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金融 勇“网”直前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兴起,一种全新概念的网上金融应运而生,它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方式,使全球金融业务日新月异,呈现勃勃生机。业内人士甚至认为,网上金融业务的出现,将传统金融业务与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相链接,对金融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使金融业的发展跟上知识经济时代步伐,而且让消费者感受到崭新的与时代脉搏同步的服务理念。

  竞争:“网”事不断

  入世在即,面对兵临城下的外资金融机构以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国内金融机构忧患在前。他们意识到,必须尽快借助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或公共互联网络等传输媒介,全力推进网上金融业务,以期在国内金融市场全部开放之前,充分利用传统金融业务资源丰富等优势,铸造一把全新的竞争利刃,抢占有利的网上市场地位。

  因此,继招商银行在全国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之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平安保险公司、银河证券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也先后推出了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证券等网上金融业务。最近,中国工商银行又在全国31个城市开通网上银行服务,正式推出适用于法人机构的对公业务系统,并推出适用于个人客户的支付系统。种种迹象表明,网上金融已开始在我国初现端倪。

  与金融机构传统的经营方式相比,网上金融业务突破了时空限制,使金融机构的营业柜台在理论上得以无限延伸,并具有成本低廉、过程安全、操作方便、时间缩短等突出特点。在国内,早期的网上金融业务名不符实,十分单纯,如网上银行仅仅是为电子商务提供在线支付而已。如今,包括查询、支付、汇款、外汇买卖、证券交易、投保等在内的传统业务几乎都被移植到了网上,其业务品种涵盖了个人金融和公司金融两大领域,网上金融业务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商机。

  寻求:“网”结同心

  由于受到现有网民结构单一、网络运行设施落后、法律规范欠缺、公民信用系统和电子商务身份认证系统缺失等一系列条件的制约,网上金融在国内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尚有差距。在未来所具有的地域分布和营业网点普及等优势逐渐弱化的重大挑战面前,只有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望在激烈的网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一,夯实基础练内功。国内金融业不仅要通过创新服务方式为金融业本身带来竞争力的提升,还要通过适当的金融支持,促使金融、电信等部门联手进行网络技术改造,抓紧改变目前宽带等电信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提高网络运行速度,满足客户对网上金融及网上交易的硬件要求。同时,通过大力宣传参与互联网经济及网上金融与网上交易的利弊,佐之以大幅降低上网费用等激励措施,提高大众上网及参与网上金融和网上交易的积极性。此外,针对当前个人信用体系欠缺制约网上金融发展的现状,通过大力培育整个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电子商务身份认证体系,以利于网上金融及网上交易的规范发展。前不久,上海个人资信征询系统的建成及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挂牌运作就是在此方面很好的探索。

  其二,加强合作求发展。时下,国内各金融机构纷纷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在网上推出介绍材料、业务咨询、经济分析、服务举措等服务内容,以吸引大批潜在客户前来交易。但是,纵观国内各大金融网站,大多重建设、轻服务,却又备受自身条件限制,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对此,国内各金融机构之间、国内金融机构与电子商务公司之间、国内金融机构与国外金融机构之间是否应树立合作意识,加大合作力度,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谋发展。

  可喜的是,国内金融机构已开始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已有所动作。前不久,成功推出创世之约投资连结个人终身寿险的新华人寿与财智网紧密合作,在网上重点推介并销售这一热门产品,引起了保险界和网络界的极大关注;太平洋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则与朗络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开通了网上保险销售专业网站“网险”,在线销售其23个产险险种和5个寿险险种,吸引了众多网民的注意;而深圳发展银行也采用国际著名专业公司生产的安全性产品和解决方案,于近日推出了经国内权威认证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认证的安全系数高、功能齐全的网上银行发展网,用于办理除现金存取之外的各种传统业务,尤其可以实现真正的第三方转账,具有申请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引起了广大客户极大的兴趣,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一篇旧作,原刊于〈〈金融时报〉〉2001年1月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