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随中国全国政协代表团出访非洲,抵达肯尼亚后,惊闻一家中资石油公司在邻国埃塞俄比亚遭武装分子袭击,多名中方和埃塞人员伤亡,这使整个代表团都感到非常沉重。该石油公司的老总也是代表团成员,闻讯之后立即紧急前往埃国处理突发事件。在中非经贸交往历史上,这是一个极大的悲剧。
过去一年,虽然中国对非洲有大量援助,免除了非洲国家一百多亿美元债务,但依然遭遇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困境,如中国石油工人在尼日利亚遭绑架,中国投资政策在赞比亚大选中受到反对党攻击,中国对南非的纺织品出口遭到当地人的指责等等。
回顾近年来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石油和矿产开采,这也是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西方媒体所不知道的是,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最近几年一直在多元化,有些投资正推动非洲贸易进入先进的多国公司网络,不断改变着国际贸易分工的格局。因此,中国对非洲的商业战略,着眼点远远超过石油和其它资源。
但是,中国政府的思路似乎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播,因此总有一些西方舆论将中国视为掠夺资源的「新殖民主义」。这次埃国反政府武装分子悍然袭击中国投资项目及其工作人员,也是这种挑衅言论恶性泛滥的结果。无论对中国还是对非洲,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都会造成莫大的伤害,结果必然是双输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根据笔者在非洲所见,虽然非洲各国的发展模式日趋多样化,但市场制度欠发达,商业竞争受到约束,导致中国在非洲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成本非常高。过去十五年来,世界贸易及投资大幅度膨胀,但非洲大陆在全球市场上的总体表现令人失望。过去六十年来,非洲在全球总出口市场上的份额一直在下降,若不扭转这个趋势,非洲大陆持续发展的前景就很黯淡。
应该说,中国给非洲带去了它们急需的某些东西,包括提供低息贷款,甚至提供不需归还的「贷款」,帮助它们修建桥梁、公路、大坝和发电厂等等,为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作出了牺牲。但是,中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反而被某些势力视为敌人。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当然,也必须承认,中国在有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可以做得更好,包括帮助非洲国家探索出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对非洲是一个极好的示范。改革开放的经验、相对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文化,应该是非洲伙伴所需要的最好礼物,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消除非洲的贫困,改变非洲的面貌。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东西,只能缓解一时之急,解决一地之需,但无助于根本扭转非洲积贫积弱的现实。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靠别人的捐助就能兴旺发达起来,非洲国家更不例外,它们不可能靠捐助就能变富。中国作为经济改革的先行者,需要耐心地传递创造性发展的手段与理念,使它们的社会和经济能够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这样才可拔掉穷根。
中国过去几年在非洲的直接投资,开始向其它领域进行多元化发展,包括家用电器、服装、农产品加工、发电、公路建造、旅游和电信。另外,中国的直接投资在地理上也更趋分散。这些新发展,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笔者还觉得有必要注意其它方面的改进。近年来,随着投资的增加,非洲大约已有八万名中国工人在那里工作,形成了一个与当地社会相隔绝的新侨民群体。这样的结构对公司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并不是很好,也容易与当地人出现隔膜或冲突,所以将来需要改变。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吸收更多当地员工,使中国企业在当地扎根,与当地社会逐步融合。
此文原载于《联合早报》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过去一年,虽然中国对非洲有大量援助,免除了非洲国家一百多亿美元债务,但依然遭遇了一些没有预料到的困境,如中国石油工人在尼日利亚遭绑架,中国投资政策在赞比亚大选中受到反对党攻击,中国对南非的纺织品出口遭到当地人的指责等等。
回顾近年来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石油和矿产开采,这也是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西方媒体所不知道的是,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最近几年一直在多元化,有些投资正推动非洲贸易进入先进的多国公司网络,不断改变着国际贸易分工的格局。因此,中国对非洲的商业战略,着眼点远远超过石油和其它资源。
但是,中国政府的思路似乎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播,因此总有一些西方舆论将中国视为掠夺资源的「新殖民主义」。这次埃国反政府武装分子悍然袭击中国投资项目及其工作人员,也是这种挑衅言论恶性泛滥的结果。无论对中国还是对非洲,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都会造成莫大的伤害,结果必然是双输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根据笔者在非洲所见,虽然非洲各国的发展模式日趋多样化,但市场制度欠发达,商业竞争受到约束,导致中国在非洲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成本非常高。过去十五年来,世界贸易及投资大幅度膨胀,但非洲大陆在全球市场上的总体表现令人失望。过去六十年来,非洲在全球总出口市场上的份额一直在下降,若不扭转这个趋势,非洲大陆持续发展的前景就很黯淡。
应该说,中国给非洲带去了它们急需的某些东西,包括提供低息贷款,甚至提供不需归还的「贷款」,帮助它们修建桥梁、公路、大坝和发电厂等等,为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作出了牺牲。但是,中国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反而被某些势力视为敌人。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当然,也必须承认,中国在有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可以做得更好,包括帮助非洲国家探索出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对非洲是一个极好的示范。改革开放的经验、相对先进的技术、管理和文化,应该是非洲伙伴所需要的最好礼物,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消除非洲的贫困,改变非洲的面貌。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东西,只能缓解一时之急,解决一地之需,但无助于根本扭转非洲积贫积弱的现实。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靠别人的捐助就能兴旺发达起来,非洲国家更不例外,它们不可能靠捐助就能变富。中国作为经济改革的先行者,需要耐心地传递创造性发展的手段与理念,使它们的社会和经济能够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这样才可拔掉穷根。
中国过去几年在非洲的直接投资,开始向其它领域进行多元化发展,包括家用电器、服装、农产品加工、发电、公路建造、旅游和电信。另外,中国的直接投资在地理上也更趋分散。这些新发展,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笔者还觉得有必要注意其它方面的改进。近年来,随着投资的增加,非洲大约已有八万名中国工人在那里工作,形成了一个与当地社会相隔绝的新侨民群体。这样的结构对公司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并不是很好,也容易与当地人出现隔膜或冲突,所以将来需要改变。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吸收更多当地员工,使中国企业在当地扎根,与当地社会逐步融合。
此文原载于《联合早报》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