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的美元与伯南克的两难 (补上周三发周刊的文章)


美国次级债危机使什么人首先失去工作
巴斯蒂安是一家美国房地产信贷公司的员工——美国的许多房地产贷款都是这样的公司放出去的。2年前,他所在的公司希望他给每个他所遇到的人发放贷款——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2个月前,他被告知停止手上的工作,上个月,他被迫离开了公司。应该说,上周五(7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8月非农就业报告不是没有迹象的——美国在8月中损失了4000份工作。次级债风波爆发后,美国华尔街以及牵扯进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了大量裁员。据悉,由于预期明年美国的抵押贷款市场业务将下降25%,7日,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宣布计划裁员最多达1.2万人。Countrywide Financial在9月7日发布的声明中也表示:裁员将主要集中在受抵押贷款的低成交量影响最大的部门。公司估计在未来3个月将裁员1万至1.2万名员工,占目前员工总数的20%。Countrywide的裁员计划,再次给抵押贷款行业沉重一击。美国信贷市场动荡爆发后,已经有几十家抵押贷款公司倒闭。美国第二大独立储蓄和贷款银行Indymac Bancorp Inc也已经宣布裁员100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0%。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也在上周宣布,准备进一步削减它们的抵押贷款业务,计划裁员超过2000人。美国金融控股集团National City也表示将裁员1300人。从我们得到的数据看,美国就业岗位的损失主要集中在与抵押贷款关联最大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影响不大。
金融混乱与银行业之间的不信任
与美国就业市场的紧缩相比,最可怕的还是金融市场的混乱。当每个人都开始讨论经济萧条是否会来临时,在市场上就充满了悲观情绪,这导致股票市场的大幅下跌。而在股票市场大跌的背后是银行业的流动性突然“紧缺”。当然,我们现在还无法判断,经济萧条是否真的来临,整体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危机将出现多大程度的损失。如果萧条真的到来,那除了就业市场的萎缩外,制造业的获利、居民消费和收入也应该开始持续下跌。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金融和银行业的资金紧张,而且无论各国央行怎样注资,仍然很紧张。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流动性的过剩,美联储和各国央行将大笔资金借给大型银行,大型银行再把钱借给那些小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初级经纪商。这些资金最后都流入了对冲基金——它们用所谓债券在银行做了抵押。当市场好的时候,这个资金链是没有问题的,没人会担忧资金的安全问题,对冲基金和银行业都在拼命做大市场以增加收益。但是,突然之间,在资金链条的一端出现了问题,有人不还钱了,虽然这些人并不多,有问题借款的比例可能非常小,但却导致了信任的丧失——没有了信用,信用市场就会出现危机。准确地说,全球的资金并没有紧张到出现危机的水平,而是银行业之间的不信任导致的信用紧缩——大家全都不拆借。
英国的例子最典型。为了缓解美次级债危机对英国金融系统的危害,英央行曾多次注资救市。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指出,由于一批价值高达1130亿美元的商业票据将于9月初到期,使很多持有这样票据的银行需要再融资。但是,由于各家银行都怕将资金拆借给了粘上次级债的银行,更为了保持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因此不愿向竞争对手贷款,这便导致许多银行四处寻找资金,使得市场利率急升——英国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已经达到近9年来的最高水平——达到6.75%。现在的市场真实状况是:资金仍然充裕,只是由于金融信任度的大幅度降低使银行业之间的正常拆借成本高升,大多数银行不得不向中央银行伸手。
一方是流动性紧缺,一方是流动性泛滥
当美国次级债的乌云笼罩在欧美上空时,亚洲,特别是中国的金融市场仍然是“阳光灿烂“。亚洲金融市场的繁荣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人民币越发越多,升值的可能越来越大,一方面则是源于中东的石油越赚越多,美元也越来越多。在美国债券市场利率稳定时,中东产油国的“石油美元”和中国的“重商主义美元”都在为美国的赤字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美元的汇率稳定。现在,由于全球发达国家都卷入了美国的次级债危机,美国可能降息,这些美元到那里去?看来只有中国是避风港——亚洲和世界新兴经济体的“过剩”美元都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可以想象,如果美国真的决定大幅度地降低利率,导致债券的收益率下降,石油美元和亚洲巨大的美元储备则可能更多的换成人民币,投向中国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企业股权市场,这会促使人民币的急剧升值以及中国货币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当然,由于这样巨大的美元储备突然离开美国,必然使美元甭盘——击穿78的底线,全球金融市场的混乱可能一发而不可收,全球经济的衰退不可避免。
选择降息就是选择投降,选择美元崩盘
现在全世界几乎一致地相信伯南克会在9.18降息,甚至可能一降就0.5%,然后再降三次。可以想象,现在伯南克很难。如果不降息,经济活动真的因为利率太高而拖累,他所受的责难少不了;但是,如果大幅度的降息,却是典型的投降派,而且有可能导致美元甭盘。而我注意到,伯南克和其他联储官员多次强调的是:降息与否,其目的不在于救市——美国政府也没有责任救市,更没有责任为投机失败者买单——而在于防止整个经济出现衰退。虽然美国8月的就业报告可以成为美联储(利率)决策天平上最重的一只砝码,但从8月17日美联储降低再贴现率至今,几乎所有的宏观数据对于降息的决策都是中性,我们还不能完全地断定美联储会连续降息。我认为,现在市场的资金面并不紧张,紧张的是市场的神经。因此,如果美联储轻易地选择大幅度的降息,导致美元大跌,市场的神经会更加紧张。所以,与其大幅度降息将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真真切切地凸显出来,不如拖,何况还有再次下调窗口贴现率的空间。与直接地降低利率相比,下调窗口贴现率增加的是银行业的信心,降低的是银行业的拆借利率。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将恢复虚拟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刺激实体经济的成长区别开来。美联储应该明白,目前美国实体经济并没有出问题,有问题的仅仅是受抵押贷款牵连的虚拟金融市场,因此,下调窗口贴现率是合适的选项,没必要急切地大幅度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