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获得快乐——致秋阳网友(七)


(七)

[超越知识,德性修养] 要在矛盾中化解和超越知识的自我,自然或自觉地忽视知识信息给我们造成的束缚和伤害,就必须在人性中进行德性智性的修养。这两个修养的目的是要改变常人的心态。明代佛学家袁了凡说:“过有千端,惟心所造”,“过由心造,亦由心改”。人心是个怪,心态改变了,命运也就改变了。进行德性和智性修养,必须沟通与超人力量的交流,在我们的人性中植入超人力量。从程序和形式上讲,最简单和起码的修养方法,就是要熟读四书五经、佛经、圣经、古兰经以及其他著名的解经著作。这些“经书”是人类文明智慧的最高总结和早熟的伟大经典,是人类思想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全部领域,涉及解决人类生存困惑的方方面面,能解答人生的所有问题。如果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这些经天纬地、洞察人世的“经书”极其所孕育的文化,人类今天的生存状态一定是不堪设想的。没有经过这些经典修养的人,只是造物主的“素材”,还没有加工成“作品”;或者说只是自然界的“原材料”或“半成品”,而尚未制造成有用的“完成品”;或者说只是人类中的“野人”和“俗人”,还没有修炼成“文明人”和“超人”;或者用基督教的话讲,是没有经过洗礼的“罪人”,而不是一个“洁净者”。如果要把人群分为层次和等级,我以为这是两个最重要的层次和等级。凡尘世界的芸芸众生,多数人不知道德性和智性的修养;而少数修养者中,也是多数人未能修养到家的。

人性中的情爱、自尊、虚荣、忌妒、憎恨、发泄、报复、自私、贪财、贪吃、贪生、怕死、好色、性欲等等这些藏在人体“黑匣子”中的本性,是被超人力量植入的,是人的理性力量难以完全打开和控制的。超人力量植入的人性因子受到的控制和压抑越小,折腾就会越加剧烈。要有效地控制它们,其根本方法就是“解铃必须系铃人”。只有在我们的德性和智性中注入超人力量,当折腾使我们失去许多利益、快乐或损害他人利益、快乐的时候,方能对抗和抑制那些支配折腾的本性力量,从而停止和减缓折腾。在我们折腾得很累,已经经不起折腾,如刘欢歌词所唱“你太累了,也该歇歇了”的时候,唯有超人力量能够真正使我们停止折腾,获得身心的解放。

在人的优良德性中,第一个需要培养的素质是“忍耐”。两个人吵架,愈骂愈起劲,只要一个人忍住不骂,对方骂累之后就自然不骂了,让人烦恼的纷争也就停息了。如果你能忍耐不骂,对方仍然骂无止境,那他就是一个极其无知、极无风度的“泼妇”类人物。袁了凡认为,如果你跟这种人计较,你也必然是个缺乏自信、缺乏风度的无知之人,那么你就不是赢家,而是输家。难怪考门夫人说“最大的信心不是在行为上显露出来,而是在忍受上显露出来。”因此忍耐是一种可贵的德性,是对自己最大的自信。

宋代百丈大智禅师所制定的二十条丛林要则,其中有两条就是:“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如果你面对诸般事物,都不能“忍”,都要“辩”,都要“争”,那就无法达到“菩提”和“解脱”的人生境界。德性的人生就是要通过“忍”的力量,把让自己和他人不快的折腾停止下来。我们在前边说了,人生折腾的内容是信息,是知识。那么当对方言语所表达的内容伤害自己、成为刺激自己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要超越这个知识。而超越这个知识,就一定需要忍耐。慈云法师在《了凡四训》的训词中说:“你为什么要发脾气?他骂你,你很难过;他骂别人,你为什么不难过?他骂你的名字,可是很多人都可以叫这个名字,你又何必要接受?人家骂你,你就接受,是你傻、你笨。你听他骂你就像骂别人一样,与自己不相干,心平气和,冤仇就化解了,误会也化解了。”心平气和的关键就是要学会忍耐,否则没有办法化解冤仇,化解误会;冤仇、误会继续存在,你的人生不得快乐,那么你其实不是聪明的人,而是个又傻又笨的人。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其根源正是在于痴迷折腾而不“忍”,从而不能超越知识以及不能处理好折腾和超越的关系。曹雪芹在全书开篇的告白中说:“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在贾、林能够自由恋爱的时候,他们缺乏德性修养的忍耐胸襟,双双痴迷于折腾,不会欣赏、享受和创造爱情的甜蜜与快乐,不能使爱情成为人生快乐的平台,而哪怕是短暂的。不能忍耐、一触即发的折腾加重了林黛玉的病情,直至病入膏肓,以至葬送了性命。贾宝玉失去爱情,看破人生的折腾,于是就彻底抛弃折腾,完全超越知识,走向了另一种极端的人生。

