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评论
关键词:美联储 风险 风险管理 创业 图书评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叶青特意给我送来一本他们刚刚出版的《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虽然以前也经常从别人那里借书或者是其他编辑朋友送说给笔者看的情况,但这次让笔者甚至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因为不仅作者曾经有经济学博士、加拿大的大学经济学教授、纽约联储担任高级检查员的独特经历,学者严谨的治学研究态度与中国人特有的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在整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内容有独特性,所有的文字都是真实而且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的。是作者以美联储内部长达三年半的亲身经历写成的,虽然那些敏感的涉及商业机密的内容一概都没有透露,还是给我们揭开了以美联储监管为代表的银行监管的神秘的面纱的一角。这确实是一部相当难得的好书。
这么说丝毫不是由于编辑请我写篇评论的缘故,毕竟已经有吴晓玲、易纲、马蔚华、魏尚进、钱颖一、张维迎、张春等金融界、学术界与企业界七位响当当的重量级人物已经对本书有了推荐,这使得我们这些民间的思想者的任何评价都显得苍白与无足轻重。同时这也让我们在评论的时候心理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可以轻松地说些真实感受而非单纯的溢美之辞。
没有及时提供评论,这有些无功受禄的感觉,让笔者感觉很是有些惭愧。
由于笔者是典型的文科思维方式,对吴菁女士的“学好数理化”的行文思路很是头疼,虽然在多年的企业与管理乃至投资领域的关注与实践中确实锻炼出了理性的思维方式,却依然对那些模型、参数、数据处理、矩阵等方面的东西以及专业术语都感觉如同珍珠般珍贵感觉枯燥,加之作者女性化的行文方式也让笔者有些不适应,加之经常被手头的工作打断,所以只能在“三上”(枕上、车上、厕上)抓时间看几页。
尽管作者的行文是很有特色的,总是在本章节写一些下一章节中的重要内容提示,这样整部书一脉相承,浑然一体,但那些因素还是影响了笔者读书的进度。
笔者不喜欢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说些不负责任的话。
大家都认为这部书的最大价值在于“美联储。
也许是因为长期养成的是从不同角度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这部书最大的闪光点不在于美联储,所谓“美联储”应该仅仅是表面的闪光点,因为从作者的经历、思维与行为模式的严谨性的角度、从基本的职业道德的角度与美联储这个机构的特殊性的角度讲,作者都不可能把深入骨髓的东西展现给大众看。而实质的价值在于风险。
所以这本书不仅适合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而且适合那些“在路上”艰难跋涉的创业者与管理者——因为整部书的核心词汇就是“风险”。
其实风险意识是任何成熟的人,不管是从事金融还是贸易,从事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从事工作还是婚姻与感情,都不能不去面对的。成熟、理性与承担责任的人之间最大的相通之处在于风险意识:这也是作者通篇所强调的核心意思之一。
作者提到了很多方面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此外还有策略风险、商业风险、合规风险等,即使在市场风险里,又分利率风险、权益风险、外汇风险、波动性风险、基点风险、期限结构风险等。
任何只要有可能导致遭受损失的因素,便是风险。只有幼稚的孩子与无须承担责任也无法承担责任的人,才会对风险持无所谓的态度。
没有风险意识的人,不仅自己时刻生活在危险中,没有任何防火墙的保护,而且会为至亲的人带来灭顶之灾。如果说中国古代的人——甚至到出生于50年前的上一辈人,都有风险防范的美德,那么目前社会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以80年代为代表的新生代,风险防范意识与措施都显得极其薄弱。
仅以投资渠道为例,比如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理财排序首先都是不动产、养老等保险共同基金,随后才是风险较高的股票、偏股型基金、再然后才是期货、外汇、黄金等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越是成熟的国家与地区的人,越不会轻易杂碎“铁饭碗”,而将身家性命寄托于创业梦想之中。
反过头来看中国,不管是股票还是基金、不管是房地产用信用卡贷款消费,都拥有极高的热情,整个社会都被“领先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质”鼓噪着前行。个人创业成为新一代有理想有抱负青年共同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在梦想“今天赢在中国,明天赢在世界”,似乎有一个大创意就可以辞职辍学,就可以义无返顾地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并且以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肯定失败为精神支柱。似乎今天启动,明天就可以找到天使、然后是被VC推着上市,不管是创业板还是海外资本市场,给别人讲个惟妙惟肖的故事,别人就会出钱让你实现梦想,并在某一天敲响某个证券交易所的钟,成为财经与相关行业领域内的明星,每天被记者追逐偶像般地追逐。自己的身价则或者持有股票随着股价的波动而波动,或者出售股票套现。
由于难以被复制的经历,笔者见识过很多在苦苦挣扎的企业,也见过昔日辉煌今朝落魄的企业明星,其实企业的成功就在于是否提前预料到即将面对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并提前转向或者有及时的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笔者并不倡导未老先衰的思维方式,也不认为鸵鸟政策就一定是最安全的,更不认为防守就是最佳战术,但祖先早就告戒我们“凡是预则力,不预则费”,凡事对风险多考虑一些,就可以节省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
作为目前国内惟一经营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12月8日对外发布了我国第二期《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7)》,《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以两年为一个出版周期。在一轮出版周期内,报告内容将全面覆盖除中国以外的全球191个主权国家,形成一幅系统、完整、直观、横向可比的全球风险地图,并最大化满足我国各类企业和机构在对外经贸往来中对海外市场国家情况和商业环境的信息需求。今年是第二轮出版周期的第一年。全书收录了2005年版中全部60个国家(2005年报告中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在2006年6月成为了“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国家,故实际上为61个国家),以及2006年版中30个国家,共计91份风险报告,并根据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的中国信保参考评级方法,以及全球各地国家风险的最新态势,对除中国外的全球191个主权国家重新进行了风险评级,随《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7年版)进行了发布。
国家与政府、政策的制订者与执行者都存在巨大的风险,更不用说是在民间了,至少是加强风险与风险防范意识,再从机制上完善防范体系,这将是这部书所带给我们最有价值的东西。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将吴菁女士多年丰富的经验出版。假如有更多的创业者从此深化风险防范的意识,则善莫大焉!
贾春宝
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
• 地产电影的倡导者——盛世远景 www.gview.com.cn 品牌总监
• 首创“B 2 M”电子商务模式的芝麻客www.zhimake.com,COO
•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 MSN: [email protected]
• QQ:469063961
• E-mail:[email protected]
•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