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心里话,笔者对这样的新闻真的有点“麻木不仁”了。因为一直以来,人们对“超级车队”现象都很气愤,各地各部门为规范公车超编、超标配备和公车私用等问题,也都曾先后下发过许多规章制度。互联网上搜索一下,“严禁公车私用”、“严禁配车超标”、“严格用车管理”等新闻相当多,但效果并不理想。
时至今日,“超级车队”消费日趋豪华、用车之乱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这种现象不仅陕西有,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县一个小小的科级单位就配有五、六辆公车,从豪华到一般,从乘坐舒适的小车到办事带货便利的人货两用车,配备齐全。公车多了,自然也就给一些人提供了方便之门。曾经有资料显示,中国的公车,三分之一用于领导私人办事,三分之一是司机使用,只有三分之一用于公务。公车接亲、公车旅游、公车钓鱼、公车接送小孩上下学,等等,公车往往比私家车还用得频繁。
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记录了一位局长的专车,去年春节7天假日,用于公务为零,从接小姨子、岳父母,到兄妹、父母,仅油料和路桥费近万元,这些费用均有公家报销。难怪老百姓说,“这叫公家买车私人使用,光使用不花钱,比私家车划算多了”。
其实,我认为,这种说法也不够准确。这些人所最希望的不仅仅是“贪”几个钱,而是“气派”。开公车上班,开公车扫墓,开公车婚庆,开公车接送子女……多气派,多神气,多牛!让别人觉得咱有能耐。而自己的私家车即使用了油能到单位报销,也显得“窝囊”。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个人是“气派”了,却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公家失去的不只是那点汽油,更主要的是形象。公车本质上只是执行公务、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而不是官员的福利,更不是官员的私产。所以,陕西省要求年底前在省委和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以及各人民团体中开展公务用车整顿活动,整顿公务用车,以彻底杜绝车辆数量在一些党政机关的膨胀,很有针对性,是切中时弊的。
但是,整治“超级车队”,仅仅对某些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仅仅对他们发个禁令、说几句狠话,是难以真正奏效的。我想,顽症需用猛药除,整治“超级车队”还需要“硬杠杠”。一是在公车购买审批制度上要真正“硬”起来;二是在经费使用标准上要真正“硬”起来;三是在控制公车编制上要真正“硬”起来;四是在公车管理上要真正“硬”起来,让“高压线”带上“高压电”,使那些胆敢“闯红灯”者承担丢乌纱帽、上审判台的风险。
我想,如果有一天,当某一官员因出现“超级车队”而丢官判刑时,或许,我们离彻底根治公车之害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新闻链接:“超级车队”问题引发陕西公务用车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