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如何利己?


  道德如何利己?

  文/苏醒      记者述评

  “非道德”成长的风险

  远大的道德经营与价值观,对于远大的成长到底是一种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难道张跃真的打算让远大做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

  当你直面张跃的时候,会发现虽然他也深为因坚持不行贿而失去某个客户之类的事情而苦恼,但在张跃心中,关于成长,关于企业的成功,他自有一套评价体系。说“道德超越生存”显然有点过于戏剧化,但是至少在何谓“好”的标准里,规模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张跃完全不在乎业内同行们“抓住机会”从不足10%上升到40%,因为“产品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就连日本的企业也就是我们五六代产品的水平。”就连在电空调领域领先的几家国际巨头,他也并不佩服,因为这几年其间竞争同质化导致的价格战甚嚣尘上,“五六年价格下降7成,行业搞得一塌糊涂。”

  同质竞争,打价格战,这些都是令张跃很不齿的竞争手段。在他看来,放任行业陷入价格战的漩涡,远比坚持“不恶性竞争”而损失一些客户,具有更大的风险。

  多年来,远大虽然为客户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周到服务,但是唯独坚持不因为市场竞争的压力而盲目降价。

  由于性能要求高,远大使用的部件90%来自全球采购,10%基本是远大自己设计交由国内厂商生产。高成本加上研发投入大,远大的产品价格常常比同类产品贵一倍,比世界顶级的电空调也贵五成。远大也降价,但是每次降价,必先有设计上的改进以节省成本。而不会因为争夺客户降价以求。

  张跃的解释是:“远大是在以创造客户价值支撑非电空调这个行业。能源费用的大幅度降低是依靠资本、研发、服务的投入。一台200万大卡的中央空调,一年使用的能源平均要200万,一台贵50%的设备,只要每年节省50%的能源,一年就赚回来了。降价和节能孰轻孰重?现在有些厂家一味的价格战,空调卖到了铁和铜的价钱,导致产品偷工减料。无论现状多错综复杂,行业都需要有负责任的企业,来避免行业陷入低水平竞争。”

  “我们不仅支持着非电空调产业,甚至包括电空调产业。”张跃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是:在这个行业,只有远大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如果一旦远大决定打价格战,不仅非电同行,就连电空调产业都难免遭遇重创。

  远大就是以“不恶性竞争”这个最质朴的语言,在履行其对行业的责任。

  回观远大昔日的老师日本企业,便是前车之鉴。由于政府鼓励发展,非电空调产业非常拥挤,在安

  于现状、不愿冒险投入的心态下,恶性价格战便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非电空调是人力密集的产业,日本企业成本原本就高,在价格战的挤压下,利润越来越薄,更加无力投入研发。整个产业垂垂老矣,跌入了夕阳境地。

  被呵护的,因低水平竞争而日薄西山;逆境中的,反而坚硬地成长起来。在商业逻辑的世界里,祸兮福兮。

  在张跃看来,如果缺乏价值观的指引,企业可能作出的不负责任的、导致行业性风险的行为远不止价格战而已。

  “假如在尊重知识产权方面缺乏诚信,企业长期缺乏积累,可能导致企业在无法不剽窃技术的情况下,维持产品的竞争力。蒙骗客户,以次冲好,偷工减料,甚至于互相诋毁诬陷,都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的坏死。”

  通常被认为是个经营细节而非道德问题的“尾款”,却被张跃认为是危害很多产业健康的严重疾患。

  留尾款,是大型设备销售中的普遍现象。尤其像中央空调这样的设备,买家大多是房地产商,从材料到设备罕有先付全款买下的,比较讲信用的也要最后留三成尾款年底付结。

  远大创立之初曾有过几笔坏账,之后,张跃便痛下决心,百分之百要求全款发货,货款不到账,机器不出门。为了这个要求,不少订单眼睁睁地丢掉了,但是张跃绝不松口。他认为,尾款不仅影响公司财务健康,而且是三角债的根子,“客户拖欠厂家的,厂家拖欠供应商的,更多是四角债,五角债。”

  远大有三四百家供应商,任何一家供应商因为货款问题产生情绪,都可能影响远大的产品品质,因此,远大决不允许在采购中拖欠货款,以维护整条供应链的健康。

  在担负推动行业前进的责任而导致的经营风险,与在现有行业结构中寻求现成缝隙轻松生存而可能面对的行业幼年夭折的风险之间,远大显然认为后者更值忧虑。

  张跃的“道德利己说”

  道德只是利他的吗?或者说不道德就一定会赚取更多便宜?张跃道德经营的理由,也并非仅仅出于对行业共同利益、以及与之相依相附的企业长远发展之考虑,在他的理由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道德的经营对企业自身的腐蚀,可能是最致命的。

  比如说偷税,远大在税务问题上之自律,几近严苛。连续十年交税过亿,纳税占总销售额的比例接近10%,在2002年和2003年,远大竟以十多个亿的销售额,分列全国民企纳税额的第一位和第二位。曾经有位老师来远大讲课,结束后领了几千元讲课费,打开信封一看,竟然附有一纸完税凭证。

  偷税之所以普遍,自然是因为所有偷税者都认为自己占了便宜。但是张跃却认为偷税的风险,尤其是对企业诚信文化的破坏,远远大于纳税的损失。“偷税最大的风险不是外在的,不是你出了问题被检查院带去;而是你自己的财产被贪污。如果你对财务人员要求不严,让他骗政府,结果是他骗了政府同时也会骗你。如果你要求财务人员偷税漏税,那么做假账的人就可能伙同其他人,把你钱转到另外账户上。”

  每个企业都希望建立内部的诚信文化,尤其重视财务人员的人品与诚信。但是往往发现,一旦疏于监督就必然出问题。张跃对此提供的解释是:作为老板的你是否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你因为自己经营不善而要求会计偷税漏税,却如何希望你的员工不受你的影响,而保持诚信?

  张跃说自己已经很多年不签一分钱的付款单据,“我不管财务,无论几个亿的开支,我绝对不会签。我可以完全信任我们的财务人员。”

  同样可能“自作自受”的不道德行为,还有行贿。

  “我作为企业经营者感觉贿赂是企业经营管理里面最大的隐藏风险。因为我们每一天都有采购,每天要发生各种各样的花钱行为,”会有样学样的不止是财务人员,还有你的采购人员、技术人员甚至管理人员。

  当企业一面允许对客户贿赂,对客户的员工贿赂,或者通过第三方经销商的贿赂,或者不做出坚决公开旗帜鲜明反对行贿的姿态,一面在企业内部宣教廉洁、不受贿、诚信,企业的文化内外两张皮,如何可信?

  在远大的供应商中,如果谁提出或暗示行贿,他的产品质量马上会受到怀疑,被降低等级或打入黑名单。

  道德是一种可推可及的力量,在远大道德经营的动机中,防范内部风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