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挑战+颠峰营销=优秀的营销总监吗?


昨天晚上,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为广州东风日产招聘营销总监的节目——绝对挑战之颠峰营销终于告一段落。一场历时半年的招聘,一个百万年薪的职位,一家国家级的电视媒体,一个庞大的专家评审团,这些因素都强烈的吸引着传媒和大众的眼球。最终,10名参与颠峰营销的候选人3人拿到东风日产的offer1人成为东风日产中国区的营销总监,获得了百万年薪的职位。

事情似乎这样就结束了。但是我看着直播,一直思索一个问题:绝对挑战+颠峰营销=优秀的营销总监吗?我认为,作为获得这个岗位的葆旭东而言,这仅仅是艰难的开始;而对于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的东风日产而言,则已经进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迷局,用句俗话讲就是坑已经挖好了,至于如何填,我估计东风日产还没有考虑好。

当然,需要声明的是经过如此严苛的选拔程序挑选出来的人选肯定是综合素质非常强、非常具备能力的人,估计目前把国内知名的大公司里面的营销总监都这么搞一下,剩下的不会有几个;东风日产通过这样的大媒体的招聘操作,也做足了广告,品牌推荐、新车展示,应该说光广告的收益都会远远超过花费的成本,甚至也远远超过要付给葆旭东的百万年薪,在这个意义上,东风日产是绝对的赢家。但是,我们需要重新评价一个问题——绝对挑战的目的的什么?我想很简单,招聘。为企业和员工建立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这从智联全程参与栏目操作就将目的定性了。那么东风日产达到招聘的目的了吗?可能有人说,我出去买馍去了,结果发现一件衣服很超值,就把衣服买了。但是馍在哪里呢?如果买馍顺便买了衣服,这叫一箭双雕;但是如果本来是买馍,结果只买了衣服,叫什么呢?我文化水平有限,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我们就一起看一看,东风日产在已经买到了超值的衣服的前提下,到底买到了馍没有!

营销总监是什么样的一个岗位?

因为我个人的能力有限,对于岗位的理解不一定全面。在我个人理解,营销总监是一个企业中运营层面的核心领导,是组织公司整体的营销资源来完成营销目标的最关键的岗位。如果这样理解虽然片面,但是不错的话,有一个问题就比较值得探讨了:东风日产是虚位以待,还是说说而已!

首先,东风日产的招聘整整持续了半年的时间,如果说是虚位以待的话,也就是说明东风日产在半年的时间之内是没有营销总监的,这样的结论是不是有一点意思。一个年销售额几十亿的企业,一个年销售额几十亿的市场,竟然是没有营销总监的!如果事实是这样,不禁让我们对东风日产这个企业想入非非,这么重要的岗位竟然会空这么长时间,这个岗位的职能是如何被分解掉的呢?如果在没有该岗位的情况下,东风日产仍然保持良好的运营,那么招聘营销总监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其次,如果说东风日产营销总监是有人担任的话,那么这个人为什么会让出自己的位子或者划分出部分自己的职能呢?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大企业而言,职能进行进一步细分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那么这个在我们的视线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同志是谁呢?他又将在未来的磨合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对于葆旭东同志而言,会不会在进入东风日产的那一个时刻开始已经是有名无实的空架子呢?

胜任营销总监需要怎样的条件?

基于营销总监所肩负的岗位使命,要胜任营销总监需要具备几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对企业战略的深刻理解。作为核心的战略执行层,必须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有清晰、透彻的理解,否则在制订战术方针的时候很容易冲击企业的价值观念。对于营销总监而言,绝对不是老板说目标是多少,你干吧,就能把事情做成的。因为营销总监是运营和执行层面的管理者,就需要解决战略中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这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了解呢?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更多的成功的营销总监来自于企业内部而不知企业外部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对于企业的资源要具备整合的能力和职权。对于很多高层管理者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市场的问题,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职权的问题。有名无实、有责无权是很多职业经理人最头疼的问题。解决权责有两条途径,制度和信任。虽然想象不来东风日产的制度建设到底怎么样,但是对于高管而言,受到决策层的信任是必须的条件。也许,葆旭东同志的能力会一致得到高层的认可,但是是否能够获得信任呢?天知道!

第三,是对于企业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对企业文化的融合。这是每一个新工都面临的问题,是不是能够修正自身的价值观念,融入到新的企业的文化中去。这应该不仅仅是适应能力的问题,这还涉及到了性格本身的东西。我不太了解东风日产的企业文化,应该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东西,葆旭东同志是不是能适应这种文化、能承接这种压力,这是和工作能力无关的挑战。

第四,团队融入。可怜的葆旭东同志在没有进入之前已经被盖上章子了——明星!可能也有外籍的高管,拿超过百万的年薪,但是没有人象大葆同志一样,还没有进入就已经被定性了!老板的期望有多高?下属的看法是怎样的?部门之间是否能充分沟通和合作?大葆最大的成本是——时间。问题在于东风日产能够给大葆同志足够的团队融合的时间吗?

在节目最终的访谈中,主持人问大葆在未来的企业中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大葆的回答是50%。应该说象大葆这样充满自信的人回答这样的比例已经充分说明了大葆同志对于未来生存环境的担忧。

不知道以后大葆的命运会怎样,也不知道如果我们追踪一下通过绝对挑战招聘的人员的后续发展会有怎样的结果。我估计,可能也不会超过一半的成功率。

综合看起来,象绝对挑战这种选秀式的招聘,已经背离了招聘的最初目的,缺乏彼此之间的深入了解和充分沟通,缺乏老板和应聘人之间的充分互动,节目越是火爆,则任职的压力越是大。毕竟,在目前的职场之中,更强调的是团队而不是明星,更强调的是组织职能而不知个人能力。

我想,象绝对挑战这样的栏目停了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