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卷首语]
日前,在汽车界,爆出一条“经销商‘炒’厂家鱿鱼”的新闻——这多少有些让人吃惊!因为,在而今眼目下的中国,似乎厂家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格局一直是显而易见的……
——12月9日,某山西汽车经销商正式宣布:与厂家解除合约,并要求厂家承担违约责任……
对于“经销商‘炒’厂家鱿鱼”的新闻有着不同的解读版本。我们姑且不管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在现阶段,不管是厂家还是经销商都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残酷的压力,特别是经销商直接面对市场,某种程度上更是较为被动承受着其产品本身以及厂家所带来的压力!
自99年国内建第一家4S展厅开始,展厅规模一个比一个豪华,甚至到了奢侈的地步。据说建一个普通的4S店要投资1000万到2000万元,大一点的需要3000万或4000万元以上。仅比较一下香港、台湾等地,则难见如此奢华的展厅!
目前国内消费者一直都在抱怨4S展厅的消费太高,而直接面对客户的汽车经销商则成为客户抱怨的直接对象。例如:某高档品牌一次性常规保养就高达数千元。然而经销商则是有苦难言,因为绝大部分的利润被厂家攫取了,经销商只能得到很少一部分。据了解,某高档品牌一块售价1000多挡风玻璃,实际生产厂家的采购成本只有400-500元,而配件预留给经销商仅仅10-20%的利润,这还是在完成厂家任务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的。
除了配件,厂家的压货行为更是让经销商苦不堪言,每年年底厂家和经销商之间都会签定商务计划,但是市场是很难预测的,每当第二年年底汽车销量存在问题的时候,经销商则成为厂家的“消费者”。
面对种种压力,经销商一般只能选择承受,毕竟投资数千万投资一座新展厅要想短期内收回成本是很困难的,而如果与厂家对立则是自找难堪,轻易撤出汽车行业那损失更大。经销商在与厂家的博弈过程中,经销商的话语权自是弱势。
本来,在汽车行业,厂家和经销商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磕磕碰碰在所难免,然而两者之间的矛盾发展会到如此激烈程度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有评论说:厂家和经销商的关系是鱼与水之间的关系,不过厂家是水,经销商是鱼,鱼离开水会死,水离开鱼却不见得是死水。
然而——“经销商‘炒’厂家鱿鱼”事件——却使我看到了事物似乎有了新的变化:之前一直为厂家主导经销商的格局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已由鱼与水的关系开始朝着齿与唇的更为相依的关系演变!譬如,目前已循如轨道的4S店规模化大集团不断涌现——旗下拥有数家甚至十几二十不同品牌4S店已非罕见,于是乎,话语权的份量自是加重,当然,也由是——中国汽车经销商主动权亦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