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批评韩寒,认为他实在是自毁在青少年中的榜样性的形象,那么该批评的社会名流太多了,韩寒是在把那些“人性的缺点”以一种不加掩饰的语言说了出来,只不过是忘记了在文明的进程中,“人性的优点”由一种偶然的现象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本质;而“人性的缺点”由一种必然的本质发展为一种偶然的现象。当然,现在的市场经济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在传统社会中对文明进程的看法,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念有了传播的市场,以前被认为是“人性优点”的品德,现在被认为是“人性的缺点”;以前被认为是“人性缺点”的品德,现在被认为是“人性的优点”,韩寒在颠覆常识性的,传统的观念中已经走得很远了。刘晓庆是不是该批评一下,她把“勾引”姜文的事描绘得“有声有色”,毫不顾及一个著名女明星在观众中的“最后时刻的美丽形象”,把自己变成了韩寒极力“暴露”人性缺点的一个生动的,形象的“注脚”,刘晓庆敢于揭示自己的“人性的另一面”,韩寒又为什么不能“推而广之”地揭露国民性,人性中的一些“阴暗角落”呢?京城还有一位“粗放文学”的高手,此人便是网络世界“红人”之一的
中国的教育和高考制度的确存在不少的弊端,与世界教育的发展潮流有许多不相称的东西,不能造就有创造力的人才,不能为学生营造发现“真,善,美”心灵的教育环境,韩寒对中国教育制度说的话虽然是“个人的观点”,却也抹杀了高等教育和高考制度的优异性的一面。韩寒对自己没有进大学读书是“暗自庆幸”,说在大学中读书是“浪费时间”,“扼杀个性”,“学不到真本事,技能”等等,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相当的无聊”,写议论文这种题材是与“现代语文”的潮流不相称的,写作文应当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似乎是敞开自己的“心灵空间”就可以了。在目前的社会氛围中,有一部分青年学生迷恋于韩寒一样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只能吸收网络的东西,对书本的知识毫无兴趣,对社会责任心教育没有丝毫感动,韩寒的这种抵触教育,抵触高考和课堂的情绪会不会对青年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部分国民素质的低下也不能与国民的劣根性划上等号,自由市场经济,金钱,权利和利益意识的确为国民的某种“劣根性”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但是,人们追求金钱,利益的行为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动力,自由市场为经济的全面,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制度的基础,经济发展改变了国家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这是主要的,“劣根性”逐步得到了改变,但是还在很大的范围内存在,比如,一些国民不团结,嘴巴上比谁都会说“和谐的事”,背地里却总是干“不和谐的事”;工作心态中的,“我不好,也不让你好”,“你不好,也不让我好”,官场中的,“对领导是一种态度,对群众又是另一张嘴脸”的现象等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绝不是个别的现象。韩寒在批评国民的劣根性的时候几乎是一种“情绪化”的语言,没有什么“理性的建议”。
韩寒在“两性关系”方面也发表了许多相当轻率的见解,似乎把反对“性交往自由”的人都打入到了“虚伪的卫道士”的“黑名单”,有必要鼓励青少年“性伴侣”交往的自由吗?有必要解释什么年龄都可以有“性的行为”吗?韩寒不知道人们在向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为“性交往自由”付出了无数惨痛的代价的,爱滋病的传播可以说明这点,因此,正常的人类交往行为是应该得到提倡的,而对非正常的交往行为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反对的或是谨慎的态度。
韩寒在最近是媒体热炒的人物,或者说韩寒也在“热炒自己”,他甚至“调侃地”说到,如果复旦大学请他去讲解现代作文的课,或是聘请他担任复旦大学中
也许在青年人中阅读韩寒小说的人会越来越少,他为了弥补影响力的下降,还要不断地“说下去”,媒体的文化娱乐版正需要这样的人物为读者提供“新鲜的,有刺激性的”新闻话题。韩寒部分地代表了他们这一代人对社会,人生,事业的观点,社会教育了他们,网络的无限空间教育了他们,竞争的压力同样教育了他们,不要责怪韩寒没有说“有远大理想”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