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是实力的游戏
最近,全国炒股风潮决不亚于中国股市开盘时的鼎盛和繁荣,似乎正如某些人言“全民大炒股”,一路牛市,确实让不少人狠狠地发了一笔!这难免使不少企业跃跃欲试,甚至摩拳擦掌要上市。可以说,“圈钱”的诱惑,令无数民企老板竭尽心机。试问,“圈钱游戏”真的那么好玩?“掘金活动”真的那么容易?企业真正的发展目标是获得超级利润,将成功上市设为一个目标的话,那么,你一定要知道这个目标是否真的适合你的企业?面对投资策略,你的企业能否经得住考验?上市,真的标志着企业长大成人?无论怎样,切忌茫茫然地跳入股海,更不能晕乎乎上市啊!
2007股市神话扫描
神话一:几十年一遇的大牛市。最近的神话是2007年3月,华泰证券南京大桥南路营业部的一位股民瞬间暴富。他以一厘钱的价格,买到收盘价近0.70元的82万份海尔认沽权证。他的820元资金刹那间变成56万,创造了单天收益近700倍的投资奇迹。
神话二:这是一个不安份的年代,更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人们用行动大胆跳进股海!股市的赚钱效应已经像传染病一样蔓延,似乎所有人都热衷于各种信息,为了多赚钱,人们将银行里的存款、典当掉值钱的东西、贷款、信用卡透支,甚至从高利贷手里借现金,还有一些极端分子,抵押了房子、投入这个了不起的股市!
神话三: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头两个月,投资者新开户数为469.2万户。大量蜂拥入市的资金,既是股市高企的原因,同时也正进一步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
神话四:2007年开始,大盘连续走强,从年初到4月,大盘从2700多点上升到3000点以上。2007年3月17日,人民银行宣布加息消息当天,大盘不降反升,15天内从2800多点一路飙升到3300点以上。截至到5月29日,大盘仍然在上升,飙升到4335的新高.......。
上市诱因牵人肠
各位中小企业的老板们,大凡不想“过把隐就死”的,上市一定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我们怎么经常会听到一些稍有牛气的老板说:“我们就要上市了!”“我们正在筹备上市。”这成了众多老板们值得炫耀的和引以骄傲的话题。
据统计,我国共有私营企业150万家,个体工商户3100多万户,从业人员一亿三千万,民营经济的投资比重只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5%,但对GDP的增长的贡献率却占60%以上。2000年,民营经济(包含外资经济)占中国GDP的比重已过一半,而在一些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如广东、浙江、福建等,则已超过60%,并在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恰恰是民营经济比重较高的这些省份。过去几年,私企提供的职位占总量的50%。民营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对资金的需求扩张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目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只有3%是属于民营企业,而且大部分是以民营企业为发起人通过争取上市额度上市的,大部分是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达到“借壳上市”。
企业为了能上市,可以说是想尽了一切办法,不少人提出开办二板市场,不过,在2001年11月,高层已经彻底否定了在可预见的将来推出二板的可能性。随着WTO的加入,政府的态度也对此有了改变。中国证监会官员在2001年9月曾表示,相信数年之后,私营企业占内地上市公司的比例,将由现在的不足5%上升至50%。这是一个令中国所有民营企业高兴的信息,至于能否将50%付诸于现实,大家也是可以预见的。我认为,无论是发展中国股市,还是健全中国股市,都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参与,只要你的企业运行很正常,股市的指标终有一天会调低,让大家都能迈上这个门槛。也就是说,大家都有希望实现上市目标。但是,上市真得如我们想像般如此美丽吗?
8 种企业不适宜上市
1、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的企业
发展战略是一项若干环节整体性策划的工作,它涉及产品质量、市场营销、国际竞争、知识产权等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所进行的综合性、总体性的思考结果。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发展战略的制定,作为上市企业更离不开发展战略的指引,否则,上市公司大量的资金除了挥霍就是积压。可以说,失去战略指导的企业,就像是一艘辨别不清方向行驶的航船,行不远。
2、稳坐行业老大位置的企业
众所周知,企业一旦能做到一个行业“龙头老大”,就根本不必担心手中没有资金,更不必担心自己没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这时,在你“应有尽有”的前提下,你还要上市融资,便失去了意义,也大可不必,仿佛给人有多此一举之嫌。如果你搞得不好,反而会影响你的品牌形象,影响你即有的优势地位。诸如红塔山不上市,就是一个例证。
3、精神萎靡不振的企业
企业就像人一样,是有精神的,正是因为有了精神,企业才显得有活力。反之,没有精神,你就会发现疲惫不堪、身心困惑,总是提不起劲来。企业的精神萎靡不振主要表现在,没有经营理念、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大局观、没有向心力、没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这样的公司怎能上市?
