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来自于坚持


                                        生活好比橄榄球比赛,

                                     原则就是:奋力冲向底线。

                                         --美国总统/罗斯福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寻宝人已经在河边找了很长时间,整个人筋疲力尽,全身痛得几乎动弹不得,他坐在河床上的石头上,对他的伙伴说:“你看,我已捡了999999块石头了,却没找到一块宝石。我想算了吧!”他的伙伴笑着说:“那你最好再捡一块,凑足一百万块吧!”寻宝人疲累地闭上眼睛,随手捡起一块石头,说:“好!这就是最后一块了。”当他握着手中的石头时,感觉这块石头比一般的重,于是他睁眼一看,惊讶地大叫。因为他手中握的正是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石。

那个寻宝人坚持了一下,最终得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石。事业成功实际上就是一个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水只有加到100度才叫开水,99度以下都是温水。事业也是一样,当你努力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达到成功的境界,差一点可能也会半途而废。

在三国著名的官渡之战中,当时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半年了之久,因军粮不支,曹操给荀彧写信征求意见想撤军。荀彧回信说,军粮双方都已消耗的差不多了,如今谁先退谁就失去了士气,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曹操继续坚持,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其实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这时就看谁能坚持到底了。正像《沙家浜》中郭建光所说的那样,最后的胜利往往产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战场上是这样,我们干事业何尝不是这样呢?

从农民的儿子到北大教师,从一校之长到精神偶像,他使穷教书匠变成百万富翁,便万千学子走向成功,《亚洲周刊》“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中国青年》“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0位人物”、《三联生活周刊》“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25位人物”、《中国经济时报》“21世纪不可忽视的10位企业人物。”均榜上有名,他就是新东方学校的缔造者--俞敏洪。

俞敏洪的成功是他顽强拼搏的结果,是他毅力结出的丰硕果实。

俞敏洪当时并没有创立新东方的打算,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比较时髦的是出国,哪怕是出国给人家刷盘子,洗尿布。当时俞敏洪因为出国差几千美元,为了挣够去美国的钱,他牵头约了几个同学出去办托福班,结果被北大以“私自办学,影响教学秩序”为由给了一个处分。处分决定在学校广播电台的黄金时间连播三天,在北大有线电视连播半个月,处分决定的布告还被锁在北大信息集散地——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这是个带有羞辱性的处分。

1991年秋,28岁的俞敏洪不得已离开了北大,当了一个“个体户”。俞敏洪当时的处境是,两手空空,绝了后路,生存底线降到了“0”。但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先师,也有“破釜沉舟”,绝处逢生的英雄,俞敏洪不信自己会被饿死。他一把火烧了自己写的诗,开始埋下头来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他去找曾经兼过课的民办大学--东方大学商量,创办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学校出牌子,上交15%的管理费。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只有他和他的妻子,名副其实的夫妻店。妻子打下手,当出纳会计,俞敏洪则到处骑着自行车,拎着浆糊桶出去刷招生广告。

自己打天下,不像当老师那样讲完课拍拍屁股走人,一切社交公关都要自己去搞。有一次,俞敏洪陪着公安局的朋友吃饭,为了让人家喝好,自己喝酒得起模范带头作用,结果自己喝了一瓶半高度五粮液,被送到医院抢救了两个多小时,才把他从阎王爷那里抢了回来。他醒过来后,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说:“我不干了!我不干了!”哭够了,喊累了,又像往常一样,夹着书包上课去了。

俞敏洪的成功,是伴随着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走过来的。他曾经遭到绑架和抢劫,险些丧命;他曾经遭遇美国ETS的封杀,学校险些倒闭;他曾经遭遇过内部的误解,险些使新东方四分五裂。而每一次使他支持下去,并化险为夷的就是“毅力”两个字。是“毅力”使他渡过一个又一个激流险滩,是“毅力”为他鼓起希望的风帆,是“毅力”推动他走向成功的彼岸。

不用太努力,只要持续下去就行了。常听有人说:“哎,我没有天分,还是算了吧。”结果放弃了多年的努力和追求,前功尽弃。其实天分真的那么重要吗?有人问过我国一位四岁就被称为音乐神童,长大后在音乐方面有相当成就的大提琴手,问他是不是自己有天分。他说,我在美国接受采访时常被问到这个问题。问他在成功中天分占多少比例。他告诉采访者,不到20%吧。不过,在这20%当中,我那从小就逼我练琴,不让我出去玩的妈妈,大概贡献了50%以上。

许多人不是不努力,不是不能成功,不是没有天分,而是做事虎头蛇尾,不能持续下去。

达成人生目标,成就事业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并不难。你有正常的平均智力和身体条件就可以办到,只不过要用勤奋、辛苦、毅力去交换罢了。鲁迅说过:所谓天才,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读书上罢了。至少你得一边读书一边喝咖啡,而不能坐在咖啡屋悠哉悠哉地喝上两个小时。要赚钱你就得东南西北地跑买卖,谈生意,有时为做成一笔大买卖你可能几天吃不好睡不好;要升官你就得勤政,干出点政绩来,而不付出辛苦想出政绩是不可能的;想做学问,你就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忍受寂寞孤独之苦。

就一般情况来说,你多一份成功,就少一份悠闲。你可能说,有的人运气特别好,什么事都似乎信手拈来:坐在家里,好买卖会自动找上门来;什么政绩也没有,可阴差阳错地官运亨通;学问不大,一个机会成了名人。这些情况是有些例外,有人说这种人运气好。其实这样的人就是发了点财也不会成为巨富,当了大官也不会成为伟人,出了名也不会做出大学问。靠勤奋不一定成器,靠运气倒可能成名,但不靠自身努力奋斗,不靠自身勤奋得来的金钱也好,地位也好,只能是一时的,不会是长久的。因为老天爷是最公平的,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

有时候,我们实在不需要格外的聪明,仅仅需要在逆境中再坚持一下,命运就会出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