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法则》作者托尼·亚历山德拉指出管理者主要具有地位权能(权威):“所谓地位权能,其来由仅仅因为你所处在那个位置上,仅仅因为你是总统,因为你是教皇,因为你是销售部头头,因为你是母亲,因为你是副校长,因为你的是教练,因为你是教派领袖,因为你是护士长。地位也的确能够代表一定程度上的权威,因为你可以控制有关资源,比如预算,比如决定何人获得核心位置等等。这里的奥妙是,不管是哪一个张三或者李四处在这个位置上,他或她都能从这一头衔中获得相应的权能。……但是领袖的人格魅力是不可取代的。”管理者有权力有权威,但是脱离职位一无所有,而领袖即便没有职位官衔,依旧可以凭借魅力成为卓越管理者。
我认为,作为一个有魅力的企业家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自己:
不自私
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一个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企业家能够做到不自私。一个有志向的企业家一定要能够做到:对事要细,对人要善;对君要近,对小要远。否则任人唯亲往往会损害企业家的宏伟理想。
任正飞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指出,我的不自私也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今天这么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柳传志在怀念父亲的文字中,也把联想的成功归结为创业者的不自私;此外,王石、牛根生、李嘉诚、冯仑、俞敏洪……——他们的公司能够发展壮大,都与他们不自私有关。
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王石提出了“为了企业发展可以出让企业控股权”的思想,使华润集团成为万科大股东,打造了强大的融资优势;
2004年6月,蒙牛在香港一上市,牛根生便启动了“老牛专项基金”——作为蒙牛最大自然人股东的集团总裁牛根生将自己不到10%的股份全部捐出。他豪迈的说:“放弃了这份财富,蒙牛就会成为一个群体的蒙牛,它就有机会成为一个几百年的企业。”
他们都是放弃小我成就大我的典型。也正是因为不自私,他们赢得了同事和朋友的尊敬,他们的事业有了更加深厚宽广的基础。
一个人不自私,他就能够做到任人唯贤,他就能够做到言行一致,他就能够做到令行禁止,他就能够做到遵循规则,他就能够把人生的信念忠贞不渝的执行下去。因为他的不自私,没有人能够抓住把柄使之屈服。
终身学习
由于竞争的充分和全面化,未来的企业管理者不是现在的专家,而是杂家。
所谓杂家是指具备政治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工商税务知识、金融保险知识、经济法律知识、策划知识、谈判知识、心理社会知识、军事协调知识、专业知识等等。企业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家要使自己成为善于学习并且终生学习者,做一个全面自主、全过程的学习者。企业家要有思考研究的理想与激情,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要有坚定的研究计划和意志,要善于独立思考和与他人交流,不断实现突破。梁启超早年说过:“以昨日之我战今日之我,以明日之我战今日之我。”这是人的一种自新意识。
学习是 “自我超越”的唯一途径。经常学习也能够极大的提高预见问题的敏锐性。比如出井伸之在1995年就提出了“数字化梦想”,这和他始终关注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很多企业家的战略素养和洞察能力为人赞叹,实际上是他们背后奋斗流汗水的结果,天才也是这样炼成的。
当然,企业家的学习还有表率作用,我在中国政法大学就看到浙江一个快70岁的老板读国际经济法的在职研究生,每个月都要做飞机过来。我就问他,为什么这么辛苦。他跟我说:学习是比较辛苦,可是看到公司里很多年轻人下班后无所事事,自己想带个学习的头。
我也时常向自己的朋友讲,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要具备法眼,用法律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与社会和谐;作为企业家还需要具备慧眼,“人情练达皆文章”,能够智慧的为人处事管理经营。可以说,终身学习是对企业家的基本要求。
胸襟气度
企业能否做大,很大程度取决于领导人的境界和胸怀,取决于企业家的道德品质和凝聚力。在我看来:一个人能够做大事业并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敬业占到10%,机遇占到20%,能力占到30%,而人品则占到40%。由此可见做人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崇尚节操的国度,传统文化中对个体的道德看得比较重。唐代魏徵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令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大。”诸葛亮也强调用人重在德行,他说:“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 宋代司马光更是十分强调“德”的重要性,他指出:“德者,才之帅也。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从表面上来看,企业家的道德品质是无足重轻的,有的学者也认为,只要制度构建合理,那么就能够阻止因为企业家品质差强人意带来的问题。但是实际上绝非如此,在我看来企业家的道德是构成企业凝聚力的核心部分。可以说,企业家的道德人格直接反映了企业家的素养和企业的素质,其不仅关系到企业成长与社会发展,而且也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家道德人格建构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腾飞具有深层的伦理价值。
企业家应该诚信正派、胸襟广阔、海纳百川、谦虚谨慎、慎独自律、理解别人。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家一定要做到对自己“壁立千仞无欲则钢”对下属要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企业家道德人格的完善与人格魅力的散发是公司很重要的竞争力。一个企业家富有理想、廉洁奉公、崇尚信誉、公正待人、坚忍不拔甚至忧国爱民,必能够团结员工、凝聚人心、振兴企业。可以说,完善的道德人格,强烈的创新精神、永不停止的经济冲动、坚韧不拔的内在毅力、对市场变化的灵敏触觉、极强的复合素质,是企业家追求的永恒主题。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毕竟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施振荣的身价在1995年即达3.2亿美元,但他每次出行都使用带轮子的塑料旅行箱,自己拖来拖去。当台湾许多老板身居豪宅、戒备森严时,施振荣却安于小小的办公室,家里没有佣人。他日常把散步当作运动,并不忘以使用过的纸张的背面来书写。正是因为他的言传身教,他带出了一支铁军并把宏碁之道发扬光大。
心智反省
日本近代剑道大师宫本武藏和他的弟子柳生又寿郎,是两位深谙反省之道的伟大剑客。当年,柳生第一次参拜师父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师父,您是过来人,慧眼如炬。您看,以我根基,何时能练成一流的剑客?”
