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 能不能成为中国汽车的领军者


  自主品牌 能不能成为中国汽车的领军者

——2007中国汽车产业述评

搜狐汽车主编  俞清木 

人间一瞬 中国汽车却沧海桑田

花开花谢春不管,拂意事休对人言;水暖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独赏。

一直喜欢《菜根谭》里这句话。人生在世,应该有一种自力更生、苦乐自享的心态。其实,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挑灯夜战的各种企业,何尝不需要这一处世哲学呢?

2001年冬,我曾采访过一个汽车企业,它座落在中国中部的一个农业省份。那夜,企业一把手请中央媒体的记者在一家简朴的路边店吃饭。问到企业发展前景,儒雅的老总有一种“靓女出嫁”的心态,他说,我们先把企业做强做大,然后根据情况投靠重组到其他企业里。这家企业当时在客车底盘领域已是市场老大,但由于政府和舆论界盛行的“做大才能做强”、“规模经济”等学术观点,老总不敢把自己跟三大三小企业相提并论。

仅仅过了6年,我再去这家企业采访,他们马上要制造轿车了。更重要的是,这家企业上了市,而且在自己涉及的各个细分市场都排在第一第二的位置。经营效益非常好。在企业的招商大会上,企业上下富含激情,对轿车项目充满信心。当年的老总已成为著名的董事长,晚上在五星级饭店吃饭,低调的董事长说,我们一直强调,我们不是在做一件事(指做轿车),而是在做一个企业,我们要做百年老店。

其实,这家企业并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汽车企业。

短短6年,奇瑞、吉利横空出世,从籍籍无名到妇孺皆知;

短短6年,中国自主品牌从落后挨打到销量三分天下;

短短6年,上海通用从后起之秀成为市场老大

短短6年,合资企业从大众一枝独秀到国际品牌群雄并起;

短短6年,中国市场到老车当道到百花齐放、年推新车100多;

短短6年,中国企业对汽车的认识从“世界是圆的”到“世界是平的”。

6年,人间一瞬,中国汽车业却是沧海桑田。

对未来,有人说:当下,汽车市场是合资品牌的天下;5年后,是自主品牌的天下;又5年,是自主品牌兼并重组、几大中国品牌的天下。

这个判断正确与否,时间最有话语权。但对每一个在中国市场打拼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残酷的紧箍咒,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每个企业必须现在要努力,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花开花谢春不管,拂意事休对人言;水暖水寒鱼自知,会心处还期独赏。”这样的心态是一种修炼,更是一种境界。就像一首歌里演唱的那样:为了理想,我宁愿忍受寂寞,饮尽那份孤独。

市场和激情 支撑起创业奇迹

中国汽车业的未来竞争靠什么?2002年,一汽总经理竺延风年轻而帅气,低调而果敢,身材健美、没有发胖,面对景仰他的记者,他侃侃而谈:

“过去的竞争靠扩大规模,然后搞市场垄断。现在变了。”

“现在,汽车行业的竞争,第一,竞争靠平台和体系的综合能力。这个平台说的是开发平台、采购平台、营销平台等。采购平台是对资源的利用控制,这就不简单了。资源包括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要想实现这一平台的建设,就要有一个体系来保证。采购体系、销售体系以及物流体系都是体系中的部分,也就是说不是靠规模的一味扩大,关键是靠社会资源的综合控制,然后把各种资源组合起来。第二,竞争靠品牌,第三,靠标准垄断。标准是在不断提高的,谁制造标准谁引领潮流,谁就占有市场。目前应该研究跟中国市场相适应的追求不断进步的标准,而不是简单的某种高技术标准。”

“我认为体系能力、品牌和新标准,这三项是未来竞争的要素。”

