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挚的爱心 澎湃的诗情


诚挚的爱心  澎湃的诗情

——读郑玉玺的抒情诗有感

 

徐浮明东师大教授

 

年轻诗人郑玉玺是个热情奔放、豪情万丈的人。凡是与他交往过的人,都会被他那充沛的激情所打动,他那爽朗的笑声是那样富有感染力。他是位真正的诗人,山山水水,人间万象,经他的灵感的火花点燃之后,立刻化做澎湃的诗情,冲击你的心扉,与你的感情产生共鸣。

 

为巍巍大中华崛起鼓与呼

 

“不到长城非好汉”,于是,登长城成为诗人“渴望多年”的夙愿。《好汉歌》纵情抒发了诗人在艳阳高照的时节登长城的一腔豪情以及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

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读这首诗,眼前浮出一幅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图景:长城气势恢宏,翻峻岭,盘翘崖,跃沙漠,蜿蜒起伏万里,犹如一条巨龙在神州大地盘桓。与那些身着“色彩缤纷的服饰”的“精神抖擞着你争我赶”的众人相比,诗人是一个沉思者,在默默思考;在诗人眼里长城是一部历史教科书,踏着“足下伟岸的青砖”,诗人感叹:“每一个台阶/都是一段历史/经历了多少悲壮/远方的城市/裂变着多少辉煌/一边延伸着美丽的草原/抑或无限的向往……”笔者一面读一面在想,历史、现在和未来之间原来是一种不断的绵延。并无截然可分的界限,在长城周遭上演的故事,从古延续至今,还将一直延续至未来。

整首诗充满一种凝重而乐观的历史意识,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诗人告诉人们:长城,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作为这份遗产的继承者,应当有一份责任感;为了“巍巍大中华之崛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应当做些什么?

 

北戴河礼赞

 

《为夏日的北戴河守夜》是一首热情洋溢而耐人寻味的抒情诗。夏日来到向往已久的北戴河,诗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由于历史伟人钟情于此,于是北戴河的名字与伟人连在一起,成为一条不同凡响的“万岁河”,“其魅力远在水之外/其神韵远在涛之上”。

北戴河在诗人笔下成为历史的见证,她见证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巨变”,见证了“中华民族骄傲的崛起”。

诗人眼里北戴河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富有现代气息。“这是一条恒古的河流”,诗人在岸边“细听关于孔雀公主与彩贝的故事”,从中领略到北戴河那种“特有的活力”,那种活力源于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在现代文明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诗人对逝去的历史文化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怀恋,对积淀与民族因子中一些优良的传统,悠然而产生一种要将她发扬光大的愿望。

读这首诗的时候,笔者耳畔回想起小时候熟悉的一首豪迈的进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身逢盛世,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诗人真诚的为北戴河守夜,表明他对我们民族所选择的道路的充分肯定,并祝福我们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道上意气风发地一直走下去。

 

游子献给祖国母亲的歌

 

《梦中情人——写给西山红叶》是一首柔美、娴静、温存、妩媚的抒情诗,诗中那份脉脉深情,使人想起绵绵的春雨、潺潺的溪流、美丽的西山红叶、可爱的祖国……

红叶茁长于“祖国最诱人的一脉山灵”,在诗中,“祖国”、“首都北京”、“西山红叶”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诗中的“我”可以视为一个单身前来祖国的海外赤子。在漫山遍野的红彤彤的西山红叶,“我”找到了心中的真爱。对于海外游子而言,他乡可以无数个,可故乡只有一个,红叶成为“我”寄托对祖国之爱的载体。

诗中的“我”与西山红叶之间产生了心灵的碰撞,激起了感情的火花,出现了“童话般的奇迹”,这种爱,是“我”变得深沉、博大、富于人情味和爱国热情,这种爱中蕴涵着一种能净化人心灵的力量。

 

质朴、灵动、活泼、富于张力的语言

 

郑玉玺的诗歌语言颇具特色,他不用艰深的字和词,不故作高深,语言质朴、灵动、活泼、富于张力。上面谈及的三首抒情诗,杂揉了抒情、叙述、描写、议论诸多表现手法。

读着《梦中情人》,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一直迷恋你芬芳的笑容”,“每一个表情都定格在我的祝福里”。“芬芳”是气息,怎么能去修饰表情——“笑容”呢?人的“表情”又如何“定格”在无形的“祝福”里呢?又如“凭森林的耳朵和童话的花伞/去阅读傍晚的新月”,“我为你身上失眠一夜的露珠而叹”。诗人别出心裁地用“耳朵”和“花伞”,“去阅读傍晚的新月”。像这一类别出心裁的修饰方法,在郑玉玺的诗句中是很多的。作者有意打破一些语法常规,突破了句子成分中的语义限制关系。上述那些看似不合逻辑的语言现象,从字面上看显得荒唐,往深里一想,结合整首诗的意境,却显得颇有神韵,使诗的语言富有了弹性和特有的张力。

《为夏日的北戴河守夜》中的我们看到了“湿淋淋的思索……” “思索”是抽象、无形、看不见、模不着的,按理说用“湿淋淋”来形容他是不合语言常规的。然而,现代心理学和生物学的“通感说”证明,这种联想是完全可能的,他是一种感觉的挪移、转化、渗透现象,郑玉玺能纯熟地运用这种技巧,使他的语言更富于弹性的魅力。在这首诗中,我们还读到了“北戴河之风是甜的”这样的诗句,无形的风,怎么作用与人的味觉器官?看似不合语言的形式逻辑,但他真切的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思想和感情,符合生活的内在逻辑,创新并丰富了诗歌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像这一类五官感觉在诗中融会贯通的现象,在郑玉玺的抒情诗中经常出现,因而使他的诗非常耐人寻味,极具特色。

笔者在阅读郑玉玺的抒情诗时,常常被他那种奔放的激情和发自内心的深情所打动,进而产生这样一种感悟:一个人只有内心充满诚挚的爱心,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之境界;诗不可能在冷漠的心中扎根生长,只有用心去热爱生活拥有一个积极向上、活泼、富于幻想童心的人才与诗有缘。

郑玉玺是位有天赋的诗人,可惜,他太忙了,他志向高远,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写诗只是他业余爱好。我内心一直希望他能均出一点办“正事”的时间和精力(据悉,新进他又写了一些歌词,真是可喜可贺),投入诗歌创作,那样,我们的诗坛就会增添一份异彩,多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