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告别传统,走向多元


参考消息  2007年1月10日

德国<经济周刊》12月22日一期文章】题:告别IQ

    世界最高端的智商测试地点位于丹麦南部。在诺堡的丹佛斯冒险园,孩子和成人通过作曲、在人工湖上搭桥、做棘手的数学题、在团队内独立操控机器人、借助提供的照片和只言片语编写喜剧故事来测定他们的天赋有多高。

    近50项测试的基础是一种使大脑研究发生革命的科学构想:多元智力理论。这就是说,人拥有多方面的智力能力,而并非“要么聪明,要么愚蠢”。

    三种传统智力天赋 

 

    但是,迄今为止研究者没能给智力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尽管他们已经对这种现象研究了100多年。在19世纪人们还用这个概念来统称受教育阶层,自20世纪初以来,学者们就尝试对某个特定人物的智力能力进行测量。霍恩海姆大学教授海因茨·舒勒说,今天,智力总的来说被理解为“解决未知任务的速度和正确性”。也就是说,它是有关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一直盛行的一种说法是:这首先需要3种智力天赋——数学智力(抽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空间智力(它是指对空间、形状和物体的感知理解力)以及语言智力(熟练掌握和运用母语和外语的能力)。

    这三个要素一起构成了人们过去对智力的理解。每年,成千上万的人采用标准化的方法来测试自己的智商。他们在长达数小时的测试中看图猜字、牢记数据、按逻辑排列数字或图片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 Pisa(国际学生评比计划),自2000年以来经合组织就定期借助该测试考查各国15岁学生的能力,以便对各国学生在数学、自然科学和语言方面的优势进行比较。

    但学者认为,由这三个方面得出的智商值(IQ)并不适合作为成功的风向标。虽然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准确地预测学习成绩的好坏,但是对于学校之外的能力来说,它的说服力就乏善可陈或者根本就没有说服力了。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就曾批评说,这些测试的内容是“为特定人群量身定做的”,它们主要是针对那些习惯于表述明确无误的答案的人设计的。

    因此,IQ虽然能很好地预测要求与测试类似的职业(例如必须用明确的论据说服别人的律师,或者是与公式打交道的物理学家,还有必须有很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