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只小狗不吃桔子,怎么办?
我让狗吃掉了桔子,因为我多年研究利益论。
甜甜是一只普通的宠物狗,她的主人是我的朋友。一天,我试着给甜甜一瓣桔子,她很快就咽下去了,我发现狗也吃桔子。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我又给甜甜一瓣桔子,我以为她会像过去一样很高兴的吃掉,但她这次只是嗅了嗅,然后不理不睬转身而去,这让我很失望。
她前几天吃桔子,为什么今天不吃桔子了呢?到了下午,那瓣桔子还在原来的地方,甜甜对它依然视而不见。我很喜欢吃桔子,看到甜甜浪费的那瓣桔子我感到很可惜,有什么办法让狗吃掉桔子呢?
每当我遇到困难和困惑的时候,我就会想一想我创立的利益论。我想:能否利用利益论让狗把桔子吃掉呢?
为了不浪费桔子,更是为了检验我的利益论是否灵验,我决定用利益论原理让狗把桔子吃掉。
我把桔子重新拣起来,把它放到狗的嘴边,狗无动于衷,十分漠然。于是,我把桔子放在它面前的地板上。我跟狗对视了一会儿,然后伸脚做出夺食的样子,狗立刻警觉起来,它护食的本性受到了明显的刺激。当我的脚接近桔子时,狗就会猛扑向我的脚,好象要咬我的脚似的。当我收回脚,狗就会本能的嗅一嗅桔子,似乎想吃下去,但它最后还是放弃了。我接着又伸出脚做出抢食的样子,狗又扑了过来。当我收回脚,狗又嗅一嗅了桔子,添了两下后,还是不吃。我用脚继续挑衅狗,加强了攻击(伸脚)的频率,几番刺激之后,我停止了伸脚,静静观察,狗似乎知道我不停地攻击是为了夺食,它已经没有耐心再保护自己的食物了,它似乎明白只有把桔子吃掉才会使争夺停止,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食物的安全。狗犹疑片刻后,把桔子全部咽进了肚里。
此刻,我的脸上露出了胜利者地笑容。我高兴地对朋友说:我的利益论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物与物之间价值的大小差别,叫利差。利差是物与物之间比较的结果。有比较才有价值的大小差别,有价值的大小差别才能分辨出什么是最大利益。如果一个物的价值大于另一个物的价值,那么在这两个物之间价值最大的物就是最大利益。占有最大利益永远是人的第一选择。因此,有利差必然有占有,这就是利差定律。没有利差就没有最大利益,没有最大利益就没有占有。
需要决定价值。需要是变化的,物的价值随着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由于需要的变化,低价值的物会变成高价值的物,高价值的物也会变成低价值的物。物的价值变化导致物与物之间利差的变化。当利差发生了变化,占有者的选择也会发生变化。但无论选择怎样变化,占有者选择的永远是价值最大的物。价值最大的物即最大利益。
其实,狗跟人也一样。
当我第二次给狗喂桔子时,狗不吃桔子,表明桔子不是它此时想占有的最大的利益。于是,我通过抢食刺激狗的护食本能,使狗的食物处于不安全的状态,这样新的利差形成了:过去不吃——食物也是安全的,现在不吃——食物就会失去。有了这样的利差,狗认识到吃桔子比不吃桔子好。我利用利益论的利差定律,人为的制造利差,使桔子从低价值上升为高价值,原本不重要的东西变得重要了,直至成为狗必须占有的最大利益。
有利差就必然有占有——这一利差定律使狗吃掉了桔子。
利差定律也同样可以用来解释腐败现象。为什么会存在腐败?因为没有监督。没有监督,违法占有的利益就会大于合法占有的利益,这样的利差必然导致违法占有,即腐败。如果实行严格地监督,合法占有的利益就会大于违法占有的利益,这样的利差必然使人们选择合法占有利益,即保持廉洁。
有利差就必然有占有。有什么样的利差,就会有什么样的占有。
作者:王大豪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