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关注,这是本性。最近忽然感到,如果想被采访,甚至一天可以做一个,其他什么事情不用干了。这时候才觉得,要慎重。你要知道你来这地方是干什么的,什么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之前有篇文章,叫《谁在炒作戴志康》,提到这些媒体报道都是有人指使和运作而产生,我和文中提到的几位朋友相视一笑,我可以在此拍着胸脯说,对我的报道,完全是媒体自我形成的舆论,与任何人为操作无关。所谓80年后的称谓,我并不在意,被归为这一类人的所谓代表之一,我也始终认为纯属意外。中国企业家的记者程苓峰是我的朋友,他写了篇我的报道,就是这样,仅此而已。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经常会郁闷,郁闷到不想说话,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都有,人必须学会妥协。外面风风光光,其实心里得明白,问题真的一堆,不是外在东西所能掩盖的,解决问题才是要务,而不是像一个形象大使一样,给真实的和表像的搞出很大差距,越活越累。
很多人,尤其是成功人士,多年的基于商业上的判断,形成了思维定势。生意就像赌注,小赌几次成了,难免飘飘欲仙,但谁能保证将来。生意上的东西,拿到生活中也未必适用。“成功人士”的思维惯性,往往使得他们生活的很不幸,因为心里已经没了那种当一个普通人的渴望。
人都会形成圈子,并把圈子中的习气认为是正常合理的,自己圈子以外的东西,大多嗤之以鼻。把自己封锁在一个小圈子中,久而久之只有两种可能:配料、环境得当就变成一瓶酒,浓郁而干烈;或慢慢霉变并习惯,进入到一个肮脏和迂腐的世界。
李想买了辆红色的宝马车,他与几个月前我认识他的时候已经有了很明显的不同,因为他正发现着问题,并且迫使自己面对。高燃也是。
花着投资商的钱,一张一张开支票、批费用的时候,真是令人感慨良多。千万别忘了那都是用你无数宝贵的权力、股份换来的,清醒一点,没有什么比把企业锻造的坚实更重要的了。
每个人都不是最优秀的,也千万别把自己当个人物看。我一直相信这一点,所以之前闷头做了一些事情,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表明我的头脑还算清醒,而是想说,年纪轻轻的,别叫媒体惯坏了你。
人在外面混,都会在意自己的reputation,如果某一天有人发现我说一套做一套,变成了个虚头八脑的大话王,可毫不留情的拿这篇文章出来,说我有多么烂,多么无可救药,而自己,正是借助自我和舆论的力量,往合理和正常的方向去发展。
培养自己的负罪感,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也希望我的朋友们,常常互相提醒,多带着点负罪感,多些真诚的批驳和反对,也许对谁都有好处。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小心媒体惯坏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