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电话,好形式还要有好把式


        “满意。”“不满意。”平度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显祥听着电话里传来的不同回答,时而微笑、时而蹙眉。11月16日晚7时30分,青岛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气氛严肃。青岛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小组2007年度对平度市的电话民意调查正在进行。(2007年11月2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大众日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青岛民意电话通过一个小小的电话线来落实十七大精神,将考核党委政府绩效的话语权交给了群众,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监督权、参与权、选择权。正如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表示的,“打电话问民意是个好形式,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我们的各项工作。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一个电话就能知道;各级党委、政府干得怎么样,老百姓也是有什么说什么,客观又真实。”“有利于增强各级干部的群众意识、责任意识,改变了一些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群众负责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同时,这一“民考官”的新思路也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参与意识和关注程度。”

        打电话问民意,虽不能说是青岛市的首创,但是它的确拓宽了群众与政府的联系渠道,表达了党委政府对群众的关爱,也是党委政府问计于民、取信于民的一个善举。我们在为这一形式叫好鼓掌的同时,更希望青岛市在总结经验并准备向全国推广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真打实练的好把式,使民意电话真正成为一棵常青树、一面荣辱镜。

        应该说,近些年来,随着各地阳光政府、诚信政府、效能政府、责任政府等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等民主公开制度的推行,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充分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已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共识。各地也曾创新过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但是有些形式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执行的力度和长效的机制,而慢慢成了“中看不中用”的镜中花、水中月。

        民意电话打给谁,由谁来听,必须有人来监督。在对象的选择上,要随机,不能人为地指定,要坚持普遍性和代表性相结合。接听电话的时候,最好要有人大、政协、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不同部门的人在场旁听,并认真做好记录,避免各种弄虚作假和不负责任情况的发生。

        打电话无非是为了征求群众对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评价。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既要问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还要尽量问一些群众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而且语气要委婉,要想方设法让群众敢说、想说,说出真心话、心里话,使搜集上来的情况真实可信。题型上,既要有简单的“是”和“不是”式的问题,也要有能够透视本质、挖掘深意的问题。

        打电话问民意,最终必须将搜集整理的结果运用起来。如果仅仅是了解一下情况,发现了问题也不去整改,不和干部的绩效考核、升迁降职挂起钩来,那也是没有什么约束力的,时间久了,老百姓也就没有了参与和回答的热情了。要让每一名干部觉得,为人民服务,替百姓干活,干好干坏是群众说了算,而不是哪个领导或自己说了算。只有这样,才能对干部有所触动。民意电话,表面上问的是具体的事,实际上反映的是干部的素质和作风,要让电话真正成为评判和使用干部的重要考量工具,纳入干部绩效考核范畴。

        凡事贵在坚持。古语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共产党,作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无论是在政府决策还是在使用干部问题上,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多看看群众的感受,才能作出为群众所称道的决策来,选出为群众所欢迎的干部来,也才能更好地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

        民意电话,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离开民意、违背民意那是万万不能的。



新闻链接:

        青岛民意电话抽测区市党委政府绩效 书记市长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