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怎样对待德才不能兼备者?


赵大华/文

  社会上的人,如果简单地用“好人”和“坏人”的概念来划分,大公无私的好人和十恶不赦的坏人毕竟都是极少数,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鲁迅老师所说的类型,即:“比坏人好些,比好人坏些”。于是,用枣核形状来描述社会人群的好坏分布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了,绝好和顶坏的人都处于两个尖形的极端,而中间这个鼓鼓的区域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所在之地。在中间这个区域,我们每一个人虽然相对稳定地处于或者向好或者向坏的方向,但遇到特殊的情形我们也会随时改变自己的方位,或者变得更好,或者变得更坏。

  当然,我这里所讨论的人群主要还是指企业的员工,包括管理者在内。所谓好员工或不好的员工,指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高低,其中也包括人的道德才干。在一个企业,非常出色的员工和最为捣蛋的家伙都是极少数。我们不能幻想所有的经理、工人都是忘我的工作狂,忠于企业,服从老总。德才兼备的员工总是稀缺的人力资源,有德少才或者多才少德的人却大有人在。

  河北省一位企业管理人员李明太先生感叹道:“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当然德才兼备的人最好,但是这种人似乎少的可怜,一般有才无德的人都有些傲气或者说是脾气。我看过很多有才的人,以自己为中心,能力确实很超群,做出来的工作也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就是太骄傲,那样子别人看着很不舒服,导致自己被公司里的人排挤,其结果往往是很难生存。而有德无才的人,虽然到哪里都会交很多朋友,但是他们的个人能力实在是不敢恭维,做起事情事倍功半,叫管理者很头疼。”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的肯定回答是,面对德才不可兼得的员工,我们宁可取有德缺才之人,也不能相反。但是,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这么简单,尤其是人的问题更为复杂。德才不可兼备是绝大多数员工的常态。正因为如此,多德少才或多才少德的人都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多德少才之人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们忠诚可靠,是企业稳定发展所能依靠的重要力量。企业把大权大事交给这样的人可以放心。多德少才之人处于管理岗位,由于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身体力行,可以凝聚人心,稳定员工队伍。但是,多德少才之人往往办不成大事,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困难的事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令老板失望。毕竟企业管理的真谛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道德理想不能当饭吃。

  然而,在一个企业的发展初期,各种问题多多,业务开发就是个最令老板头疼的问题。这时,有才少德之人却可以为企业开创市场所用。他们不受道德传统的束缚,敢作敢为。这是为什么在企业初创期许多老板喜欢使用有才无德之人的原因。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当我们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特别是遭遇严重问题和突发危机的时候,有才之人往往也是更为重要,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克服一时危机,促进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所以,人人皆有用,只要位置当。对于一个组织来讲,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十分重要。用有德少才之人是为了长远着想,而用有才少德之人是权宜之计。对于任何组织,两种人都重要,也都需要,只是作为领导者的我们必须学会知人善用,设法准确了解自己所用的人,把不同的人才置放到适合的位置上,做到人才搭配妥当,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各自的专长,同时要注意控制有才少德之人可能给组织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