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应该进入到每一个百姓家庭
李华新
6次参加党代会的韩培信代表 曾经是江苏省的主要领导,现在是代表中年龄最大的代表。他对小康社会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全面小康要落实到每一户,因为平均数往往不能完整反映基层面貌”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韩培信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仅仅以县为单位检测达到小康的水平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大多数”,应一直到每一个家庭,实现“全民小康”。因为即使是一些比较富裕的县、市,也还可能存在贫困乡、贫困村,更不用说贫困户。“往往是一个地方只要有一个百万元户,就顶得上几百个贫困户;一个县若有几个大企业、好企业,一个乡有几个富裕村,一个村有几个富裕户,这个县、乡、村的平均值就上去了。实际上,有些乡、村还差得很远,一些家庭还很贫困。”
这也是关于中国的事情是这个地盘太大,什么事情只要是乘上13亿人口,那就是了不得的大事了,而再在大的事情被13亿一分散,那就是会稀释到很小的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了。可是小康社会的建立,那可一用这样的方式一处理,那么其中的水分也不得了。这是本次党代会一个十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对于民生话题的阐述,十分的实在到位,也是对于惠民政策,让百姓共享改革的成果的一次新的表达。
这是缩小贫富差距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路,因为用平均数来看待小康社会的实现,会掩盖其中的一些被忽视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对达到全面小康的指标进行量化及分解细化。现在省、市、县一般所报数据都是平均数。平均数可以看出这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升降趋势,但往往会掩盖薄弱、困难甚至‘后进’的一面,还不能说完整地反映基层面貌,不能满足于‘平均小康’。
也许这样的一个指标是真正具有挑战性的,因为一个平均会让不少的低收入群体被平均掉,而且及时是达到了平均的小康水平,也是难以保证没有低收入群体的。因此将其用具体到每个家庭的全面小康来进行解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目标一具体,要向真正实现其中的付出将会是很大的,也不会轻松就能实现。可是不这样这样做,改革开放的成果,就不能真做让百姓共享。就不能真正实现惠民。
十七大报告郑重宣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是需要用新的思路来完成的,那种追求做表面文章,用数字来搪塞领导上级的做法,也是和全年建设小康社会所不相容的。因为百姓的生活实实在在,人们的生活是最实实在在的一个尺度。因此,领导者不能用高高在上的方式来解决困难,而是要真正把为低收入群体、为贫困百姓解决世纪问题作为执政的第一要务。不然,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自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可是也不能因为不少一朝一夕的事情,就先追求自己的政绩然后是百姓的疾苦,所以说,在我们为前景陶醉的时候,当下的问题的解决才是最为紧要的。
小康社会需要全面实现,实现它,的确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全体国民的努力和奋斗。对于这一点需要有足够的准备,需要用昂扬的新的时代精神来贯穿始终。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