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仲大军急问贾康看股市之狂!


 每经评论 http://www.nbd.com.cn/newShow.asp?D_ID=46665

8月26日,博克网举办了名为“税与纳税人”的专家研讨会,财政部研究所所长贾康先生是主讲嘉宾之一。贾所长口才极佳,对国内税务形势相当明了,对“透明财政”问题也颇多冀望,其演讲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赞赏。但它的发言后来却被经济学家仲大军先生打断两次。为何?盖因贾所长乃官场忙人,讲完即“撤”,所以仲先生担心他没有机会再听“民间的声音”……

仲先生事后一解释,众人皆笑,对他提出的“保密财政该保密到哪一级”的提问深表赞同,因为“保密”多多的背后便是黑箱操作,这和“透明财政”的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而同样向贾所长提过问题的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更是把“保密”背后的“政府运作成本太高”视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

仲、竹二位先生一位是经济学家,一位是公共问题管理学家,他们在会场上的作为让我想起了当年的股市“草根明星”张卫星。作为一个“草根”,张卫星当年为“股权分裂”没少操心、呐喊,甚至不惜“破坏性”炮轰,但人微言轻,所以网上虽然应者云集,但却一直没得到官方认可。直到去年上半年某日,张才“荣幸”地被尚主席特召了一次。卫星大喜过望,几乎是逢人便说,从此后的言论便多有“建设性”了。

事实上,这也是证监会主席第一次“召见”一个普通股民,因为此前,据说前几任主席甚至都没去过营业部!此种情形,和仲先生乘机提问贾所长几乎如出一辙。试想,一个民间知名经济学家都担心一位“官方学者”(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员)听不到民意,也就难怪卫星得到“主席”召见是何等激动了。

然而,谁都知道,这却是中国政府的悲哀,说明我们的“官场忙人”们脱离群众已经太久了,甚至早成为一种习惯。他们身边多的是豪门权贵,多的是利益集团说客,多的是三姑四舅八大姨……但单单少了“草根”,少了老百姓。而我们的“纳税人”们对此似乎更习惯了,所以一朝被召见,便以为是“我主隆恩”,也便难免“相当的激动”。

当然,亲民的官员也有,被人誉为“亲民总理”的温家宝总理便是一位。前有他亲自过问熊德明“告状”的美谈,后有他怀抱遭遇狂难的矿工之子潸然泪下的佳话,最近还有一位幸运的洛阳“桃农”也因温总理的亲自过问而获益。但是,亲民如温总理,忙碌如温总理,也绝不可能事事关心,事事过问,所以便有了“桃农”之外“枣农”的遭遇。因为据报道,同样在洛阳,一位进城卖枣却被百般刁难的枣农一气之下,含泪把一大车红枣尽撒河中“喂鱼”去也!

温总理都是管得了么?不能。因为处理日常事关百姓大小事的还是数千万各级“公务员”。“公务”平时不做,总理过问了才连夜加班加点“为人民上门服务”,图的也只是保住官位罢了,何谈“亲民”?何谈“为人民服务”?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不能把“亲民”的希望寄托于某几位领导或者某几位“青天”身上,而需要呼唤一种机制来约束官员的行为,逼迫其“亲民”、“爱民”最终“为民做主”。

就拿中国股市而言,温总理承认“知识和经验不足”着实感人至深,尚福林召见张卫星也当然是好事,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股权分置改革”,看到了股市雄起的希望。但是,股改至今成功大半的时候,我们却又看到了监管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表演——此前迫不及待且缺乏计划的滥发新股是其一,近日的贸然降低QFII门槛是其二。前者让包括新华社、中央台在内的记者都把矛头指向了好不容易开启的新股融资,得不偿失;后者则让涨了60%但基础不牢且面临宏观调控阴影的二级市场,在资金推动下再度上演“加息行情”,从而也让中国“政策市”“特色”显得更加形象逼真。

殊不知,股市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发股心急的监管层在股市已然“狂犬吠日”时仍然投机性地火上浇油,结果便只能是让股市真的变成笔者曾说的“疯狂的石头”。

一句话,在经济发烫、行情大涨的背景下,因“意外政策”而“向上突破”的行情,也必因“政策意外”而“破位下行”。不是么?被重点调控的房地产类股票竟成领涨板块,岂不是对政府最大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