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要闻回顾】
1、央行行长周小川周日表示,对央行目前的利率水平感到满意,但央行将继续密切关注未来的经济数据。迄今为止,央行年内已经加息5次,以抑制通胀持续上升。最近一次加息是在9月中旬,当时央行将基准利率水平由3.60%提高至3.87%。
2. 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自今年3月份以后,我国“国房景气指数”已连续7个月环比攀升。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国房景气指数”为105.74,同比上升2.34点,比9月份上升0.75点。7月至9月,“国房景气指数”分别为104、104.48和104.99。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月度形势报告显示,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分类指数为104.42,比9月份上升0.35点,同比上升2.74点。根据报告,1月至10月,我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192亿元,同比增长31.4%。住宅完成投资13726亿元,增长33.7%。其中,经济适用住房投资618亿元,增长32.2%。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北京、深圳等城市房价继续以两位数攀升。
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在新加坡表示,股指高时应防止资产泡沫,一旦泡沫破裂会危害中国经济;总理再次谈及对股市泡沫的担心,显示出管理层对于股市非理性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潜在风险的关注和担心。从三方面谈了政府在股票市场应该做的事情。政府应从宏观上推进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特别是要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造,使企业能够发展和盈利,并且能够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这是决定股市最基础的东西。还应该加强监管,“监管主要是通过经济和法律的手段,使股市能够做到公开、公正和透明”。他还说,要对股民进行风险教育和风险提示,要使股民懂得买股票可能挣,也可能赔。“这个道理可能理论上懂得,但是感情上过不去。”
4.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显示,10月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0.7%,涨幅较上月缩小0.5个百分点。报告指出,钢材、水泥价格攀升,石油、化工产品价格明显上涨,是导致10月份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主要生产资料品种中,建筑钢材价格继续上涨,螺纹钢价格接近2004年3月初的历史纪录。据对全国22个城市钢材交易市场统计,10月份,线材、螺纹钢、中厚板、冷轧薄板四种钢材综合平均价格为每吨4477元,比上月上涨3元,涨幅为0.1%;比去年同期上涨729元,涨幅为19.4%。与钢材价格相反,10月份,电解铜价格由升转降、电解铝价格继续下降。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交易中心电解铜、电解铝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65821元、18578元,比上月分别下降87元、755元,降幅分别为0.1%、3.9%;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173元和2734元,降幅分别为7.3%和12.8%。此外,水泥价格继续小幅上升。据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统计,10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42.5级、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352.69元和325.56元,比上月分别上涨4.41元和4.67元,涨幅分别为1.3%和1.5%;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13.4元和19.73元,涨幅分别为3.9%和6.5%。
5.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昨日发布最新一期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不断深入的资源价格改革和调整,通货膨胀正在由食品向非食品价格领域蔓延,PPI有追赶CPI的趋势。限制农产品、能源及原材料的出口或许可对物价上升略有缓解,但人民币不宜在短时间内大幅升值。逐步小幅加息,并收紧国内流动性仍然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报告指出,尽管10月份非食品类CPI同比增幅与9月相同为1.1%,但是环比增幅已由9月的0.25%上升至10月的0.35%,非食品价格增长的压力正在积聚,通货膨胀向非食品领域传导已经拉开序幕。由于发改委已经调整汽油和柴油价格,预计11-12月交通费用将明显上升,将带动非食品价格环比增幅继续提高。报告认为,鉴于目前我国国内物价与国际物价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如果采取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策略在短时间内拉低进口价格从而带动国内物价走低是不现实的。而限制农产品、能源及原材料的出口或许可以对物价上升略有缓解。上述报告还强调,10月货币供应量继续快速增长意味着总需求很难快速下降,小幅调高利率对于总需求的影响目前为止还不明显,但是预计利率上行的累加效果将在明年的企业财务报表和房价上显现。总体上讲,目前国内企业利润率仍保持在高位,驱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较快。报告指出,逐步小幅加息,并收紧国内流动性仍然是货币政策的最佳选择,不到万不得已人民币汇率不应该大幅调整,而小幅提高人民币升值速度并继续大力提高劳动力收入水平,提高内需,对于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情况应该是恰当的。
