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说话:从美国特使的公道话说起


  上星期三,美国政府负责苏丹事务的特使纳特西奥斯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说,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所展开的悄悄外交,正好与美国的制裁行动起到了互补作用。中国一直在努力敦促苏丹政府接受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达尔富尔。苏丹当局的立场最近之所以发生某些变化,中国的努力是「关键因素」。

  针对西方政府和舆论指责中国政府姑息非洲的「独裁政权」,纳特西奥斯认为,在苏丹问题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指责太多,「我要坦率地说,中国的外交努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笔者正随同中国全国政协代表团访问非洲,听到美国特使的这番公道话,当然感到很欣慰。代表团在西非国家加纳逗留期间,笔者出席了中国援建的加纳国防部大楼开工仪式。在现场,我遇到一位健谈的当地高级官员。他对笔者说,中国正从一个旧有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新国际秩序的缔造者和建设者。这位高级官员的评论,与美国特使纳特西奥斯的讲话完全一致。

  最近一年多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有西方舆论对中国意图的质疑,甚至不惜将「殖民主义」的标签贴在中国身上。还有一些国家借中非经济合作中存在的个别矛盾,来指责中国「支持独裁政权」、「漠视人权」、「对非洲进行掠夺性开发」,等等。散布这些言论的人,不知道是否倾听过非洲人民的声音。

  应该予以公平的评价

  中国与非洲国家发展关系,是「和谐外交」战略的构成部分。「和谐外交」与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和新文明观是紧密联系的。中国希望在和平、合作、发展思想的主导下,与其它国家一起构建文明的国际秩序,以和平方式对待争端和分歧,不像西方大国那样动不动就以经济封锁或武装制裁来要挟。

  中国对非洲作出的贡献,全世界都能看到。去年在北京召开中非合作论坛时,非洲各国元首的发言都是例证。

  回顾西方历史,它们走过的经济强盛之路,正是非洲人民苦难和贫穷的一个原因。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就多方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本身经济非常落后的情况下,中国仍然援建坦赞铁路,在国际社会中为维护非洲人民的利益鼓与呼。

  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都对殖民主义记忆犹新,都有反对殖民主义的经历和经验。可以说,在世界上,没有多少国家比中国和非洲更了解什么是殖民主义,也没有多少国家比中国人和非洲人更有资格谴责殖民主义。

  因此,中国不但不会步西方国家之后尘,以殖民主义的手段去夺取属于非洲人民的财富和自由,而且还要呼吁整个国际社会都和中国一样,以热忱和真诚去关怀非洲人民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非洲,不希望非洲继续贫穷落后下去。中非关系的和谐发展能够带动整个亚洲与非洲的关系。当亚非国家的经济得到发展后,北半球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坚实的基础。这种多赢的局面,是国际社会广泛需要的。

  笔者相信,中国与非洲都希望在建立和维护新型国际秩序中发挥更大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对于中非目前的合作,国际社会应该公平地看待和评论。这是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殖民主义的道路,所以国际社会中的正义之士都应该乐观其成,而不是故意予以妖魔化。

  此文原载于《联合早报》二○○七年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