宫本想了想,着重地对他说道:“大概要十年。”
“哇,十年,是不是太久了?”柳生年轻,很想尽快成名,急切地说:“师父,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如果我加倍努力苦练呢?”
“那么,得要二十年。”宫本一脸的严肃认真。
柳生大惑不解地追问:“假如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一刻不停地用功呢?”
“那你三十年也不会成功!”
宫本的话实在令人费解,柳生差点将自己的头皮挠破,也没挠出个所以然。他可怜巴巴地问道:“师父呀,练习剑道怎么这样奇怪?为什么越努力反面用的时间越长呢?请您告诉我,这是什么道理?”
宫本谆谆教导他说:“如果你的两只眼睛死死盯着‘成功’二字,哪里还能看自己呢?所谓的一流剑客,便要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柳生震惊得满头大汗,当下顿悟。
所谓“欲速则不达”,这不仅仅是一种道理,更是一种智慧。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要时常审视自己,关照心灵。给心灵留独处的空间,智慧的火花才能油然而生。
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有的甚至走得布履褴衫,我们有时似乎成竹在胸,有时却又四顾茫然,我们义无反顾地奔走在路上,没有谁愿意停留。但我建议企业家(其实非独企业家)在静夜,在山颠,在河畔,能够坐下来冷静的审视评判自己的过去并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需要质量,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同样,未经反省的管理迟早走入迷茫。
心智反省有助于抵御外在的诱惑。如果楚庄王不是自我反省和慎独处世,他怎能“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如果王石不是深入的进行反省并退出北海的房地产开发,现在他或许早已在房地产界惨淡出局。
人一定要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立即采取行动”。立即采取行动的前提是深入反省和充分把握。慎思笃行,对于任何人任何企业都是财富。
相关链接:这是我大学时候写的一篇文章,现在摘录在这里,希望能够对企业家有所借鉴:
反思生命
我确信我终生最收益的一堂课来自大学
H先生是极讲究生活情调的,因此是学院里名闻遐迩的小资分子,据说他待客喝茶的水都是冬天里腊梅花蕊中的积雪水,这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不过,他每个周末下午的“自我囚禁”确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H先生每到周末下午的时候,总是把自己关在一个狭小的塌塌米里(从卧室里单独分立出来的阁间,名曰静思斋)。静思斋里惟一桌一灯一纸一笔而已,有时当然也会有小小一杯香茶。他或坐或跪在席子上,默默的思考过去时间里自己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有时也会思考一些人生问题。这个时代善于反省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因此先生的静思斋就成了大学神秘的所在。很多同学老师到先生那里拜访就是想一睹静思斋。
有一次,先生邀请我陪他一起去静思斋喝茶。说是喝茶,其实每人的杯子里仅有一两口可以润嗓的茶水;屋子里点燃了檀香,一种书香情调迎面而至;每人一只闻香杯,先生披着宽大的袍子,不时做深情嗅香状。我们先是聊了一些当前文化界的事情,比如“二余捉刀”、王朔骂金庸等。然后我们进入了沉默,
静思斋显得很幽暗,在整个下午没有一抹斜阳飘进去。没有钟表,时光静静的在这里出神。先生的家里很静,小猫也知趣的躲在客厅里,关上门,塌塌米简直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先生在暗室里静静的思考,除了有时候思有所得,于是扭亮台灯写下几句话,然后屋子回归黑暗。
时间不久,我就已经忘记了自己身处闹市,忘记了身边的车水马龙。我确信我携着我的灵魂进入了自己的家园,纵情的驰骋没有任何的禁锢。除了我
我在静思斋里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些童年伙伴,因为读书我们越来越远,但是我突然很怀念他们;我也想起了那些在我生命遭遇不幸的年代给我帮助的人们,我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大二时我爱上了一个女孩,可是没想到她拒绝了我,所以我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她的友谊,现在看来我是多么的愚蠢啊,我决定马上就给她打电话,告诉她我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这也是我在纸上写下的四个字:感恩和友谊。
我知道:大部分人往往生活得盲目而且具体。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去反思,那么我们依然有救。像H先生一样,我们在黑暗的屋子里思考,正是这种黑暗帮助我们摘掉了驴子拉磨般生活的遮眼,我们看待生命更加明晰和洞彻。
魅力提升
成功的企业家必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和引人追随的人格魅力。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与人生境界,几乎决定了企业文化的价值趋向和企业外部形象的整体水平。企业家把自己的人格力量和人生追求提升为企业的追求,就是企业的至高追求。
