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简析——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一)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好坏的重要指标,尤其近几年,中国GDP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让很多国人为之兴奋。然而,仔细分析GDP的构成,我们会从中找到许多不足,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未来的瓶颈。

  GDP主要有净出口、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四部分组成,然而,我国GDP主要贡献来自于净出口和高速增长的投资,而国内消费贡献不到35%,而大多数国家国内消费一般在60%左右,因此,我国国内消费成了GDP发展的瘸腿。

  我国高速增长的投资与出口,主要的得益于引进外资与出口型经济建设,然而,这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首先,大量的出口使得贸易顺差逐年增大,从而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促使大量热钱进入中国,是中国金融市场出现投机泡沫,另外,低廉的产品大量出口,也使得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逐年增多,出口成本加大,出口利润降低。在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投资也在高速增长,这保证了我国国内通货膨胀保持在较低水平,在2005年以前,通货膨胀率保持在2%左右。然而,在出口与投资双增长的同时,使我国有可能面临通货紧缩风险,同时过热的投资,使投资回报率下降,尤其是盲目投资和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发生,这也可以从我国银行高达10%的坏账率上得以体现。

  另外大量引进外资政策,并未给中国带来太多的好处。中国外资企业年产值占33%,而每年外资企业税收只占20%左右,也就是说,外资对中国的贡献要小于其所取。同时,众多出口型外资企业又进一步加大了中国的净出口额,同时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也增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过渡流动性。

  我国GDP的瘸腿——国内消费之所以低,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高速增长的GDP与低收入者低速增长的工资相互矛盾。

  二、高速增长的房价、医疗费用以及教育费用限制了人们消费。

  三、城乡差距的拉大以及农业经济的薄弱削弱了占我国人口比重绝大多数的农民消费能力。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大多数中国百姓缺乏未来的安全感,因此民众多以私人储蓄的形式来保障未来的生活。

  以上只是简单分析,现学现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