平常人一定会想,“忍耐”是一种多么难忍难受的状态啊,要发泄出来才有利于身心健康呀。其实真正的“忍”,不是那种出于报复而故意显出的“大将”风度,不是那种承受压抑和痛苦难当的精神状态。真正的“忍”是经过修养,沟通了超人力量,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和平心态。你借助超人力量,不费吹灰之力甚至不知不觉就超越了知识,知识并没有刺激到你,你有什么难受呢?考门夫人说:“我们遭到的失败往往是由于我们想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去争胜所致。其实,我们应该让父神在我们里面作工。”真正的“忍”就是让超人力量在我们的体内“作工”,不是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奋力和痛苦抵抗。超人力量能够化解任何一种巨大的压力,在超人力量面前,任何一种力量都不是能够横行无阻的力量。只要我们的修养能够达到让超人力量在我们的体内“作工”,使我们也获得超人力量,那么我们就会拥有真正的忍耐素质。这样的忍耐就不是痛苦,而是快乐,尤其是常人所没有的快乐!

人的第二个最重要的德性素质是“尊重”。人与人在许多方面应该相互尊重,而不是要拼死拼活地去战胜对方的知识主张。世俗中人,其面子始终是第一位的,人没有比在受到尊敬时更感激和热爱对方。纷争打斗,常常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但却伤害了别人的面子。许多时候人际关系上的尖锐对立和冲突都源于一两句无礼言辞。俗话说的“树怕剥皮,人怕伤心”,而伤人心就是对人的极其不尊重。中国儒家追求的和谐人际关系,是以“礼”为根本准则的,人与人之间应该讲“礼”。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就是不讲“礼”,不尊重对方的选择,伤害了对方的面子。“礼”本身也包含有“忍”的意思,因为“礼”强调节制,而节制、忍耐就是对人有“礼”的表现。因此“礼”以“忍”为先,“忍”而达“礼”,“忍”本身也是最大的“礼”,因此“忍”和“礼”都是一个文明人最重要的德性。人生活在世俗知识中,有许多知识会“证明”你的主张是“正确”的,也有许多知识会“证明”他的主张是“正确”的,而要和平相处,就唯有尊重理解,互谅互让,以“礼”为先。

在复杂艰难的世俗人生中,只要有忍耐和尊重的精神,超越知识折腾,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阔景象,就会出现获得解放的局面,因为痛苦的负担放下来了,于是人生就轻松快乐了。恋爱中人,要避免过度伤害,须能拿得起放得下,不惧怕分离,不害怕失去。俗话说“世上男人有的是,女人有的是”,我们应该有博爱的胸襟——既然你值得我爱,为什么别人不值得我爱;既然我能爱你,为什么不能爱别人。在不得不分离、失去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自卑、痛苦地陷在原有的知识折腾中而不能自拔、超越呢!《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就对她曾经崇拜、热恋、不忍离别的北大才子余永泽说:“永泽:我走了,不再回来了。你要保重!要把心胸放宽!”林道静意识到她和余永泽之间的分歧会“使你痛苦,也使我痛苦”,因此只有理智地超越,尊重各自的选择,“离开了不是更好一点吗?”她寄望于余永泽的“心胸放宽”,也是希望他能有所超越,尊重对方,自尊自爱,开辟一个男人应有的生活天地。

怎样获得快乐——致秋阳网友(八):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69190.html

人生折腾-怎样获得快乐:http://www.chinavalue.net/AuthorIndex_Boke.aspx?id=5890#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