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死神手中抢回来的老人,他那三岁的“孩子”是否会在困境中夭折——18位老师的心声


一位从死神手中抢回来的老人

他那三岁的“孩子”是否会在困境中夭折

——十八位老师的心声

 

2003年春,一位年过六旬,慈眉善目,富有学者风度的老人,放弃了一份年薪5万多元的工作,从繁华的广州市回到了湖南永州市蓝山县大洞乡,这个远离县城约七十里的边远贫困山区。他是受大洞乡政府及所辖8个行政村村支两委联名邀请前来准备办学的。

这位老人就是我们的校长——贺德寿老先生,一位曾担任中学校长近30年的退休老教师。他跋山涉水,深入各村,走遍千家万户,了解到这个贫困地区因建不起中学而使大部分青少年不能完成初中教育,失学、辍学现象十分严重;他还听说有3个行政村的村干部竟没有一个孩子能读完初中,在当地,未成年孩子成了家长的心病,社会的负累,他心急如焚,遂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尽快为孩子们建一所中学。为筹备这所学校,他不顾自己年迈体弱,不知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回辛酸往事,克服多少困难。于同年8月,这位老人的特殊“孩子”——“新世纪侨华学校”在该乡山背岭村的广阔田野中诞生了。

91日开学这天,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自发的为学校敲锣打鼓,燃起炮竹,并送来了一块牌匾,上面赫然写着“为民解难,百姓所求”。看着这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老校长禁不住热泪盈眶,乡亲们哭了,我们的眼睛也湿润了。

学校的成功创办使大洞乡的教育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观。青少年想读书,想成才的多了,辍学现象已基本消失。20058月下旬的一天清早,贺老先生一开门,只见三、四名学生及其家长站在门前,随着两句:“老校长,早上好!老校长辛苦了!”接着向贺老先生连鞠了三个躬。 “您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全村人都没想到,我这成绩差,调皮贪玩的孩子今天会考上一所这么好的学校!”一位驼背老人深情地说。贺老先生急忙出门,搀扶着驼背的老人,“乡亲们呐,礼重了,孩子总算争气了!”这年,53名首届初三毕业生,有八名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蓝山二中,还有四名被破格录取为中南工大附属实验高中免费生,其余大部分都能升学深造,升学率名列全县前茅。

办学三年来,贺老先生为学校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付出极大的代价。为了改善教学条件,他动员全家将数十年积攒下来的和向亲朋好友借助的百万余元全部投入到办学中,新建了综合教学大楼、宿舍、及运动场等工程。

贺老先生,始终坚持“爱心”办学原则,心中最牵挂的还是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2004年上期,一开学,老校长发现初一(3)班的一名叫李军的学生未来报到,他带着两位老师走了近十里山路家访。当他得知李军患有“血友”病,而家里为其治病已花二十余万元,无法支付孩子的学费时,老校长当场决定,从本期起为李军减免全部学费,直到毕业。回校后,立即动员全校师生献爱心,共捐款近两千元,其中老校长捐了四百元。当李军的父母用颤抖的双手从贺校长那里接过这笔沉甸甸的捐款时,激动的说:“孩子总算有希望了,谢谢!谢谢!”另一名叫刘小凤的女生,父母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为了让她完成初中教育,学校给她减免了五个学期的学费。象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学校每年为贫困生减免的学费都达上万元。这些减免学费的孩子也都奋发向上,不负学校对他们的深切关爱。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贺老先生一直践行这一准则。每当上县城办事,贺老先生从未用过出租摩托,也不舍得吃个简易点心,可是回到学校他总要给学生们带些学习资料、文具、奖品之类的东西。为了帮助贫困学生,为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哪怕是节约一枚硬币,贺老先生也看得很重要。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贺老先生不顾家人和亲朋的坚决反对,把家里200多平方米的老祖屋卖掉了;不顾老伴的眼泪,把老伴戴了十几年的耳环、手镯、戒指也卖掉了。自从办学后,他不敢买10元以上的衬衣,而脚上穿着的还是四年前买的那双补了又补的皮鞋。

尽管生活如此清贫,贺老先生一点都不在乎;尽管办学如此艰辛,贺老先生一直坚持着。他盼望的是把山区学校办成乡村教育的明珠;他期待的是把孩子们培养成世纪新人,民族的希望。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正当贺老先生办学热情不断高涨时,一个又一个的磨难降临到贺老先生的家庭。2004年下期,贺老先生的视力一天天下降,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脑瘤压迫视神经。医师建议他去省级大医院治疗,否则会引起双目失明,甚至危及生命。贺老先生想到学校资金紧缺,手术费用很高,想到自己还肩负着初三化学的教学任务,无论家人和老师如何劝说,他都不愿意去医院治疗。一个月后,眼睛已看不清路面,直到有一次,摔倒在地,头撞在墙上,不得已,贺老先生才去广州中山医院治疗。在手术前的一个小时,贺老先把家属叫到身旁,叮嘱到:“万一手术不成功,你们不要过多悲痛,生死是自然规律。你们一定要转告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无论怎么困难,学校一定要办下去。对那些特别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受到教育,对于那些调皮违纪的学生,要耐心教育转化他们,千万千万不可放弃每一个孩子。”说完,贺老先生被推进了手术室。六个小时后,手术终于成功了,我们及家属心中的石头放下来了。然而,刚从死神手中抢回来的贺老先生的心里又压上了一块“千斤重石”,这次住院治疗,花费了近十万元,“学校将如何运转呀?”他,拖着虚弱的身子回到学校,第三天又站上了讲台。这次我们没有劝他,因为我们知道,那里才是他生命的全部!

命运对贺老先生的考验似乎没有停止。他从医院回来不到半年,身体还未完全康复,其次子,因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由于无钱治疗,而延误治疗时间,致使髋关节病变,坏死,成了高度肢体残疾,虽大学毕业也变得无用武之地。对儿子的愧疚感让贺老先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犹如雪上加霜。然而,又一不幸接踵而至。今年3月的一个晚上,他的老伴突发脑溢血,由于治疗及时,总算保住了性命。活下来的老伴已不能生活自理,出院后每天需三、四十元的药费。

这一件又一件不幸事情的发生使贺老先生心力焦瘁、身心俱疲,更增加了贺老先生的这个心爱的“孩子”——他创办的这所学校建设发展的困难。

这位年迈的老人在沉思,在困惑。生活的磨难和困窘他能承担和忍受,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孩子们的教育与成长,却让贺老先生陷入了深深的苦思,困扰着他的每一根神经。让他头痛的是:目前学校尚无围墙,厕所也是危房,先进教学设施如电脑室、多媒体电化教学室、语音室、体艺教学室等等还是空白,没有学生接送车,十余里地的孩子还得跑路上学。他困惑,做件好事为何这般艰难?他不理解:在这边远山区创办的学校本应得到政府的援助,却为何得不到金融部门的分文借助?更让他疑虑的是:中央对农村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可他面对孩子是边远贫困山区的在校学生,却为何享受不到应有待遇?看着这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老校长只能无奈的长叹……

我们作为学校的一分子,忧学校所忧,急学生所急,虽然近两个月只愿领取50%的工资,却也只是杯水车薪,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希望何在!?

我们真诚的向您及社会各界伸出求助的双手:“救救我们的学校!救救我们的孩子!”

在此,我们谢谢您了!

                                                       新世纪华侨学校全体老师

                                                                                 2006518

 

 

  地址:湖南省蓝山县大洞乡     邮编:425804    电话:0746-2921918