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蜂蜜“名堂”五花八门


  假蜂蜜“名堂”五花八门

  南宁蜂业协会转发中国蜂业协会《征求意见稿》,提醒市民理性选购蜂蜜

  本报记者   蒙志献

  市面上出售的“蜂蜜膏、蜂蜜浆、洋槐蜂蜜膏、纯正蜂蜜膏、蜂蜜汁”等这些蜂蜜,你以后最好不要轻易购买了,以免买到假蜂蜜。昨日,南宁市蜂业协会向全区所有会员、蜜蜂养殖户、蜂产品加工单位转发了中国蜂产品协会《关于全国蜂蜜制品市场混乱亟待出台政策法规予以规范的请求(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稿》),要求大家就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假蜂蜜、蜂蜜命名混乱等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提醒消费者不要上当受骗。

  协会:《意见稿》提醒市民理性消费

  当天,南宁蜂业协会会长杨传全说,目前在广西和南宁的蜂蜜产品市场中仍然出现混乱的情况,如有些企业以“蜂蜜膏”或“蜂蜜浆”为名在蜂蜜中大量加入果葡糖浆、麦芽糖浆和蔗糖、葡萄糖等糖类物质,蜂蜜的含量有的甚至只有5%—10%,使蜂蜜掺假合法化。有的企业在“蜂蜜膏”前冠以“洋槐”、“枣花”等单花种名称,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误以为“洋槐蜂蜜膏”是比“洋槐蜂蜜”还好、浓度还高的“洋槐蜂蜜”。

  由于这类“蜂蜜制品”成本低、利润大,一瓶售价大概7到8元,对生产者和商场超市有很大的诱惑,加之这类“蜂蜜制品”在市场的零售价格比蜂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对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也有很大的诱惑力,冲击排挤了真蜂蜜的市场,直接影响了蜂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蜂农和蜂产品守法经营企业的正当利益。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国家在2006年时曾同意用‘调制(配)(蜂)蜜膏、蜜浆、蜜液、蜜剂’等作为蜂蜜制品的名称。”杨传全说,当时国家出台有关规定的本意是为了保护“蜂蜜制品”的正当生产,以促其健康发展。但一些蜂蜜造假企业,却偷换概念以“蜂蜜制品”为名,继续大搞蜂蜜造假和蜂蜜掺假活动,导致目前市场上仍出现以这些名字命名的掺假蜂蜜。

  市场:蜂产品五花八门真假难辨

  昨日下午,记者在一家超市(华联超市)内看到,某外来企业生产的蜂蜜制品,其并不在商品标签上标明其真实属性,而是冠以“蜜浆”这一似是而非的产品名称。在选购蜂蜜的李成辉说,听说凡是添加了其他物质的蜂蜜都不算是合格产品,可从产品的包装说明上根本

  记者还注意到,有些蜂蜜名称还在“蜂蜜膏”或“蜂蜜浆”前边加上一个“纯”或“纯正”二字,把本来就不是纯蜂蜜的产品,暗示成“纯蜂蜜”的含义。

  对此,杨传全会长说,由于“蜂蜜膏”“蜂蜜浆”等产品在名称上“蜂蜜”的字眼比较明显,消费者极容易把它看成是蜂蜜产品,而有些厂家则利用在“蜂蜜制品”的相关文件中,没有对加入果葡糖浆等代糖类物质有禁止性规定,大量生产以果葡糖浆为主,以蜂蜜为辅的所谓“蜂蜜制品”,再冠以前面所列的商品名称,这是一种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据了解,中国蜂产品协会在这份《意见稿》中,已向国家质监总局明确提出“禁止在‘蜂蜜制品’中添加果葡糖浆、蔗糖和麦芽糖等糖类物质”,不得以在蜜源花种和蜜源植物作为“蜂蜜制品”的产品名称的组成部分,以免引起消费者的误解或理解上的错误(如洋槐蜂蜜膏、枣云英蜂蜜汁等)。

  提醒:购买蜂蜜时最好仔细“验身”

  在此,杨传全提醒消费者,要买到货真价实的蜂蜜,最好到信誉好的大商场或品牌专卖店选购大品牌的蜂蜜。在购买蜂蜜时,最好不要再购买那些类似“蜂蜜膏、蜂蜜浆、洋槐蜂蜜膏、纯正蜂蜜膏、蜂蜜汁”等命名的蜂蜜。同时要注意看色泽,真正要注意看蜂蜜的色泽,蜂蜜透光性强,颜色均匀一致,而劣质蜂蜜混浊而有杂质。还要看标签,凡配料表中写有除蜂蜜以外其他成分的都不是纯蜂蜜。

  此外,真蜂蜜有一定浊色,结晶后一般不易再次融化;而不纯的蜂蜜一般不结晶,结晶后易融化。而且真蜂蜜在色泽上不如假蜂蜜顺眼,消费者容易被卖相好的假蜂蜜“迷惑”。闻气味:不纯的蜂蜜闻起来会有水果糖或人工香精味,掺有香料的蜂蜜有异常香味,纯蜂蜜气味天然,有淡淡的花香。

  同时,要看蜂蜜的外包装,生产日期在2006年3月1日后的蜂蜜,其包装标签上会标明“GB18796-2005”。按《蜂蜜》新标准规定,蜂蜜产品还应标识等级是属“一级品”或“二级品”,一级是按照国际标准制定,二级是未达到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