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必衰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去年基金的火爆是市场没有预料到的,当然基金市场火爆的背后是A股牛市行情的涨势如虹。在05年底,国内十大机构对06年行情进行预测时,最高的预测点位也才1550点,另有其它机构认为06年可以见到1800点,却又被认为是大脑进水了。股指在06年的表现告诉我们,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其走势并不是能够“预测”出来的。
如果没有牛市的赚钱效应,基金也不可能在去年红极一时。当年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以131亿元的募集份额创下中国基金历史上单只基金发行规模之最时,市场曾经一片惊叹之声。而在去年,包括嘉实策略增长在内,首发突破百亿的新基金已经达到了6只。2006年12月7日,是中国股市又一个创造出“神话”的日子。嘉实策略增长基金仅仅在一个发行日内就募集到419亿元的资金,这也诞生了国内投资基金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录。而资料同时显示,国内基金的规模已达到万亿。
元月31日,中国股市遭遇了“黑色星期三”,紧接着,星期五又一次大跌。股市的大跌无疑造成了恐慌气氛,与股价下跌相对应的是,基金开始遭到基民的赎回。从元月31日至2月6日,短短的五个交易日,基金赎回达几百亿元。据报道,大基金公司净赎回量达到20-30亿元,规模中型的基金公司净赎回量也有10-20亿元,而即使是业绩较好的基金公司赎回量也达到了4-5亿元。而且,为了应对赎回,基金经理被迫卖出基金盈利较高的重仓股,基金净值下跌,投资者于是更大规模地赎回基金,如此导致恶性循环,显然其对市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此次上演的基金黑五天若非证监会及时启动新基金发行,其后果或许比现在要严重得多。行情好时“一窝蜂”,行情不好时又是“一窝蜂”,基民们的“羊群效应”表露无遗。但是,这并不是基民们的错。任何资本都是逐利的,基民也一样。谁都想分享牛市的盛宴,谁都想从牛市中分得一杯羹。然而,基民的“羊群效应”却也反映出其投资的非理性与盲目性。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诞生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从散户时代到券商时代,然后再到基金时代,伴随着这一改变的,是市场向日益成熟迈进。尽管中国证券市场目前来看,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但所取得的成果却是明显的。而着眼于市场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基金的数量不是多了,相反是少了。也就是说,今后将有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到基民的队伍中。如果要想基金要保持稳定,其持有人则是关键。中国股市需要一批理性的股民,也需要一批具有长线投资理念的基民。
基民的不成熟不仅加大了基金的操作难度,也将自身置于风险之中。况且,没有只涨不跌的牛市,在许多基民抱着暴利思想欲“捞一把”的时候,也许等待他们的是亏损。
证监会此次开闸新基金发行,是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角色。新基金发行重启在仅仅“暂停”了两个月之后,效果到底如何还有待观察。但是,作为监管者,朝令夕改却凸显出其角色的错位。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本是监管层努力的方向,但是,当牛市的疯狂导致基民也疯狂的时候,当初难道就来个“暂停”了事?
基金黑五天折射出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同时,相关的风险教育没有跟上。熊市时担心基金发不出去,牛市时又担心发得太多对市场造成波动,是管理层该好好反思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