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继续发表我的争鸣:
1、我要想加快中国所有区域的经济发展,这么办?提出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才是可行之路
一是给所有的区域送钱,每个区域(县级区域)送上一千万才算加快发展,我做不到,任何人也别想做得到。
二是对各个区域进行具体策划,这点我是做不到,任何人也别想做得到。
钟朋荣当年曾因为自己写了两篇文章被中央书记处书记看中而直接调到北京工作。现在他下海创办了北京视野咨询中心,先后为二十多个县制订了发展和改制方案,并被人们称作“行走经济学家。”我认为他很有可能是根据因地制宜的振兴区域经济方法来策划的,他说自己在温州曾做了九个县的策划,我认为为富裕地区做策划并不能证明他的方法是很有效的,因为温州市及其属县是一个人民大有作为的地区,即使政府再无能,只要不改变中央的宏观政策,我想这个区域经济也早样能快速发展。而要证明他的方法如何最主要是看穷的地方实施他的这个策划方案后的效果如何,看这个区域是否能得到振兴(快速、高速发展)。还有一点是因地制宜的策划方法要一个一个地区跑,一个一个地方的调查研究后才能对症下药,我想即使他本事再大,我看他一生也很难跑遍一个省的所有区域,如果真的跑遍了,我看他的寿命也就差不多要结束了。
三是提出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其实就是为每个地区建立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机制。
2、建立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机制一定胜过“各地的经济发展纲要”,这是二万兵力打败约1.55亿兵力的伟大胜仗
这个思路指导发展经济,不需要先制定“经济发展纲要”,因为它包含了一个“产业结构良性自我调整发展优化的机制”。我认为:先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纲要是一项劳命伤财的事,且很难或不可能达到效果。如温州市洞头县以前动员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搞一个发展纲要,分析了资源优势,制定了今后几十年发展目标,战略,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今后的措施和战略步骤以及各部门如何贯彻落实等等,等等,一大堆,还兴师动众通过了人大表决,我看结果都是纸上谈兵,毫无任何实现的价值,一点用都没有!人们不是早样只拿几佰元的工资。其实道理是很显然的,你比如说:“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问题”,由于现在是商品经济激烈竞争的时代,现在这一产业可以的,今后可能变得不行,而可能不行的却变得可行,这叫做常听说的一个故事:“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却来了”,另外,这种确定方向就说明你开拓创新新产业的能力不够,显得很死板,最后结果是没效果。
由此,我敢肯定中国的约二千五百个县的经济发展纲要是白花钱了,我们县投资7万,则中国如果以这个平均数来计算,那么则是1.55亿,所以我认为提出建立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机制中的产业结构良性自我调整发展优化的机制,就一定能取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提出建立这个机制的观点,写这些文章共花费(时间和开支合算)二万元,那么则是二万兵力打败1.55亿兵力,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思路好的观点是何等的重要。
3、只要建立产业结构良性自我调整发展优化的机制,各地会自然建立各自的政府的乘数倍数
批驳我的理论的《看乘数倍增论究竟到底有多荒谬》一文中写道:
再换言之也就是说,余先生搞得这个“模型”,是压根就不考虑条件的,或者说是没有条件要求的。比如,它就不考虑“投”的是什么“资”,是否是合法的“投资”,国家是否需要这种投资,也不考虑这种投资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能销售得出去,此种投资在中国是否已经存在许多,相互间的竞争程度究竟有多么严重,已有多少企业正在、将要发生破产。
此论根本就没有深刻理解我的“政府的乘数倍数的放大、加速的数理动态模型”的真正涵意。我创造的理论却要按照你的思维去做,就好象彭德怀出国是为了加强军事交流而被说成是里通外国一样,任何模型都是有限制条件的。卖给你“机器”,你总不能不加原料不开电就会跑出产品来,跑不出产品就说这个机器是废物。卖给你“这一模型”,里面虽带有产业结构良性自我调整发展优化的机制,但你自己不用奋斗,不用投资,好的项目那能会跑出来,跑不出来,就说你这个“模型”是祸国殃民的“模型”。
政府的乘数倍数的放大、加速的数理动态模型中的投资就是要追求经济效益的,如果政府的乘数倍数不追求经济效益,何以能带动社会投资呢?人民群众是傻瓜啊?不能确信每笔投资都能取得利润,但是大多数的投资只要在这个“模型”的指导下一定能获利,上述的所言:投资不合法,产品销不出去,投资在中国存在许多,投资在中国没有原料提供(中国没有原料也有国外吗),投资与别人激烈争利(指恶性争利),这种情况都是不存在的。只要建立产业结构良性自我调整发展优化的机制,各地会自然建立各自的政府的乘数倍数,也肯定不要我来越俎代庖,我只管把这个机制搞得更好一点就行,各地的聪明人自然而然使本地区加快经济发展。
作者:余荣星,QQ号为382163029,固定电话:2613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