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原文:暑假过后90后女孩"人流"大增
“这几天不少学校开学后,我发现有不少小女孩来咨询人流的事情,有的是自己来,有的是男朋友陪同,看着他们稚嫩的面孔,我心里除了震惊,更多的是难过。”近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妇产科医生告诉记者,暑期过后,在东莞部分医院的妇产科,“90后”女孩人流人数比平时增加不少。
暑假刚满16岁前来验孕
“前几天我接待了一对小情侣,女孩留着一头披肩长发,肤色白净,神色紧张又羞涩。男生紧紧拉着女孩的手,稀疏的胡子遮盖不住一脸稚气,他们过来问我怎样辨别是否怀孕了,我当时觉得非常难过。”一位妇产科医生告诉记者。
带女孩走进诊室后,女孩告诉医生,她和门外的那名男生是同班同学,交往已有一段时间了,暑假期间两人便进行同居。不料一个多月过去了,女孩发现例假还没有来,去一家小药店买了验孕试纸,试纸显示自己怀孕了。她很担心,因为暑假自己才刚刚过完16岁的生日,所以来医院做进一步的确认。
“在病历卡年龄一栏上,我看见她战战兢兢地写上16岁,看得出她也很难过。我就问她这么早开始性生活,有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有没有想过后果?她只是后悔地摇摇头,没有作答。”
做人流就像治感冒
“一般是暑假的最后一周和开学前几周的周五和周六,那段时间来我们这儿的学生最多。”这位医生告诉记者,来做人流的学生年龄多在16~22岁之间,50%为高中生,还有些大一、大二的学生,甚至还有初中生。“有时一周的病历记录就有5~6个不到20岁的女孩子。以前我们医院平均一两天做一例人流术,现在每天就有两三例。我们的导医一看有学生模样的孩子进来,就知道她们是来做人流的。”
令这位医生感到更为痛心的是,意外早孕让青春期的孩子尝到了苦果,但一些孩子却根本不把人流当回事。“我也是一位母亲,因此感到很担忧。有一次我接待了一对中学生模样的男女,两人手挽着手说说笑笑,进来就直接问她能不能免费做人流。”这位医生告诉记者,当时没等医生开口,女孩就大方地拿出了学生证,证明自己可享受免费手术,“现在的孩子真不是我们那一辈人能理解的,对待人流就像普通感冒一样随便,令人惊讶,令人心疼!”
专家提醒人流危害极大
对于这一现象,专家分析认为,如今信息发达,青少年有很多获得性信息的渠道,不良的性信息容易对孩子产生误导。现在虽然许多家长都认同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表现消极,特别是一些高中生的家长。在是否“进行过生殖教育”、“讨论过性器官”、“谈论过如何与异性交往”等问题上,回答“肯定”的高中生家长不到两成,有些选项甚至比小学生、初中生家长都要低。
对此,妇产科专家指出,少女流产危害极大。女孩们千万别把堕胎当儿戏,否则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据了解,人流手术有发生感染、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性。一些人流手术后,还可能出现月经失调、子宫腔粘连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后果,更严重的可能导致终身不孕。而如果是多次施行人工流产术,后果则将更加严重。
评:医生和家长的性观念让我震惊和难过
少女怀孕早就不是新鲜事了,这篇报道让我感到震惊和难过的,不是少女怀孕,而是那位无视人的正常发育和需求的妇产科医生和那些永远把孩子看成小孩子的家长们。作为妇产科医生,应该知道人的性成熟年龄,也应该知道性成熟之后的少男少女们想做什么。我感到震惊的是:医生居然无视专业知识,而任凭顽固和保守的社会观念,对其生理知识进行辗压。
我们在之前看过一篇报道,据广州的调查,广州的少男少女进入青春期的时间,已从原来的13岁提前到了11岁。那么,我们要想了:报道中所说的16到22周岁的人,距步入青春之门已经5到10年了,性早已发育成熟的人有了性行为,震惊在哪儿呢?又难过在哪儿呢?想想我们的祖父祖母辈,男孩女孩到了16岁,结婚是很普遍的,谁又听说16岁-22岁的人发生了性行为,被伤害成什么样了呢?
有些人怎么老是想不明白,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差异呢?到了性成熟期,在上学也好,在打工也好;外表显得单纯也好,显得成熟也好,都和他本身的性成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性成熟了就想有性行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觉得这篇报道的最后一段尤其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高中生的家长们对子女性教育方面的关注居然不到两成。一方面,性成熟得越来越早了,性意识觉醒得越来越早了,性道德观念越来越淡漠了,性行为越来越普遍了;另一方面,学生家长甚至医生们的性观念,却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再这样下去,将会有更多的少男少女被愚昧的社会性意识毁掉的。
另附评论两篇:
原文一:特奥大使"阳光三毛"变"一毛" 设计者呼吁市民保护
http://sh.xmnext.com/shehui/2007/09/17/891808.html
评:从阳光三毛想到打电话的少女
这篇报道让我首先想到的,是几年以前淮海路上著名的雕塑“打电话的少女”的失窃事件。尽管之后有关方面又按原样复制了一个打电话少女的雕塑,但是,原来那尊雕塑被盗窃的阴影,却永远地留在了上海市民的心头。
阳光三毛作为特奥会的形象标志,向社会展示的是上海市民对特奥会的热情和期望,所以要保护好它。有些人的素质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很遗憾。我们要想了:家里的东西会那么快就坏掉吗?
随处可见的被损坏的公共物品,还有街头小品、绿地景观、花草灯饰,车亭话亭等等。那么广泛的公共财物,不可能都找专人看着,它也是对市民素质的大考验。
原文二:广东年收入20万超生最高可罚48万
http://news.xmnext.com/domestic/shehui/2007/09/18/892180.html
评:超生罚款岂能冲破法律平等的底线
这篇报道中所说的超生现象,我们经常听到。一方面富人们有钱养孩子,也不怕超生罚款,想多生几个孩子;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传统的多生观念,不考虑将来能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糊里糊涂的先生下来再说。
计划生育,对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非常必要。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行一些地方上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篇报道中所说的,广州按人的收入来决定罚款额的做法,我却觉得非常地不妥。一方面,很难准确算出每个家庭的实际收入是多少;另一方面,这样做,严重地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法制原则。其道理,就像一个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之后,不能按照加害人的经济情况来决定赔偿额一样。
超生罚款的多少,大家应该是一视同仁的。否则得话,势必会给人一个有关部门借机捞钱的印象。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个人是这样,对单位、对部门也是这样。否则得话,在治理违反法律和政策行为的同时,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劫富济贫的思想;它与国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指导思想是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