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控制我


     因此,控制欲总是表现为一种充满悲情的形式与结局。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金庸古龙琼瑶的小说里,这种悲情剧都一再上演,看似变化多端,实际上大同小异,令许多聪明智慧者在爱恨交织的故事中沉溺而不可自拔!
     而在控制欲的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正是我们潜意识里面的不安全感的作祟。
     安全感是每个人最大的需求。反过来,不安全感是每个人最大的恐惧。但我们感到不安全的时候,我们总是想拼命抓住什么,但越是想抓住什么样的时候,往往越是抓不住。于是,控制欲就这样产生了,它有时候表现得很干脆很直接,有时候则表现得很隐晦很复杂。
     所谓担心、忧郁、放不下,本质上都源于我们内心深层的不安全感,一种失控感。我们都希望周遭的一切人事能够朝着我们想要的方向演变。但事实往往事与愿违。我们越是害怕失控,失控的情况越是会发生。因为,害怕失控,本身就是控制欲的一种流露,不管这种控制欲受到了怎样的掩饰。
     一切担心、忧郁,都注定只能带来悲情式的结果。第一,担心、忧郁背后的不安全感,具有传染性;第二,担心、忧郁背后的控制欲,只会引得他人的下意识的反弹。从本能来说,没有人喜欢但心和忧郁,每个人都会欣赏自信,那种由内而外的自信,就象阳光一样,令我们倍感亲切、温暖。
      还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拒绝。比如某某人明明很喜欢另一个人,但他/她却拒绝了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对方,甚至不愿意(或者不敢向别人或自己承认喜欢对方),这种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她内心的不安全感在作祟——也就是担心不能控制对方,担心自已在这种关系中受到伤害,而不是得到幸福。在这种潜意识的支配下,他/她实际上拒绝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他/她不相信的不是对方,而是自己。
     心经:无有恐怖,远离巅倒梦想,究竟涅磐。恐惧感是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无形之手,正是这只无形之手,引领我们一步步跌入一个是非巅倒的梦想世界。当我们真正释清内心的恐怖时,我们就会跳脱自己狭小的意愿,认清世界与事实的本相,从而到达自在圆融之境。故一切圣贤,必须从克服清除与身俱来的恐惧感开始,而逐步进入自在圆融的大境界。
     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只有彻底放得下,才能彻底拿得来。
     你所放下的,其实只是你的恐惧。当你放下了恐惧,就会拿起自在。
     许多时候,放得下是对别人的信任,更是对自己的信任。
     只有那些高度自信的人,才能真正放得下。
     金刚经: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必由放下开始。放下就是智慧。无为就是自在。
      因为从理上来说,一切担心往往是多余的,我们所需要的只是顺应事物的自然而已。只有真正放下自我的人,才能真正“顺道之自然”。“如此者,不见而彰,不动而变,无为而成。”(《中庸》)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顺天承运,心想事成。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吧!
       (9月7日于湘西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