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为何踏着风险做空?


  近期,利空政策较之“5·30”更为密集(如加息、证监会主席发表长篇风险教育讲话、各报同时发表中宣布编写的“注意股市投资热”的宣讲材料、国企要向政府上交利润、股指期货推出日近,特别国债超量发行、QDII完成筹资500亿、发布规范重组的六个文件、12部委结合抓监管等),静态市盈率较之“5·30”时更高,大盘股扩容的加速更是急如星火,抽资力度前所未有(如建行9月17日发行,9月25日上市;神华9月25日发行,10月9日上市;中石油9月24日上会,10月8日发行)。但是,自10月17日至今的几天中,股指连绵大幅杀跌已成常态,市场还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即无论是基金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在满仓讲风险,一方面讲指数还要创新高,但另一方面却称自己手中的股票都不停得抛售,这是何故?

  我的结论是:大扩容不能阻挡牛市步伐!!

  很多人恐惧H股和红筹股回归对大盘的冲击,其实,熊市扩容才是风声鹤唳、雪上加霜,而牛市扩容则是春风杨柳、火上烧油,从来不能成为牛市的杀手。记得1996年512—1258点、1997年2月—5月855—1510点、2000年1341—2245点三轮大牛市中,尽管扩容都加速,但是上涨也同样加速。只不过在某段时间过度扩容会强制股市做波段调整或涨速趋缓而已。一旦扩容放缓,牛市便会加速。

  扩容看起来是坏事,其实也是好事。人们是否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9月25日和10月9日建行、神华上市,乃至10月的中石油上市后,它们将与工行、中行、中石化、平保、人寿一起,成为中国股市的“定海神针”。届时,只要这八只大盘股价格稳定,哪怕其他股涨跌幅再大,指数也涨不动、跌不动,就象当今美国股市老是在13000多点原地踏步那样。哪怕是做股指期货,也没有多少的机会。而这种情况,最有利于投资者对注资、重组、整体上市概念股进行中长期做多,最有利于个股行情的火爆,并可避免因股指上涨过快而引发管理层的干预。这也是近期市场明知估值偏高却提前预演“轻指数重个股”行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应该看到,9月中旬以来超力度的政策调控和供求调控,都是为了“十七大”期间不出现暴跌,因为从1992年“十三大”开始的历次党代会,都是开几天,股市跌几天。现在,“十七大”已经结束了,管理层供求调控的计划均已和盘托出,采用“5·30”行政手段调控的机会已经没有了。若股指就在5300—5400点一线缩量盘整,则可坚决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