4、造血功能衰竭的企业
我们身边还有众多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市场不认同,企业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制造产品,这种只知投入不考虑产出的旧有观念,让我们的企业大走弯路。我们知道,人一旦造血功能衰竭,是撑不了多久的,企业在盲目中的结果不用我说,你也会知道他们的下场。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更要求你要做对的事情,市场不需要“苟延残喘”,而要的是充满活力。
5、占有大量稀缺资源的企业
大量的稀缺资源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企业如果执意上市,就有可能带来股权的分散,会使其所拥有的独特资源稀释,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最终只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6、利润率相当高的企业
你的企业如果在业界的利润已经很高了,我劝你还是不要上市,否则,只会对你现在的利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你的上市不可能给你的产品带来更高的利润。与其是出力不讨的事,你做了,便没有任何益处了。
7、创意疲软的企业
我们看到,有很多企业老叫着效益不好,市场不景气,并不是他们缺资金、技术、设备、人力等,而是缺乏创新意识。产品在市场流通了数年后,永远都是一个“面孔”,产品失去了活力,给人就有苍老感。企业家,“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这样的公司在人们的心中早已形成了一个落后的形象,即使是你上市了,你的股市也不可能有什么起色。
8、资金充足的企业
上市必将会融来大量的资金,这是肯定的。如果你的企业有足够多的资金,在未来的3年内都不当心缺少资金(比如不上市的远大、华为,从不缺钱,远大的帐户上长期都有3-5亿元资金),那么,上市融资与其闲置,造成打乱现在的企业战略,还不如不要涉足股市。我们看到瞎扩张的例子已为数不少,相信下一个不该是你的企业,因为资金的一时膨胀,很容易冲昏企业经营者的头脑,想想看,钱多了进市还是弊多利少的。
企业上市的正常战略方向
1、为明天的发展寻找更多的资金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当产品线达到发展时期,就要着手研制推出第二代产品,这样才能在第一代产品进入下滑期的时候,保证新产品适时进入发展期。显然,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会有许多新的项目和大的发展,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那么,上市便提供了融资支持发展的最佳途径。
2、利用上市,想让品牌的影响力无远弗届
品牌的影响力,随着人们的重视,也越来越具深远。据报载,25年前,新产品失败率是65%,今天却高达95%,为此,许多公司竭尽全力来凸显品牌,让自己成功地上市,让消费者看到长期依赖的这个名字代表一种价值,使品牌的影响力更为无远弗届。
3、借上市机会,整改公司的管理体系,使之更加完美
这也是所有上市的公司持有的战略方向,任何一家公司的管理都不可能规范,产权的透明度也不可能完美,大量的占略、漏洞都有待进行全面调整和弥补,上市其实就是一次整改的最好的时机。
上市要规避12种风险
据德国一家大研究所调查表明,中国上市企业主要问题是对企业内部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待到发现时,往往来不及采取应变措施。纵观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上普遍不足,往往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风险的把控得当与否,都将波及到公司上市的成功与否,因此提醒企业必须规避以下这些风险:
1、生产风险。生产过程本身包含着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的不确定性,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根本的活动,同时也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企业上市后,由于资金的充足,往往在采购、库存、质量、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常会失去有效的管理,难以确保企业顺利发展,因此,有效地控制隐患,达到最优化,才不会对上市产生冲击。
2、资金风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它的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严格遵守筹资风险管理的原则,认真选择投资机会、投资规模和资金组合,加强资金的风险管理,并重视债权风险的管理。企业上市,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甚至需要十来年,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期间,说不定有大量的资金都不知是怎么花掉的,对这种“成本投入”,你必须要有所计划和有思想准备。
3、授权风险。上市后,许多的企业老板往往会觉得一下子登高了许多,似乎“天下老子最大”,把一切权利全部抓住不放;还有一种是整天是歌舞升平地过日子,把该保留的权利全部下放,企业发生一切事情均不要来找他。无论是哪一种授权方式,对于上市公司都是没有好处的。一种是过于武断,枉自尊大,难免会出现决策失控;另一种是只要“美女”而不要“江山”式的领导。这两种方式都难以让企业健康成长。授权风险一旦出现,就像一条没有船长的航船,前方的路很危险。
4、领导风险。我国许多民营企业的领导人没有目标,素质差不说,而且工作方式极差,工作也缺少戒律,还不愿意接受管理培训;危机来临时不知如何是好,同时也不愿花时间与下属进行沟通。显然,这样的领导人在企业上市后,就更难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了。领导风险,可以说是企业上市中最致命的风险之一。
