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艺术授权
2005年中国的五一黄金周,刚好在上海,抽空去看一下每年都会举办的五一房展,了解一下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现况。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十分火爆,尤其是上海,已经是中国房价最高的地方。最精华地段的房价,其实不比台北信义计划区低。然而,在海内外专家学者及中国民众的呼唤下,2005年3月以来,上海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组合拳」政策,企图为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几个月过后,初步成效也产生了。房产市场由过去的绝对卖方市场,转移至买卖双方较为平衡的局面。这种情况由这次的五一房展即可窥见端倪。这次展览参展情况可说是空前热烈。除了四个主要展馆全部爆满外,馆外还搭建数个临时平台。除了供人车使用的过道外,其余空间皆作为展览所用。虽然卖方仍然使用过去的销售手法,吸引买方当场下单,但从整体成交率来看,比以往的房展相差甚远。因此,许多开发商开始试图在不降价的坚持下,提供客户更高的附加价值。初级的手段例如赠送礼品,请美女站台,中级的加强现场装饰及人员服务的训练,而高级的方式则在房屋的建材及规划上予以升级,直接在加值不加价的前提下将利润返还客户。除此之外,顶级的开发商还懂得运用艺术的包装,将项目本身让客户从单纯物资的考虑提升至精神的享受。当然,这以艺术加值的做法,对开发商其实是以低成本的投入,换取了高利润回报,而对消费者而言也在无形之中接受了艺术的附加价值并乐在其中。
以艺术包装房地产在国际上的成功案例早已屡见不鲜。包括在台湾,一栋建筑物除了本身设计之外,另提拔百分之一的总建造经费作为采购艺术品的经费也已明文立法。艺术能提升房产价值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过去几年,在中国,由于房产市场有利于卖方,房子推出当天就卖光是一件正常的事。连夜排队才能拿到号码,抽签才能买到房,也不是怪事,甚至连排队号码都能卖出价钱。而这种情况,在推出「组合拳」后已有所改善。这意味着卖方必须开始在「如何提升房地产价值」这件事上下更大的功夫。
其实,这些年来年中国也有一些个别的案例以艺术包装房地产,并且成功提升房产销售价格的案例。2000年由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协作网络在上海发起的「新住宅运动」,提出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化科学艺术的长期和广泛的交流中,催生现代化住宅规划与设计的中国风格,以及这个时代的民居经典作品。包豪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词汇被提及,表现出地产界的某种文化诉求。2002年地产商潘石屹推出了SOHO现代城艺术馆,成功的将当代艺术作品直接介入居住空间的收藏方式。地产商张宝全也投资了今日美术馆,成功为自己的品牌进行文化层次的提升。2003年,由地产媒体在北京地坛举办的「观念地产」,邀请地产项目以作品的形式与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展出。「远洋中心」地产项目在盖房子的同时就建立远洋艺术中心,与国内知名策展人合作,注重运作年轻人感兴趣的现代艺术活动,大大提高了远洋地产的认知率。2004年,由西安地产商海润国际发起,在其地产项目「就掌灯」销售中心举办「什么艺术展」。这么多的地产公司都从艺术方面寻找切入点,树立公司的人文形象,保持品牌的新鲜度,以博得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的关注与好感。纵使有些项目象征性高过实质性,但仍就可看出部分开发商在房地产市场一片大好时已先为未来竞争市场做出准备。
从过去卖方市场时,少数开发商象征性艺术加值活动的举办,到现在各开发商十八般武艺全部上演的竞争市场中,如何找出一个独特的文化优势,塑造项目的品牌形象,提高销售量,是许多开发商一直关心的事情。
可以发挥的创意其实很多,但如何找到一个符合企业及项目形象,又能显出与众不同的不可替代性,的确是有难度。最近看到在上海的广告广告牌上看到汤臣集团在上海浦东建设的一个顶级项目「汤臣国宝」,号称「上海顶级公寓式景观豪宅」,倒是有点想法。其实,大家一想到故宫的作品应该很容易联想到「国宝」。若是能把两岸故宫的作品,在「国宝」的营销活动中展出,或将故宫作品的元素用在其文宣设计。相信他的目标客户对「国宝」这个项目的印象会更高。因为,既然是顶级项目,其目标客户除了重视硬件建设之外,软件的价值也应在其考虑范围之内,加上这两年许多企业家在事业成功之余也都加入了艺术欣赏与收藏之列,甚至组织艺文团体体验艺术生活。以故宫作品吸引其眼球,并将故宫的原尺寸复制作品作为签约赠品,或许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方式。
其实,用艺术包装房产项目,提升附加价值,以增加开发商利润及客户精神享受的方式非常多,相信在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底蕴升华及开发商的创意发想下,将出现更多高艺术附加值的地产项目。
郭羿承先生,现任「artkey艺术授权中心」CEO,艺奇艺术授权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自幼学习艺术,举办过五次个人画展,研修著作权法硕士课程,并取得MBA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艺术授权产业发展趋势》。1996年,郭羿承深觉艺术创作者与大众之间沟通管道欠缺,创立全球第一个以东方艺术授权为主轴的品牌「artkey艺术授权中心」,以推广东方艺术至国际市场为目标。郭羿承现担任台湾文建会网络学院讲师,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撰稿人等。目前每月来回于纽约、台北、北京、上海等地,常年受邀于各大知名企业及院校演讲,并担任国内外文化产业及授权产业论坛主讲人。擅长以生动的比喻,描述文化产业、版权产业及授权产业等理论架构,以亲身实践的市场经验为企业在品牌授权发展上提供实用的建议,为企业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若您对品牌授权有任何应用点子,欢迎您与作者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