6. 2007年10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2007年前十个月,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交易活跃。10月份,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继续减少,发行期限结构以中短期债券为主;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足,月中受大盘新股发行影响,货币市场资金一度趋紧,市场交易持续活跃,拆借和回购交易量较上月有所减少,拆借市场加权平均利率小幅回落,回购市场加权平均利率略有上升;本月,现券交易量较上月减少,银行间市场债券指数和交易所国债指数略有下跌,国债收益率曲线进一步平坦化;10月份,上证指数冲高回落,股市日均交易量继续减少。
7.证监会于11月5日批准了中铁的A股发行申请。中铁将发行46.75亿股A股,33.26亿股H股。H股定价高于A股,H股招股价区间为每股5.03~5.78港元,A股的招股价设定为每股4~4.8元人民币,这使得中铁在A、H股的总集资额最高达55亿美元。中国中铁开启了先A后H发行模式的先河。证监会发行部一位官员表示,希望先A后H这种模式更多,甚至固定下来,而且监管层希望尽可能扩大首发上市公司在A股的流通比例。
8.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银行间人民币兑美元汇价,1美元兑7.3992元人民币,显示人民币汇价升值127点子;1欧元兑人民币则报10.9956元,100日圆兑人民币为6.8155元,1港元兑人民币为0.95128元,1英镑对人民币15.2779元。
9.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07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提出,全球金融市场的周期性风险已经显现,特别是源于利率上升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随着中国金融业日益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全球金融市场周期性逆转风险对中国影响增大。报告称,全球经济金融风险不容忽视。这主要体现在: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利率高企、国际资本流动变化以及投资者信心变化等,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波动,进而波及中国金融市场;石油等资源价格过度波动,不利于各国控制通胀和维护金融稳定,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会传递到生产和消费环节,对国内通胀产生一定压力;全球流动性过多可能带来资产价格过度波动风险,各国为紧缩流动性而采取的措施也可能给资产价格带来影响,需要关注全球流动性过多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报告还称,过去几年全球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固然有合理成分,但一些国家的资产价格开始呈现泡沫化因素,并出现了调整迹象。我国资产价格波动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和股票价格两方面。资产价格涨幅是否在正常区域内,专家学者尚没有达成共识。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需关注资产价格变化,加强投资者教育。同时,由于直接融资发展相对滞后,企业融资高度依赖银行体系,使得金融风险向银行体系集中,需要特别关注银行体系的稳健性,防范系统风险。
10.本周公开市场减弱资金回笼力度,向市场净投放资金475亿元,以缓解新股发行对市场造成的资金压力。22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发行了30亿元央行票据,并且进行了140亿元的28天正回购操作。至此,本周公开市场共回笼资金285亿元,对冲到期释放的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后,向市场净投放475亿元资金。三年和三个月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继续上涨。其中,三年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为4.47%,上升了4个基点;三个月央行票据发行收益率为3.3162%,上升了8个基点。当天,公开市场再度对28天回购进行了正回购操作,收益率为3.6%,与上周持平。
