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梗死"一个应该被人们重视的危险信号


你知道ECS吗
 

 

    2000年10月24日,一对新婚夫妇结束了3周的旅游,乘飞机从澳大利亚回伦敦。刚下飞机,28岁的新娘突然胸痛、气短,未来得及上医院就气绝身亡。此前11天一销售助理乘坐经济舱飞行20小时后,在伦敦希思罗机场下飞机几分钟后也突然死亡。他们均被诊断为“经济舱综合症”。李阿姨近日要去美国看望女儿,曾从报纸上看到过这些消息,感到很困惑。以前她也听人说过有的人上飞机前好好的,一下飞机就突然不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办法预防吗?
    所谓“经济舱综合症ECS”,又叫“机舱内血栓形成症”,是指因为长时间乘坐飞机,坐在狭窄的空间内不能活动,双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慢,血液凝固,形成血栓。下飞机后一活动,血栓脱落,随血液回流到心脏又到达肺动脉,堵住肺动脉,使肺动脉缺血缺氧,引起胸痛、气短、咯血,严重时猝死,医学上称为“肺栓囊”。其根本原因是久坐不活动,尤其双腿不活动,所以现在广义上的ECS还应包括长时间乘车(火车、汽车、马车等)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道理是一样的。
    其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发现静脉血液淤滞引起下肢深静脉栓可形成肺栓塞现象。当时在英国伦敦,为了躲避空袭,许多人长时间静坐在地下隐蔽所里,空袭结束出来后经常有人发生猝死。此后又现在投弹手因长时间在飞机上静坐发生肺栓塞而死亡。有趣的是,人们发现,如能卧位休息,肺栓塞发生率会明显下降。已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1965年发生过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974年,他乘飞机对欧洲、中东和苏联进行访问,长时间的空中旅行,他的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虽在旅途中及时进行了抗凝治疗,但在1974年8月还是发生了肺栓塞。
    人体长时间保持坐位不活动之所以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是因为一方面此时血液流速及血流早明显减少,同时,高空相对低压、低氧、低*会进一步促进备注淤滞;另外,有些人在旅行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睡眠状态,使静脉血液更为缓慢,所有这些因素都会促进血液凝固。任何人都有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但在一般情况下,血栓形成后可以自行溶解。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会发生经济舱综合症呢?其实大多数发生经济舱综合症的人旅行前即存在危险因素,如以前有过腿部血管疾病史,近期有过手术或创伤史,或患有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高胆固醇血症以及怀孕和肥胖(加重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等。以上情况使机体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另外,旅途中吸烟也可此起缺氧及血黏稠度增高;摄入过多酒精或咖啡因饮料可使胃肠道扩张,也影响下肢静脉血液阻流。
    李阿姨现在正在服用雌激素,那么她是不是也会患经济舱综合症呢?其实对绝大数人而言,只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发生ECS。首先,发生ECS的关键因素是长时间在狭窄空间内静坐不动。所以在长途旅行时,不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在火车、汽车或马车内,应经常做腿部及全身活动,如有可能,应每隔1小时起来走动一下。些外,衣着及鞋袜要宽松,身心放松,不吸烟,多饮水,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及碳酸饮料。对于需长途旅行但存在危险因素者,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者,旅行前应去医院向医生咨询是否适合旅行,除对存在的慢性疾病进行病因治疗外,可在旅行中穿上松紧适度的医用弹力袜。以高危人群,还可口服抗凝剂或低分子肝素,预防ECS的发生,此时应避免活动,以免栓子脱落栓塞肺动脉,发生肺栓塞,并尽快就医,以免发生更严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