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民航部宣称从该日起,将按照新的标准收取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即每位旅客较此前少收10元或20元。
然而,民航所谓的燃油附加费到底是降了还是实际上涨了?
聪明的民航,早就知道燃油费即将下调,于是在燃油费降价之前已经先把燃油价涨上去了,而且涨幅明显大于后来的降幅。原本到上海等地的燃油费是60元整,民航在降价之前已然把价格调至为100元,加上机场建设费,总共附加150元。虽说现在名义上21号后燃油费降了20,但实事上是涨了20。原来60,它先涨到100,然后再降20,最终价格是80元,实事上是涨了20元。这就是民航所谓的降价??
另外,20日之前购买21日及以后机票的旅客,航空公司不再退回多收的部分燃油附加费,理由是《通知》里没有关于退费的规定。既然早有规定21号后燃油费下调,为什么提前售出的21号以后的票还是收的150元的附加费?是欺骗不知情的消费者,还是想在正式规定出来之前抓紧时间宰旅客一把?
话说回来,几十块钱的涨降对消费者来说确实影响不大,但是对消费者的心理来说远不是几十块钱的问题,感受到的是民航有意的欺骗和戏弄,把消费者的善良当作无知来耍弄。本来所谓的燃油附加费、机场建设费该不该收还是个问题呢。燃油费难道不是应该包含在了机票价格内了吗?为何还要来个附加费?难道我们坐汽车、坐火车还要来个汽油、煤炭附加费不成?那些不原应都包含在了汽车票和火车票价之内了吗?不然这些车票是干什么用的?同样的道理,机票里所谓的“燃油附加费”收的就不合理,大有欺世之举!既然已经卖了机票,还多燃油、机场建设两举。难保有重复收费之嫌!
其实,没有这两项额外费用,也就不用调不调燃油费那么麻烦了。往往虚伪的做法比“真小人”,还让人感觉无耻。名义上燃油费降了,实事上调更高了;明明已经卖给消费者机票了,还搞出两项附加费用来……
之前,春秋航空曾经因为抛出“白菜”价格的机票而被告上了法庭索赔15万。实事的发展究竟如何了,不知道;实事究竟是如何我也不知道。是其他航空公司的联手打压也好,是春秋航空的自我炒作也罢,我却很佩服春秋这个敢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如果能多一点像春秋航空这样的白菜价格的机票,不光是刺激了民航消费,对缓减春运还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呢。实事上,民工不用说了,现今就是上班族过年回家还是买火车票的占绝大多数,如果一般的工薪阶层都能坐的起飞机了,哪还有那么多人还去挤火车啊?白领都去乘飞机,把火车都腾出来给学生和蓝领,春运难关自然就轻松应对了。机位空放着,还不如贡献给“春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