一个企业家如果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他就必须具备大勇、大智、大谋、具备一种大领导力!同时还要有高远的视野、深刻的洞察力、正确的预测和判断力、一种容世、容人、容事的襟怀、一种人格的魅力,以及持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体现在思维上要注重创新,挑战现实,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在认知上要满腔热忱,渴求新知,这样才能勇于开拓进取、灵活机智、善于应变;还要在人际关系上重视培养自己积极的处世观和价值观。
谈到魅力,有两位中国本土的企业家非常典型:一个是张瑞敏一个是任正非。张瑞敏因为学识渊博,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研究,被颜建军、胡泳称为商儒(于光远认为有学问的企业家称“儒商”,而儒商再进一步研究,提出自己的思路,树立并实践自己独特的理论,收效宏大者,称为“商儒”)。他把儒家、道家以及《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的很多东西拿来我用,践行了他认为的“一个企业家首先应该具备哲学家的素养”。任正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走出华为》甚至认为他是在洞中修行的智者。虽然介绍他的东西不多,但是仅仅通过《我的父亲母亲》、《北国之春》、《华为的冬天》等文字以及他的一些管理动作,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
志存高远
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一个人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与他的志向高度相关。
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奋斗已经超越了自身;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更应该把自己的梦想建立在国家、民族甚至为世界服务的宏大主旨上。因为企业家就意味着重任担当,意味着胸怀天下。如果没有这种胸怀和志向,企业再大也不过小商人而已。
三一集团总裁梁稳根有很深的民族情节,在他的办公室里,没有名人名言和诗词绝句,只有“根在中华”几个字,他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寄托的企业是做不大的。”
“难道中国人只能永远靠祖先的四大发明过日子吗?”,正是张瑞敏痛感中国缺乏有科技含量的品牌,因而二十年致力于海尔发展,最终把海尔做成了世界品牌。
柳传志希望15年后的联想,能够成为比国外跨国公司毫不逊色的“航空母舰”,能够跨入世界500强。为此,他毅然把两位年轻人杨元庆、郭为推上了前台。
……中国这样的企业家还有很多,他们的精神气质影响了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2004年10月,由吴天明执导的以张瑞敏为原型的电影《首席执行官》在日本公映,公映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张瑞敏即席发言:“1984年海尔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读过日本三洋电机创始人井植岁男写的一本书,里面‘没有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远大志向和奋斗精神’的话,特别是他把中国的一句成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改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己’,对我产生很大影响。20年来,志存高远的海尔不仅引进日本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更主要的是学习日本企业的创业精神。”这种追求和奋斗引导着海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美国学者杜克曾经说过,“企业家精神是追求改变和追求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力量。”在很多中外学者看来,诸如中国等第三世界的富豪丑闻的出现背后,隐含的是企业家精神的流失和破碎。哈佛政治学者弗兰西斯?福山在批判拉丁美洲企业家精神沦丧时指出,拉美继承了17、18世纪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封建制度,拥有的只是重商主义。
只有有了高远的企求,企业家就不会甘于庸俗,企业之树也能够粲然长青。
健康的生活习惯
2002年,青岛啤酒老总彭作义游泳时突发心肌梗塞意外去世;
……他们都是大名鼎鼎的企业家,他们都是一手创立或者带领着令全球关注的企业的领袖。他们的去世让人扼腕叹息。据有关人士分析,他们去世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健康的生活习惯。由于企业运作中的压力,他们饮食无规律,睡眠无保障,工作无日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有一天身体垮下去的时候,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3539个接受调查的企业家中,有90%表示工作压力大,76%的企业家认为工作状态紧张。调查还发现,平均每4个企业家中就有一位患有与工作紧张相关的慢性疾病。
赵本山在接受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采访时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说:好好活着,别嘬出事儿来。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企业家倒是没有嘬出事儿却把自己的身体“嘬”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