少帅竺延风的话至今振聋发聩,毫不过时,具有高瞻远瞩的况味。只不过,2007年对这三个因素体悟最深的,应该是尹同耀和他带领的奇瑞团队。

奇瑞的一个领导说:奇瑞现在就像在黑夜中奔跑,没有路灯,看不见前方的路,但必须往前跑,不能懈怠。大家都很痛苦。

为什么这样?因为,奇瑞走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们在树立中国汽车行业的标准,在搭建中国乘用车发展体系。在此之前,有哪一家中资企业轿车年销量超过3、40万辆?怎么制造、销售40万辆轿车,如何建立一套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体系,来支撑这日益增长的产品,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合资企业可以把外方的经验拿过来照搬,中资企业只能自己摸索。“但是,没有亲自买过菜、配过菜、炒过菜,怎么能弄出一席酒宴?”尹同耀常常这样跟别人说。

对于汽车营销,最值得称道的企业是上海通用,他们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短短几年就将同胞兄弟上海大众拉下马,成为车市老大。然而2007年,这个时代是不是要成为历史?2007年3月,乘用车联席会议数据:包括出口,奇瑞销量排在月度第一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排在企业之首。

数据不能说明一切。但从营销角度来说,自主品牌比合资企业无疑更具增长性和创造性。谁最了解中国市场?谁最理解中国消费者?谁最能和中国经销商打成一片?谁最深谙中国的人情世故?毫无疑问,国人,国人,还是中国人。前几年,掌握了国外先进营销理念的上海通用,照顾了一下中国特色的消费习惯,就在刻板的合资企业营销里脱颖而出。现在,奇瑞等中资企业开始利用掌握的西方现代汽车营销理念,并根据中国国情不断创新商务政策和手段,进行反击。如今的奇瑞提出“让我们一起飞”的口号,企业和经销商一同发展一同致富。两年前还骑摩托车的小业主如今跟奇瑞一起腾飞,开上了克莱斯勒300C。

一个曾经在汽车合资企业做过销售老总的人说:中国人实在没有理由不比外国人做的好。中国人不比别人笨,人又勤奋又能吃苦,老外讲人权不能加班,又要休假,而中国人呢,除了吃饭睡觉,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工作上,怎么会赶不上老外?

以往,人们一直以为中国汽车缺乏竞争力主要是以为自主研发能力弱,所以建立“合资企业”的模式,企图用市场换技术,解决技术落后的难题。虽然,世界一流汽车厂商不会心甘情愿地向中国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援助。但东方不亮西方亮,那些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汽车研发公司、制造装备公司,却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对中国汽车的各种需求投怀送抱,从而使得自主品牌的汽车产业有了先进技术的支撑,“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自成一体、实现超越”,尽情“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

世界是平的,在网络时代,还有什么是自主品牌不能做、做不了的呢?

Nothing is Impossible ! 这个广告词明确地告诫每一个中国汽车人,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正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刺激,中国企业在打造自主品牌上充满了激情。大众、通用、丰田、本田……虽然这些品牌在中国如雷贯耳、美誉度极高,但在内心深处,中国消费者对这些品牌又有多少精神层面的依赖感和自豪感呢?今年1月和3月份,搜狐汽车分别刊载了北京和深圳两地汽车消费者对自主品牌和外来品牌消费信心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70—75%被调查者表示,在性价比可比的情况下,消费者将首选自主品牌。北京、深圳这样的时尚之都尚且如此,更遑论更广大的中国其他发展地区呢?在网上,只要是涉及到奇瑞等自主品牌的新闻,点击总是出奇地高,网友的留言也非常多,言语间充满了鼓励和支持。此时,全国人民成了奇瑞等自主品牌的“枪手”。中国消费者对自主汽车品牌的拳拳之心、包容之心,希翼和关照,足以感天动地!

