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排污权交易平台在浙江嘉兴揭牌
本刊记者/周仕凭
2007年11月10日,国内首个排污权交易平台——浙江省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揭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环保总局总量控制办公室副主任赵华林说,该平台的成立,意味着国内的排污权交易开始实现规模化、制度化。对于促进环境管理的创新,推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以及用市场经济的办法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所谓排污权交易,是指排放污染物的权利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在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成立之前,国内不少地区已经有了排污权交易的先例,但都是企业之间点对点的个别行为。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的成立将改变这一局面。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是在当地环保局授权和指导下从事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专门机构,它为排污权可转让方和需求方搭建了一个交易平台。
“举例说,一家企业有5吨的排污权可转让,而另一家只需要购买4.5吨,这样点对点的交易就比较困难。成立交易中心后,所有可转让的排污权都卖给中心,需要购买的企业只需跟中心签合同,交易变得更加方便。”嘉兴市环保局副局长沈跃平说。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成立后,在嘉兴,任何市场主体新增的排污权必须从中心交易获得。而参加排污权交易的市场主体则必须具备一级法人资格。
嘉兴市环保局局长翁建荣说:无论是出让还是购买排污权,都必须先向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提出申请,中心初审受理后,再经环保部门进行审核确认,最后才能同储备交易中心签合同成交。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的所有资金收益将集中用于环保事业。
开展排污权交易,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记者了解到,嘉兴地处太湖流域的下流,区内河网纵横交叉密布,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大市。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134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4万元。全市5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列前32位。
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占整个嘉兴水资源75%的上游来水,大部分达不到功能区要求,处于五类与劣于五类水质之间。同时,加上自身的污染,嘉兴已经成为严重的水质性缺水地区,全市没有一个合格的饮用水源,出现了著名水乡没水喝的尴尬局面。
多年来,嘉兴的经济社会虽然发展十分迅速,GDP增长率已连续五年保持在13%以上,按照户籍人口计算2006年,人均GDP已经达到5030美元,但整个产业结构层次低,能耗高、污染重。以2006年为例,整个产业结构中纺织、印染、化工、制革、造纸等高能耗、重污染行业的COD占全市排放总量的84.3%,但产值只占34.6%,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3.5%,低于全省40.2%的平均水平。开展排污权交易将会大大提高重污染行业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无形中提高了环保市场的准入门槛,招商引资,审批项目都将受到环境资源成本的制约,这就有利于促进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近年来,嘉兴市环保局积极探索开展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对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件下能否开展排污权交易,他们集中全局之力,调集人员,组建班子,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帮助下,深入地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实行总量控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壮大,都为开展排污权交易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去年,浙江省根据国家“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下达了嘉兴在“十一五”期间,以2005年统计口径的排污总量为基础,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每年分别完成削减3.5%和3.6%的任务。同时,省环保局还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技改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必须在总量平衡条件下寻找替代削减指标,就是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条件下,新增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必须从已经占有环境资源的老企业在完成规定的减排任务后,多削减下来的减排指标中解决,并规定新建、扩建、技改项目根据不同的行业以1:1.5和1:1.2削减指标审批项目。这些举措有效地控制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总量控制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支撑了排污权交易的开展。
到今年10月份,嘉兴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和大气、地表水自动监测两大系统建设,并建成了一个中心和七个分中心,对全市90%的污染排放总量实现了全天候实时数据和图像监控,对企业的达标排放和排污总量数据可以随时调阅,核查减排情况。同时,19个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和14个大气监测站可对整个嘉兴的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两大监测监控系统的建成,为排污权交易实时核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环境资源的日益稀缺,为开展排污权交易提供了内在动力。按照目前嘉兴的水环境状况和大气环境质量,嘉兴的环境容量已经饱和,两项主要污染物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稀缺资源。政府和企业都需要大力推进排污权交易,拿到排污权这张进入场市场的“门票”。所以从这两方面看都有着开展排污权交易的内在动因。
排污权的初始分配公平与否一直是困扰排污权交易的重要障碍。嘉兴市在设置排污权交易制度框架时,绕过初始分配公平与否这一障碍,承认所有企业既得的排污权。只要符合达标的要求,经过审核确认,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就认可进行交易。其价格主要根据减排工程所需的成本而定。对通过交易出让和获得的排污权,将由环保部门将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应用已经建成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排污申报制度、飞行监测等手段,对排污权交易量进行跟踪监督,以确保排污权交易真实、公平、公正。
嘉兴市党政主要领导对开展排污权交易高度关注,市政府专门下文批复成立《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注册登记,并开展了交易活动。
10月23日,该交易中心成功进行了首笔交易。嘉兴市嘉名染整有限公司因年增2200万米高档针织面料印花生产线增资项目需新增SO2排放量0.275吨/年,经环保局环评报告批复后,该公司用5500元向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成功购入0.275吨/年SO2排放权。这新增的0.275吨/年SO2排放量,则由储备交易中心从桐乡市羔羊水泥有限公司停止机立窑生产线削减的11.8吨/年SO2中平衡调剂而来。
嘉兴汇源纺织染整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明说:“我们公司自投入生产以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严格按照“三同时”要求建造污水处理设施。这次,公司向市排污权交易储备中心出让COD50吨,为其他企业发展提供环境容量。”而浙江美福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向交易中心申购排污权COD30.06吨/年,二氧化硫400.41吨/年。
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陈吕军博士认为:排污权交易能促进、加速企业的技术进步。美国推行SO2排污权交易后,SO2削减量超过了预定目标,污染控制费用显著节省,1994年的审计结果表明,实施交易前排污控制费用为49亿美元/年,实施交易后只有20亿美元/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绿叶》杂志2007年1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