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一个音乐家能像他这样只写了那么一点作品而能永垂不朽”。 ——这是人们对《伊戈尔王》的作曲鲍罗丁的评价,也是我为什么要在寒冷的冬天去欣赏它的原因。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国家大剧院,数次从图片上见过她,偶尔在去大会堂开会时匆匆地一瞥。昨晚,顶着寒风,当站在国家大剧院前时,还是有些感觉的。在寒冷之夜能够走近一座漂亮华丽又具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艺术殿堂,除了对她别具风味的魅力所吸引,还有对艺术的渴望。因为2007年我还没有走进过任何一家艺术剧院!
站在寒风里,环视她的造型,的确很独特,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具有明显的现代气息,如果不是在古建筑成群的天安门一代,而是放在其它地方,我想这个“巨蛋”会更美丽、更加让人们感到一种和谐之美。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国家大剧院。感到意外的是,剧院里并不像中国的其它商店或者影院一样的燥热和空气的混浊。人虽众,但不嘈杂;进出口排队有序,这里似乎才真正表现出中国人的素质!
通过安检,行人便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仰头一看,上面水流淙淙,其实,它是环绕大剧院水池的水。在寒冷的冬天有这样的景致很令人心怡。通道两旁各种鲜花的香味不时地飘荡着,沁着人们的心肺,尤其两侧的艺术博物馆、艺术品商场等都让我感到这里的艺术氛围。一边的展厅展示的是各国著名歌剧院的图片和设计师安德鲁的歌剧院的建筑过程。另一边则展出一些音乐乐器和戏剧服装,在这里,你不但能看到新疆的都塔尔,还能看到大师梅兰芳曾经穿过的戏装。
迎接观众的是一男一女两位服务生,他们手里拿着当天的节目单,微笑着送出服务。在这寒冷的夜晚让人感到暖洋洋的。我打开节目单,原来是素有“歌剧沙皇”之称的俄罗斯指挥家捷杰耶夫世界顶级指挥大师,带着表俄罗斯歌剧黄金时代的鲍罗丁歌剧《伊戈尔王》献艺中国观众。
这是一场高水平而又充满音乐魅力的俄罗斯歌剧。由于捷杰耶夫的出色指挥,使这场宏大的演出让在场的观众欣赏到了一次世界级的高水准歌剧。
《伊戈尔王》这部经典歌剧是第一次与中国观众见面。《伊戈尔王》讲述的是12世纪俄罗斯建国时代诺夫哥罗德大公伊戈尔同南方游牧民族波罗维茨人战争的故事。出征前神圣威严的仪式,欢快的波罗维茨舞曲、雄伟的俄罗斯城堡,让人们仿佛回到了古俄罗斯时代,在捷杰耶夫极富感染力的指挥下,脍炙人口的《波罗维茨舞曲》,抒情的“村民”合唱、“奴隶”群舞以及双人舞,赢得听众们一次次地掌声响起。尤其大剧院后台大气而逼真的舞台布景以及演员们的热情使演出被不断推向高潮。
我曾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过俄罗斯,对俄罗斯的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当看到80多位芭蕾舞演员与声乐演员身穿12世纪的俄罗斯人装束,交替献上10多种俄罗斯风格的舞蹈、纯正的男女高音二重唱时,在俄罗斯那十天难忘的日子以及美丽景色又浮现眼前。
《伊戈尔王》是四幕歌剧,剧间,俄罗斯哥特式城堡与大草原、蒙古包的背景交替出现。远处风景依据白天黑夜的更替,不着痕迹地转换着光线,这种异域情调令在场的听众无不着迷。
这是一部《俄罗斯史诗歌剧》,取材于12世纪末叶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伊戈尔远征记》记录了在古俄罗斯的布基弗尔城,伊戈尔王和王子弗拉基米尔率军抵抗入侵的波罗维茨人,不幸战败被俘。在波罗维茨人的营地,王子和波罗维茨的康恰柯芙娜公主相爱,而伊戈尔王一心希望逃回到祖国,以雪前耻。波罗维茨首领康恰柯汗很欣赏他的刚强、豪勇,表示愿意释放他,但要他答应不再与波罗维茨人为敌,这些遭到了伊戈尔王的拒绝。后来,伊戈尔王得到了波罗维茨的正教徒奥弗路尔的帮助,终于设法逃回了祖国。
歌剧着意刻画伊戈尔王的英勇无畏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把他作为爱国主义英雄来歌颂。
演出结束了,长时间的掌声让我感到,歌剧《伊戈尔王》和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从俄罗斯走进了中国,感染了中国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