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把村容整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农村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目前,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这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处理率为零;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

  农村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难度很大,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二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三是总体上还缺乏成本低、效果好的处理技术。

  那么,在现阶段如何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水环境是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灵魂",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目前,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很差,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继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地要加强领导,根据本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要制订和完善各项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财政能够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开展。

  三是着眼长远,合理规划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具有非均衡性与高度关联性,城乡一体化发展通常并不排除差异性,但更多的是强调城乡发展的整体性、互补性和协同性。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统筹考虑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能纳入城镇体系的尽量纳入。要加强村镇规划工作,将污水垃圾处理等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留有建设余地。要因地制宜,采用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造。对于畜牧业较发达的农村,采用沼气处理技术,结合改厕、改厨、改栏,综合处理畜禽粪尿和生活污水。积极推广生活污水湿地处理模式,充分利用农村池塘、水田的自净能力,结合农村景观建设,开展清淤清洁、养鱼养萍行动,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