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场,细服务!


  一、大市场

  VC(风险投资)大量进入中国,媒体疯狂的报道,一时创业的大潮席卷了大江南北,无数创业英雄开始上演了一幕幕本土市场神话。

  身处混乱的市场噪音中时常会接受一些好友的咨询,最多的问题都是集中在市场方面,尤其是关于新市场如何开拓的问题。

  最近一些朋友开始计划创业,对他们选择的项目我所能够做的就是无语。应该说他具备了市场嗅觉,但缺少对市场的前瞻性以及对受众需求和受众数量的分析。

  因此,我很想告诫我那些朋友,选择一个项目首先一定要看准市场的需求,有时候市场有需求但需求往往是潜在的,也就是说属于可有可无的需求;比如说你要为成年人办个钢琴培训班以提高其人文修养,看似成人是有这种需求,实则没有;很多消费者他回答你一个问题的答案和他实际去做的行为是完全相反的。在成人心中真正的钢琴培训属于青少年,他的需求只是一种想像而已。

  其次,一定要去分析受众的数量,有些产品某些受众确有其需要,但这种需要会和我们的盈利产生冲突。受众数量达不到赢利点的市场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一定要尽可能的去测量受众的规模,看看是否吻合我们对市场收益的预期。

  最后是要去看市场的大势,也就是产品的应用前景。如果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有限或者无法达到盈利的那个时限点,那么我们还不如放弃,虽然不放弃比放弃要难得多。

  

  二、细服务

  今天参加了一个商业论坛,会上商界大腕云集,讨论的重点是关于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

  与会的服务业大腕携程、如家、招行、阿里巴巴等号称业内商业标杆的企业首脑各自发表了自己对服务业的展望和对关于服务创新的独特见解。

  印象深刻的是讨论中的焦点话题“服务创新”。大家一致认为服务最重要的不是你怎么做,因为大家都会怎么做,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深化服务,让更多的员工首先具备服务的意识然后再去切实的执行服务流程。服务好做,服务的持续性却很难做;做好一天服务容易,难在做好一辈子服务。如家酒店的CEO孙坚和新东方的俞敏洪表示了他们要深化服务,做深、做全、做透服务的决心。

  国内的服务业之所以被大家所诟病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商业教育环境不发达所导致的服务意识缺位。在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态度跟商业环境的教育不无关系,每个服务人员在熏陶之下都知晓服务业的重要性更能够认识到服务态度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是和自己的切身收益密切挂钩的;在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地位以及服务人员的地位是备受重视和尊重的;反观在国内的现象,先行富起来的消费者用把自己当作上帝的心态导致他们骨子里看不起服务业的服务人员,甚至觉得低人一等的人非服务人员莫属;渐渐的,开始有了服务人员敌视消费者的现象,自然的就首先表现在了服务态度上。加上国人比较感性,很多服务人员开始了冒着被开除的危险在内心和行为上抵制消费者有时略显无理的要求。

  因此,服务业的最大问题应该更多的属于中国目前发展阶段的问题。要想解决深化服务,做全、做透服务的根本方法必须是首先改善商业教育环境,让更多的消费者和更多的服务人员要明白商业的发达与和谐需要他们彼此理解、彼此尊重、彼此促进。

  我期待理性的消费者还社会一个更好的服务环境,这样服务人员才能还大家最细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