心家推动、发展、壮大了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这样的主流价值观,不仅制造了“成为王,败为寇”的奋斗文化,而且使中国本土现代管理不可避免地遭遇这样的现实:一个王要领导一群想为王的人。尤其是经济发展到今天的中国,不在一国一天下的景象,而是诸侯纷争、各占一方的经济世界。成王有了更多的个人理由、更多的市场机会、更多的政策许可,与道德无关。
二、组织主体与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关系
人是组织中一切元素的载体,人的思维和行动是组织一切事物维系和变化的维持力和推动力。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智力高低、知识结构、成长经历、社交圈层、社会资源、发展阶段、目标理想等形成的综合力决定着每一个子模型的输出值与预期值的差值。级别越高,力量越大。而组织战略体系模型又以其包含的各层面文化覆盖、信念引导、纪律约束、目标要求、节点胜利、仪式表达等充分影响着个人的价值取向,并逐渐形成取向趋同。
第三章 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六大结构
组织战略体系一般由各类子体系构建而成,根据对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基础认知,依据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建立原则,经过本人对组织的历史、文化、结构、目标等的研究分析,这里提出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六大结构模型。它们结构性集成化地共同组成了组织战略体系的完整模型。
第一节 目标体系模型
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发展与趋势、竞争、需求、企业资源配置的研究分析,确定组织(母)、产业产品(子)的阶段性目标,建立组织的目标体系模型。
一、组织目标体系模型
二、产业目标体系模型
三、产品目标体系模型
第二节 文化体系模型
通过对组织发展过程的研究分析,收集、梳理、整理、总结、提炼,寻找组织文化的基因,依据组织目标体系模型,建立组织文化体系模型,形成独特的组织文化,树立文化法典。
一、理念文化体系模型
二、制度文化体系模型
三、行为文化体系模型
四、视觉文化体系模型
五、听觉文化体系模型
第三节 结构体系模型
根据目标体系模型、文化体系模型,依据企业整体和局部的阶段性目标的需要,建立组织结构体系模型,设置组织结构和组织流程,建立组织秩序。
一、组织结构体系模型
二、子组织结构体系模型
第四节 制度体系模型
根据目标体系模型、文化体系模型,依据企业整体和局部的阶段性目标的需要,建立组织制度体系模型,制定系列规章制度、条例,树立制度法典。
一、管理制度体系模型
二、会议制度体系模型
三、档案资料制度体系模型
第五节 产业、产品体系模型
根据目标体系模型、文化体系模型,依据企业整体和局部的阶段性目标的需要,建立组织产业、产品体系模型,进行定向投资、定向研发、定向营销。
一、产业体系模型
二、产品体系模型
三、价值兑现模型
第六节 无形资产体系模型
根据目标体系模型、文化体系模型,依据企业整体和局部的阶段性目标的需要,建立组织无形资产体系模型,进行专业、科学的增值经营。
一、公共关系模型
二、企业品牌价值模型
三、产品品牌价值模型
第四章 组织战略体系模型的关键元素
第一节 领袖理解力
第二节 领袖倡导力
第三节 领袖领导力
第五章 结束语
与禅者居,与智者邻,与仁者放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