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搬家的幌子,扎实的“隐匿”了些日子,不过一打开邮箱发现其实
其实,岁末年初,大家盘点展望,本无可厚非,对于希望预知新年之后房价走势,相机实现“家梦想”的人来说,那份心情也足以让人动容。只是天宇实在没办法参与这类似押宝的游戏——“涨”、“跌”,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时点的价格相对于前一个时点价格的比较——现在的房市犹如股市(中国股市),房价就像股价,一个时点的涨跌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思量再三,倒是有几个论断可以供大家参考。
论断一:07年房价基本上不会跌。
如果07房价跌了,为什么会跌?或许有人会坚定的回答:“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起到了作用。”
不过,这正是天宇持悲观看法的基本原因,因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者们似乎还没有找到房价飙升的根本原因,因此不大可能真正制定出具有实质意义的调控政策,而现在已经实施的内容充其量只是房市各位投资或是投机者可以借助来进行调整仓位、换筹洗盘的“利空消息”而已。
人口问题、收入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城市魅力差异有大无小。2008有北京的奥运会、2010有上海的世博会,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两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体现在硬件上的差异也决定了软件上的差异正在不断拉大,试问从投资环境、就业机会、人文关怀、生活品质各个角度考察人口更倾向于那个城市?是北京、上海还是兰州、西宁?说到底,房价高启就是两个基本因素,人口和收入水平,这些问题天宇在以往的文章里已经多次提到了。
所以,如果不重视人口问题和收入问题,不能有效分散投资和富人,房价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解决,换个角度说,还可以得到一个推论:只要还是建设部在主要调控房价,房价就一定继续混乱下去,因为很多事就不是建设部能管得了的!
论断二,北京、上海的房价微跌比微涨更可怕。
如果,北京、上海的房价跌了,但是其它二线,甚至三线城市的房价不断上涨,那么北京和上海的房价只是阶段调整,调整之后必然继续飙升。
道理很简单,一只股票飙升了一段时间之后,总要进行一些调整。一方面是因为拉升的速度太快,跟风的或是无力、或是担心也就缺乏了战斗热情;另一方面,拉台的庄家也要面对一个问题,究竟可以拉台到一个什么样的价位?否则价格再高,留在自己手里只是帐面收益罢了。所以,此时向下回调可以获利观望,仔细思量一下是换筹还是找个更有诱惑力的理由。毕竟,把北京的房价从10000拉到12000远不如把兰州的2000拉到4000更容易挣钱。如果一旦,一不小心兰州的房价被拉到6000、8000时,好了,北京房价不飙升到20000简直就是没有天理了。
天宇很早就指出过其中的逻辑,先是城市魅力造成人口流动,进而造成部分地区供不应求、炒作横生,接着标志城市导致房产品价值判断疲劳,引发其它城市恶意垄断,最后恶意垄断回流到标志城市继续恶炒房价,最终可能引发崩盘。所以,只要有城市在继续涨,这波行情就不算真正结束,至于以北京、上海房价“回落”为政绩的官员、学者嘛,呵呵,不知该说他们“糊涂”还是“聪明”。
论断三:07年房价“跌”了也不一定是跌了。
或许,有很多朋友看不太懂这个题目,呵呵,不是打错了,只是这个问题比较“深奥”,据个例子说,就比较容易懂了。
话说有两台电视,一台34寸背投,售价10000元,一台12寸黑白,售价500元。好了,经过“缜密”的计算,电视的市场平均价是(10000+500)÷2=50250元。过了几天,变成三台电视了,三台都是12寸黑白的,售价3000元,再经过“缜密”计算,哈哈,电视机降价了,市场平均价仅为(3000+3000+3000)÷3=3000元。
房价涨跌,要有评价的标准,如果这个标准只是时点的前后比较,或是一种“缜密计算”的结果,那一点意义也没有。房价高,其实质一是交易的不公平,是城市垄断了投资和就业,把大多数人逼得“必须”在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是卖房的、炒房的拿着必需品漫天要价。二是,科技发展水平和转化水平缓慢,严重制约投资渠道发展,使得大量生产获利的资金不能进行创造再投资,只能寻求保值模式,破坏了经济的上升循环。只要这个不公平的交易关系不能得到彻底的改善、投资渠道不能有效拓展,就意味着房价不会真的跌,那些数字上的“跌”只是改变性价比的变相涨价。有必要提醒的是,数字玩法不仅仅是例子里的模式,我们应该充分认可专业人士的“专业技能”!
论断四:崩盘不会发生在07年。
天宇是有“先天忧郁症”的,不过在房市崩盘这个问题上,我持乐观的态度。考虑崩盘与否必须考虑三个效应:
一是扩散效应。中国的版图很大,因此房价恶意垄断由中心城市向周边扩散,再由周边回流,需要一定的时间,期间还会加入政策的制约,尽管政策本身并不能对症下药,但是政策的态度趋向是明确的,因此这种威慑力在一段时间内是存在并有效的。
二是分流效应。随着中国股市的启动,其中搏命的效果和程度都远胜房市,资金分流,会延缓炒作的幅度和力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股市本身就问题重重,因此走向上也很难保持长期稳定向好,尤其是赌徒式的股市操作违背了股市存在的初衷,一旦疯炒获利,就又会出现如何保值的问题,到那时房地产又是资金必然的追求。
三是回旋效应。崩盘与否,要看在成交的价位以及次几级的价位上有没有人愿意接盘,如果有人接就不会崩,哪怕是价格高得离谱。如果真的没人接,才会发生崩盘。考虑到,“中国制造”的发展潜力,以及吸引投资、创造就业的形势都还没有出现“质”得变坏,用于支持房价的收入还有提高或维持的余地,尤其是垄断行业和国际竞争优势行业的存在,公务员潜在的加薪要求,所以不出现激涨也就不至于崩盘。
四是博弈效应。在房市里,不同立场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也可能会延缓房价的运动强度。比如,具备城市魅力的地方政府会加强对投资的吸引,从而继续垄断高收入人群;不具备城市魅力的城市刻意效仿先进城市的土地获利经验,从而抑制人口回流;更多人加入租房获利的“投资”队伍;更多的人愿意短期内接受“小户型”等等。
论断五: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这个论断是五个论断中最积极,最正面的。
论断的基础之一是“和谐理论”的提出和共识的形成。在中国,政治理论先进于经济理论,政治认识先进于经济认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屡屡失望的同时,我们还是应该对政治理念的先进感到欣慰,并且抱有一种信心。当“经济学家”认识的丑陋再也不能遮蔽现实的时候,政治态度是可以决定经济原则和理论走向的,于是真正符合经济规律的政策出台也是值得期待的。
论断的另一个基础是,随着房地产以外的各种因素不断变化,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问题,并产生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人并不一定要研究房地产市场,但是只要实事求是的看待和思考问题,就会有助于房地产市场问题的解决。比如,可能会有一些地方政府不屑于用房地产品价格的抬升获得短期利益,而是依靠切实提高城市的魅力吸引投资,这从某个程度上就会起到分散投资和人口的作用。再比如,一些企业家愿意在经济欠发达,主要依靠输出劳动力的省份投资,对企业来说可以获得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和其它社会成本,对社会整体来说可以使劳动力就地消化,分散人口,并且分散中心城市利润。
总而言之,天宇对于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的看法是上涨机会大于下跌,房地产问题很难得到真正的解决,其实质甚至会进一步恶化,但是不太会出现过激的反应,表面上依旧可以“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