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初,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发表“股市赌场论”而引起轩然大波,正是他的赌场论把中国股市从2245点拉回到998点,2006年,吴老再次抛出赌场未变的言论,虽然吴老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但我在这里还是要对他的观点提出反面的看法。吴 敬琏提出的主要观点有三个:一是“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 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二是“全民炒股”;三是“中国股市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
先说他的第一个观点,如果广大投 资者相信了赌场论的观点,就不会再去学习研究股市变化发展的规律,其结果是赔钱更快更多;如果中国股市像赌场,那么谁像赌徒呢?是中国的七千万股市投资者 吗?由此推论,对中国股市不屑一顾、不像赌徒的高雅之人非吴敬琏之类莫属了。也许吴敬琏看到了中国股市中庄家操纵的黑幕、上市公司造假的奸情而发出这样的 感叹,这也情有可原,但不应当贬低广大的股票投资者,不应当随意贬低中国的股票市场,一句话,不应当伤及无辜,何况赌场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对广大投资者是 有害无益、对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样是有害无益。
在 股票市场上主要的是股市行情,行情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行情也不例外,通过学习和实践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要盈利就 不能不解决行情变化发展的规律的问题,赌博论的观点不是引导人们去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而是盲目瞎赌。股票市场的赌博论根源在不可知论,所以只好去碰运 气。人们要投资成功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行情观,即唯物辩证法的行情观。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简要地说明对股票、期货、黄金、外汇、债券之类的理解。
市 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如果说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纸制货币,那么纸品就是代替商品流通的纸制商品。股票、期货、外汇、债券、黄金都 是纸制商品,是代替上市公司、现货、各国货币、黄金流通的。纸品产生的过程和纸币产生的过程大致相同,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的主要职能是充当商品交换的 价值尺度,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的价值尺度的过程中,货币本身的演变过程是:实物货币→金银货币→金属钱币→纸币。在资本流通的过程中,充当资本流通的媒介是商品和企业,作为货币(资本)交换的媒介物变换的过程是现货→期货、企业→股票等,即商品→纸制商品,所以和虚拟经济、赌品赌场之类毫无关联。
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考察市场经济的发展可发现:商品→货币→纸 品(新的商品),是商品价值发展的一个完整的周期。在这个周期中,商品价值经过了两度否定,也即两次实现了由旧价值向新价值的飞跃。商品价值之所以会发展 到否定之否定,是因为商品价值的第一次否定虽然吸取了使用价值的积极因素,克服了难以流通的消极因素,使商品价值的矛盾得到初步解决,但否定阶段的货币和 肯定阶段的商品作为对立面都有一定的片面性,这个片面性就是没有反映商品价值变化发展中的过程价值;只有通过再一次的质变,即否定之否定的纸品阶段,才能 克服两者的片面性,达到两者的对立统一,使商品价值的矛盾得到更彻底地解决。所以,商品价值的一次否定还不足以呈现商品价值发展的完整过程,必须经过第二 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的纸品阶段才能体现商品价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完整过程。
商 品价值由商品到货币再到纸品形成一个周期,从形式上看,作为第三阶段的纸品与起点的商品有某些相似之处,商品价值经过一个循环后仿佛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 商品价值发展的这种周期性、回复性,规定了商品价值发展的具体道路是螺旋式的、波浪式的曲线运动,揭示了商品价值发展的曲折性、反复性。从内容上看,作为 第三阶段的纸品,是经过了两次质变发展而来的,而每一次否定,都是对旧价值的扬弃,即克服其糟粕、吸取其精华,纸品阶段保留了商品、货币两个阶段的长处, 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短处,具有商品、货币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而,纸品阶段是商品价值发展的更高级的阶段。由于商品价值的发展无穷无尽的,就商品价值发展 的长序列来说,纸品阶段是上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个周期的起点。正是这样一个周期接着另一个周期,商品价值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前进和发展,其 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由 此可见纸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商品价值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产物,是商品价值发展的高级阶段。