在消费者的抬举之下,如今的奇瑞成了一个图腾,一个中国民族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精神符号。吉利、长城等也迎着“坐这个车需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的讥讽,不断前进。很多奇瑞的经销商,原来都是被大众、通用等合资企业淘汰或弃用的,如今却同仇敌忾,誓死要让奇瑞销量超过合资企业。广东东莞的一个经销商,资产数亿元,当他把奇瑞做到东莞销量第四的时候,兴奋地跳上桌子跳肚皮舞,他跟奇瑞的销售老总李峰说,我们终于干掉了欧美品牌,广东现在销量前三是本田、丰田和日产,下一步我一定要让自主品牌冲进三甲。

在奇瑞之后,齐刷刷地站着吉利、哈飞、长城、长安、比亚迪、力帆、江淮,还有一汽、上汽、东风、南汽等老牌大集团不断加入……中国汽车行业史,已经演绎了“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下一步,毫无疑问要再演一次中国革命史。中国汽车业以信念和市场为支柱,要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越理性越成熟就越缺乏激情

以前,我们只看到自主品牌缺乏的,合资企业富有的。如今,我们也看到了自主品牌富有的,合资企业缺乏的。什么是自主品牌富有的,合资企业缺乏的?

是激情,创业的激情造就了自主品牌,也成就了自主品牌。反观合资企业,在外表越来越理性、越来越优雅、越来越成熟的素养中,恰恰了磨灭了创业的激情。

一个典型的话题的就是“话语权的争夺”,虽然合资企业对外讳莫如深,但谁都看出来中外双方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对利润的争夺,中外股东关系的协调、观点的达成一致和妥协,永远是阻碍效益和激情的因素。曾有问自主品牌的老总,为什么你们推出新车型那么快?一年推5、6款甚至更多,而合资企业一年推一款新车就显得特别好了?自主品牌是不是在研发推新车上简化了某些程序?这位老总回答说,合资企业把推新车的时间都花在谈判桌上了,推什么车?怎么推?争吵不休。而我们是提前5年做规划和研发,看准了市场,立马就上。

上海通用的销售量连续两年位居行业第一,很多记者想知道,上海通用将如何保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但上海通用的回答却让不少记者颇感“出人意料”:“我们不去单纯追求销量,对排名也不是看得很重要,“去年是这样,今年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这话滴水不透,显示了上海通用的圆滑和成熟。倒是上海大众,对失去了多年的老大地位耿耿于怀,颇富激情地一再表态,要在一到两年内重夺第一的位置。

对“第一”位置的态度反映了企业的一种气质和心态。上海通用进一步跟记者解释说:“名列前茅既是荣誉也是压力,可能聚光灯集中在你脸上多一点,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名也不见得合算,竞争对手多了,大家都瞄准你,有很多挑战都拿你来做比较,对手看着你,也在模仿你。”这话语显示了上海企业家独有的精明和低调,恰似德国人和日本人的风格,但唯独缺乏大气和霸气,缺乏引领千军万马的帝王之气。

也许,合资企业的本质造就了上海通用成不了中国汽车的领军人物。同样,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广州本田、广州丰田、一汽丰田更难担当中国汽车发展的大任。

为什么?因为,和本土企业相比,合资企业生来缺少一种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个使命感和责任感,一汽有,奇瑞有,所有的中资企业都有。一汽说,我是共和国长子,别人可以不讲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不能不讲使命感。

汽车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什么?往大里说,是使国家经济更发达、强大,往小里说,就是使中国的绝大多数老百姓月薪从1000元升到5000元。中国为什么要做大做强自主品牌?这绝不是一个民族志气和民族荣誉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绝大多数中国人能否发展致富的问题。

中国人勤劳善良,每天辛辛苦苦流血流汗苦干10小时,每月却只有数百元;而那些经济强国的工人,却是轻轻松松赚大钱,为什么?难道王侯将相真的宁有种乎?

两年前,有经济学家这样评价过中国汽车业:10元钱的利润,外商拿走7元,中国只留下3元。

大雁起飞头雁领,中国人一直尊重领袖、需要领袖,因为他们可以在关键时刻忍辱负重,平定局面,带领中国汽车业集体腾飞。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中国自主品牌在中国开始全面开花。一汽推出奔腾和新红旗,上汽推出荣威,广汽也将推出自主品牌轿车,合资多年、培养了大批轿车人才的老牌大企业的加入,无疑会使自主品牌的队伍更强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一个创造汽车历史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激情和胆量的年代!

周易说:智慧随勇气前行。

让我们祝福中国自主品牌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