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浪网得博客上在热议北大学生,觉得很可笑。为什么不议论其他的大学,比如牛津大学,或者河北师范学院之类的?其实,谁都明白,这是因为北大这个招牌太惹眼,而且惹眼了很长时间。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出头儿的椽子先烂“的道理。北大,就是充当了这样的一个“椽子”,所以,就会招人眼热,谁也无法不排除一些仇视和妒忌的情绪在里面。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情绪更多一些。
为什么这么认为?
中国人一向有贬低权威的传统,文革的时候,全国人民都把孔夫子叫做“孔老二”,那种情绪绝不是仅凭当时的政治气候来解释的,到今天,那种思想还有遗留,“地球离开谁都转”的思想照样很普遍。很多人容不得别人比他强(例如比他学历更高),所以就用贬低别人的做法来求得内心的平衡。
我见过一个出租车司机,上车之后他知道我去北京图书馆借书就问我是不是大学生,我说是,他就问我知不知道北京的历史。我说不太清楚。他于是窃窃私笑(像女人一样捂着嘴),并大发感慨,说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什么都不指导。然后给我说了很多关于北京的历史,从北京什么时候开始建城开始讲,说了一大堆,还夹叙夹议地把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大学生都贬斥了一番。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我到了北图下车。
我听下来,知道他对北京的历史确实比较了解,也查阅过很多资料,在这方面比一般人知道得多,值得钦佩。但是,他犯了三个错误,一是不应该把他知道的这些知识拿来作为贬斥我的依据,术业有专攻,我不擅长这方面的知识。他却以己之长博他人之短,颇有卖弄的嫌疑。二是不应该把对我的看法扩及所有大学生,我优秀或者不优秀,都不能代表所有的大学生。三是不应该嘲弄别人,自己知道固然好,能够把知识与别人分享更值得钦佩,但是如果嘲弄别人就暴露出自卑的本相了。
我认为,贬低知识、贬低权威的原因是因为自卑。也许有人会说:我没什么自卑的,我现在比他强多了,官比他大、钱比他多、职称也更高。这样的解释不恰恰说明你在内心当中是在与他做对比吗?就像那个出租车司机,他其实是在对比,把自己(出租车司机)和我(大学生)做对比,以此来证明:他这个出租车司机比我更有知识、更优秀。人之所以喜欢对比,就是想找到比对方强的理由。那个司机大概不会拿自己和非洲难民对比,因为不需要,自己比非洲难民强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人的心理往往是:你不是北大(或者某大)的吗?那又怎么样?我现在就管着你,就比你强,你不服都不成!对比一下,自己是不是也这么想过?
北大有差的学生,就像其他学校也有好学生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几个差的学生就认为北大学生都那么烂,就像不能因为几个大学生的极端例子就认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如何一样。我们不能以某些极端的例子来嘲弄北大和北大的学生,这并不能表明嘲弄者比北大的学生更优秀,相反,只能说明嘲弄者心中的自卑。
说这些并非为北大学生辩护,也无意把北大学生比做权威,只是由此想到了关于尊重权威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话题而已。是的,没有权威一天,我们仍可以活着;离开权威一年,我们还可以活着;但是如果一直没有权威,中国人就连狗都不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还要重演。其实,不必那样的历史重演,现在中国的女孩子都喜欢嫁给老外,不已经说明什么了吗
为什么这么认为?
中国人一向有贬低权威的传统,文革的时候,全国人民都把孔夫子叫做“孔老二”,那种情绪绝不是仅凭当时的政治气候来解释的,到今天,那种思想还有遗留,“地球离开谁都转”的思想照样很普遍。很多人容不得别人比他强(例如比他学历更高),所以就用贬低别人的做法来求得内心的平衡。
我见过一个出租车司机,上车之后他知道我去北京图书馆借书就问我是不是大学生,我说是,他就问我知不知道北京的历史。我说不太清楚。他于是窃窃私笑(像女人一样捂着嘴),并大发感慨,说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什么都不指导。然后给我说了很多关于北京的历史,从北京什么时候开始建城开始讲,说了一大堆,还夹叙夹议地把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大学生都贬斥了一番。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我到了北图下车。
我听下来,知道他对北京的历史确实比较了解,也查阅过很多资料,在这方面比一般人知道得多,值得钦佩。但是,他犯了三个错误,一是不应该把他知道的这些知识拿来作为贬斥我的依据,术业有专攻,我不擅长这方面的知识。他却以己之长博他人之短,颇有卖弄的嫌疑。二是不应该把对我的看法扩及所有大学生,我优秀或者不优秀,都不能代表所有的大学生。三是不应该嘲弄别人,自己知道固然好,能够把知识与别人分享更值得钦佩,但是如果嘲弄别人就暴露出自卑的本相了。
我认为,贬低知识、贬低权威的原因是因为自卑。也许有人会说:我没什么自卑的,我现在比他强多了,官比他大、钱比他多、职称也更高。这样的解释不恰恰说明你在内心当中是在与他做对比吗?就像那个出租车司机,他其实是在对比,把自己(出租车司机)和我(大学生)做对比,以此来证明:他这个出租车司机比我更有知识、更优秀。人之所以喜欢对比,就是想找到比对方强的理由。那个司机大概不会拿自己和非洲难民对比,因为不需要,自己比非洲难民强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人的心理往往是:你不是北大(或者某大)的吗?那又怎么样?我现在就管着你,就比你强,你不服都不成!对比一下,自己是不是也这么想过?
北大有差的学生,就像其他学校也有好学生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几个差的学生就认为北大学生都那么烂,就像不能因为几个大学生的极端例子就认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如何一样。我们不能以某些极端的例子来嘲弄北大和北大的学生,这并不能表明嘲弄者比北大的学生更优秀,相反,只能说明嘲弄者心中的自卑。
说这些并非为北大学生辩护,也无意把北大学生比做权威,只是由此想到了关于尊重权威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话题而已。是的,没有权威一天,我们仍可以活着;离开权威一年,我们还可以活着;但是如果一直没有权威,中国人就连狗都不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还要重演。其实,不必那样的历史重演,现在中国的女孩子都喜欢嫁给老外,不已经说明什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