商品流通产生货币,货币是商品自我发展的产物;商 品、货币的流通产生纸品,股票期货之类的纸品是商品货币流通发展的共同的产物。各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股票期货之类的纸品经济发展迅猛,非但不会消 亡,而且有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一切有作为的、有出息的经济学家应当到股票期货类的纸品市场去,了解、熟悉、分析、研究股票期货类的纸品经济。若是对股票 期货类的纸品经济一无所知,相反为了哗众取宠政治需要而诋毁中国股市,这种行为的本身就很象一个政治赌徒。流通市场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创造价值离不开流通 市场,实现价值更需要流通市场。一切商业、贸业和股票市场的投资者的买卖行为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所以他们的买卖决不是赌博,而是比一般商品更高级的投 资。中国市场没有这一点深刻的认识,就还会走弯路,还会在海外期货市场交纳昂贵的学费。作为中国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居然连投资和赌博都分不清,实在令人 汗颜。
再说第二个,所谓全民炒股论,目前9000多万的证券帐户,如果以一个投资者分别同时开立沪深两个交易所的帐户,那么其实就只有4000多万的投资人已经投资证券或正准备投资证券,而事实上,以前进入股市的投资者,几乎都是同时开设两个交易所的股票帐户的,笔者周围几乎从没有碰到过只有一个交易所股票帐户的老股民。以4000多万股票投资者与13亿多人口比较,是无论如何也得不出“全民”的概念的吧?况且在这所谓的4000多 万投资者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水分。近期各大券商账户清理业务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从开展的情况来看,不规范账户过多给这一清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在 不规范的帐户中,资料不规范和身份不对应账户占比最大,小额休眠账户和代理关系不规范账户也占相当大比例。以前曾经盛行的坐庄模式,机构或个人通过分散的 账户实施股票买卖操作来规避监管部门的核查,以实现掩盖身份操纵股价的目的,导致大量收购身份证开户的问题,有一点投资时间的资深股民对这早已见怪不怪 了。还有一种大规模开立股票帐户的问题就是申购新股,以前曾经有过每个股票帐户能够配售新股的短暂时期,这中间又有多少是临时开立的帐户呢?
目前在这9000多万的股票帐户中,究竟有多少是当初为了坐庄或者申购新股等开立的“注水”帐户还不得而知,需要等全部的帐户清理工作完毕后才能拿到权威的统计数据,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确实有资金有股票活跃交易记录的股票帐户,绝对没有现在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如何能称得上“全民炒股”呢?在美国和香港,股票投资者的比例都在50%以上。股票几乎是每个家庭必备的金融资产,中国还远远没达到这个比例,何来全民炒股呢?就算全民炒股又有什么不好呢?“全民炒股”了, 全民才关心全国的股票上市公司,关心自己投资的股票上市公司有没有精心经营,有没有拿自己的钱去花天酒地,去行贿受贿、去弄虚作假,去腐败堕落,这不是好 事吗?全民不赌博了,全民把闲钱拿出来投资到股票市场里了,全民因为把钱投资到股票市场的原因,关心起国家大事了,关心起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了,关心起上 市公司高管有没有腐败了,这难道比起在国民的闲钱没有更好投资渠道的情况下而全民赌博了不是一种更好的发展方向吗?
“全民炒股”不应该作为一个贬义词。只有积极的把储蓄资金分流到股票市场,有充足的优质股票供巨大的储蓄资金作为投资出路,这本身就是迈向发达证券市场的必由之路。善意的提醒风险,充分的投资者教育,把“炒”这种方式培育为理性的投资,对中国股市将更有积极的意义。
至于市赢率高企的问题,笔者认为,对沪深股市估值不能仅看市盈率,应从多视角来观察:第一是利率。金融学的股市估值标准是利率的倒数对应的市盈率。中国内地2.52%年利率的倒数是39.7倍市盈率,美国、中国香港6%的年利率的倒数是16.7倍市盈率,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第二是经济增长率。中国年GDP增长率达到10%以上。第三是上市公司成长性。2006年业绩增长25.6%,今年首季又增长99%,令全世界惊叹。第四是股市发展阶段。沪深股市尚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估值显然应比成熟股市高。第五是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股市究竟应怎么涨,涨多少,没人能讲得清楚。上世纪80年代,日元升值70%,日本股市涨了19倍。而沪深股市从1500点价值中枢算起,至今只涨了1.6倍而已。第六是股改、注资、整体上市。对这种外延式的成长性,根本无法用常规的标准估值。第七是股本规模。沪深股市目前绝大多数是中小盘股,具有巨大的收购兼并、股本扩涨的潜力,其估值理应比大盘股高。有鉴于此,当前沪深股市不是估值太高,而是很有投资价值。
显然,我们必须为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民奔小康的重要战场——股市正名,必须为15年来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股民正名,充分论证和宣传股市的增值功能,使其和“赌场”、“老鼠会”区别开。如果说解决股权分置只是我国股市近期的一项重要任务的话,那么排除“股市赌场论”的干扰、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股民的正确投资观,则是我国股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件长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