11.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22日宣布,上证180金融股指数将于12月10日正式发布,以反映上证180指数中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金融股走势,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标的指数。这一指数基日与上证180指数相同,为2002年6月28日,基点1000点,指数代码为000018,指数简称为180金融。根据已公布的指数方案,上证180金融股指数的样本股由上证180指数中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等行业的股票组成。目前,上证180金融股指数有12只成份股,其中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9只银行股,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2只保险股以及中信证券。12只成份股总市值69602亿元,占沪市总市值的28.11%,流通市值11435亿元,占沪市流通市值的21.44%。上证180金融股指数编制的特点在于设置了个股15%的权重限制,具体实施中通过使用权重上限因子,以使个股权重不超过或不长期超过15%,从而降低个股对指数的影响。据上证所有关负责人介绍,推出上证180金融股指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映上海证券市场主要金融股的走势。这位负责人表示,随着2006年下半年大中型金融企业上市速度的加快,金融股已经成为整个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板块,其走势对市场的影响也日益突出,上证180金融股指数的推出将使得投资者能够更清楚直观地了解金融股综合运行特征,从而在投资分析与投资决策中拥有更多的参考指标。截至2007年11月22日,上证180金融股指数收盘6292点,较基日上涨了529.2%。
12.为配合明年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细则(《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将于年内出台。从16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诺本国际税务论坛上获悉,为保证新旧企业所得税法的平稳过渡,国家税务总局还将出台一系列过渡政策,包括六个优惠产业目录。
【本周市场走势回顾】
11月19日,“权”倾沪市的中国石油在市场关注的目光中计入指数。令人失望的是,迫于巨大的估值压力,中国石油不仅没能担负起重整A股的重任,反而低开低走,全周累计下跌11.05%。受中国石油拖累,权重板块相继展开补跌,拖累上证综指徘徊不前,并最终于22日在外围市场的风声鹤唳中跌破5000点整数关口。最终,上证综指与深证成指则分别下跌5.34%和3.05%,完全吞没了9月份的上涨。在市场下跌过程中,能够连续走强的品种并不是很多,只有电力设备板块、煤炭板块以及物流板块等少数几个板块个股较为抗跌。市场的做多动能明显较弱,与之呼应的是整体交投气氛的低迷。本周五,沪市成交额只有510亿元,为今年以来最低。同时,3280亿元的周成交额也创下了1月12日以来的新低。此外,投资者的入市热情也一路下降。数据显示,11月22日的沪深两市新开A股账户数又减少1万余户,为11.88万户。根据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22日收盘,在1399家可比A股公司中,已共有1019家A股股票收盘价格跌破对应股票5月29日收盘价,占1399家可比A股公司数量约72.8%的比例,仅有380家A股最新收盘价格在对应股票的5月29日收盘价格之上。
【下周市场走势展望】
6124高点至今的调整,是针对9月上旬5025点由基金启动的蓝筹股行情的总修正,以暴涨来演绎的,那么之后的调整,也以暴跌的方式展开。本轮下跌的性质仍然是牛市中的调整,而非趋势性反转,并主要体现为投资风格的转换,其间必然伴随市场的剧烈波动。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指数下跌幅度约20%,一线大市值股票的跌幅普遍达到30%,市场结构性的反差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修正。从估值水平看,5月29日收盘时,全部A股、上证50、沪深300、银行板块的最新整体PE值分别为40.0倍、32.0倍、35.4倍、31.9倍;截至11.23日收盘,全部A股、上证50、沪深300、银行板块的最新整体PE值分别为35倍、31倍、33倍、27倍,显示当前市场平均PE估值水平较5·30相比低了近20%,。这表明,虽然目前上证综指点位仍高达5000点,但实际上目前市场估值水平已明显低于5·30期间股指处在4300点一带时的估值水平。超过七成股票当前价格已在对应股票5·30收盘价格下方运行,从一个侧面表明目前市场调整行情已较充分,市场做空动能或已进行了较充分地释放。市场估值水平已回到40倍PE以下,考虑盈利增长2008年将下降至30倍,牛市的氛围和业绩增长足以支持这一估值水平。
上证指数的成交额已从10月份的日均1300亿萎缩至目前600亿的水平,低成交和低换手率往往预示着市场波动率的下降,在目前的估值和成交水平下,除非市场面临很严重的流动性崩溃,连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很小。
我们判断市场已获得足够的转换空间,持续下跌已接近尾声,但受市场情绪因素,不排除惯性下跌的可能性,调整将持续到月底。
【投资策略】
反弹随时可能出现。但由于系统风险的原因,操作难度会很大,在品种选择上要跟踪盘中的即时变化,对提前放量反弹的强势个股可重点关注。底部确认是一个复杂过程,对构筑底部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二是底部的构成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指数点位。因为各种因素叠加作用加上行情走势的复杂性,可能会有两次或三次探底过程,它可能是若干底部点位连接而成的区间。作为A股市场第一权重股的中国石油尚未成功止跌走稳,其短期负面影响仍不可小视,防御性的操作策略仍可作为大盘弱势时的首选策略。
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关注中国石油的表现,目前市场缺乏比较好的行业投资机会,主流板块的出现需要进一步演绎,当中国石油成功止跌走稳后,再行操作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