5、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最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与低,将决定着企业寿命的长与短。上市后,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缺乏,必将导致企业对业务增长的控制力减弱,而最终企业要惨遭厄运。
6、营销风险。企业的营销管理必须以市场为中心,充分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做到超前防范;运用全方位的策略,分散目标市场的单一风险,做到综合防范。可以说,营销风险,将直接威胁着现有企业的正常的运作,企业最好根据自身优势与劣势,结合内外环境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品牌经营战略,以化解和有力进行防范。
7、新产品开发风险。新产品开发,是企业不断创新的标志,它的开发速度将直接决定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也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之一。正因为新产品开发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致使许多企业在此方面不敢去大胆尝试,或半途而废。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一定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对消费者、竞争对手有一个全面了解,以减少风险系数,避免在开发中陷入逆境。
8、信誉风险。企业不上市,可以老老实实地去赚钱,“阳光下的黄金——一清二楚”。一旦上市后,难免会受到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难保你不会“越轨”管理,做出自己都无法原谅的事情来,给企业造成很负面的影响,让广大的股民们对企业失去信心。你可要知道,作为民营企业,声誉一旦受损,无形中便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9、项目投资风险。没有钱时处处都好的投资项目,只是怨没有资金,上了市以后,有了钱,却又苦于找不到好项目,这是众多的上市公司所遇到的情况。我们也看到,许多上了市的公司有了钱后,乱投资的现象比比皆是。投资到取得业绩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投资的风险就必然相伴于企业左右。企业如能在项目的选择上多一些理性,坚持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程序,认真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至关重要。
10、政策风险。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与预测,并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做好沟通工作,用足用活政策,加大力度,争取获得国家对本行业的支持,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民营企业上市,人们起先的歧视慢慢地消失了,但从法律角度看,这种歧视仍然存在。比如国有企业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圈钱,不担心有朝一日会“露马脚”,大不了就是企业倒闭,而民营企业就不是这样了,“圈钱上市”是隐瞒不了的,终有一天会“水落石出”的,那时,可就惨了。
11、经营风险。企业上市后,面临资金“一夜之间”的膨胀,这时,企业对资本运营便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偏好。很多公司便开始盲目地乱投资、乱兼并,甚至连自己的主业都丢掉,一头扎入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最终只能是碰得头破血流,得不偿失。
12、接班风险。家族式管理在民营企业中最为常见,由于是家族成员来行使权利,很难做到职责分明、规范运作。时间一长,难免会有矛盾产生,碍于情面又不好说,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行。上市后,企业会求更大的发展,企业也必须建立在两权分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大、做强。作为上市公司要防范接班风险,适时过渡为两权分离的管理。
由上看出,我们在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方面还十分缺乏,致使许多上市公司在温柔的陷阱中抱颈而死。有句话说得好,“防患于未然”,在不景气中,企业必须考虑技术及资金,学会分散风险,凭借整合或发展来创造更多的利润,并避免掉入受人掣肘的泥淖。
上市,是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中的阶段性的目标。目前,我们还有许多企业家对上市,还存有众多错误想法,最为典型的就是“上市不就是为了圈钱吗?”把上市视为取之不尽的“大金矿”,热衷于增资扩股的圈钱,企业上市一旦套到钱,便让会计师铤而走险做假帐,而不把股民的钱当作是自己的钱。这种短视圈钱的行为游戏是玩不长久的,让许多企业家而失去方向,也忘记了永续经营的理念。其次,“旧有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照样可以用”,“我的管理混乱不影响上市”等等一些错误的想法也是比比皆是,这是错误对于上市来说,都会带来致命的要害,同时也会对资本市场的每一个投资者带来严重的伤害。
【特别声明:此稿著作权属于张冰所有,任何个人和媒体要转载必须经张冰同意,否则,一经查实,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